禹城汉高百得防水:“虽远必诛”还是“联姻和亲”——解剖“中国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0:12:08
http://bbs.news.163.com/bbs/jueqi/375232.html
“虽远必诛”还是“联姻和亲”——解剖“中国精神”(一)(原创、长帖)

“虽远必诛”还是“联姻和亲”——解剖“中国精神”(一)(原创、长帖)

这将是一个很长的、充满争议的帖子,俺刚开始写就知道了。但相信仔细看过,便觉豁然开朗,所谓“朝闻道,夕死”,哈哈~~

在解剖了日本和美国国民性之后,本想接着解剖印度和其他几个欧洲国家,但觉得很有必要先说说中国了。

不论中国是不是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究竟是5千年还是5百年(哈哈!),世界必须承认, 中国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渊源,有着灿烂文化的,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象每个文明地区一样,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照俺当年为了写情书苦读2年诗书,加上现在为了抬杠恶补几个月信仰史的水平,当然不能表达完整,但幸好,俺只说信仰和与信仰相关的一些表现,也只说近代以前。

1. 中国宗教信仰的特殊性

不论按照宗教还是“人权公约”之类的说法,都把信仰说成人与野兽的区别,也就是说, 中国人首先是信仰中国精神的人,否则只是 具有中国国籍的人或者 中国人种特征的人

按宗教发展观, 经历了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又到理性与宗教信仰较劲的年代,但宗教始终还存在着。举例来说,日本的神道教、中国的原始拜天拜祖、希腊神化等等都是 多神教;而犹太教、基督教(含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各教派)、伊斯兰教等等是 一神教,其中,牛顿能早期科学家和哲学家,往往又属于基督教的 自然神论派(上帝创造完世界就随他去了,呵呵,把宗教当道德维系和心灵寄托,并不完全信仰耶稣是神)。

用社会发展的眼光看, 一神教之所以取代多神教,是因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因为一神教可以增强凝聚力和统治力,但一神教的缺点就是 高度极权、无限崇拜的产生,并只把人当灵性生物。世界几个宗教分布就形成了如下格局:

多神教为主的地区:日本

多神教和一神教混杂地区:印度、东南亚

一神教为主的地区:欧洲、中亚、西亚、阿拉伯、北美

非洲、南美比较特殊,本来是多神教,却被殖民者“强迫”改信基督教,呵呵。

在翻看历史时,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很多文明迅速兴起又突然衰落,可能是天灾可能是人祸, 似乎文明越早的也就停留在了那个阶段,并非沿着革命或者生产力理论持续向前发展(比如非洲、埃及、印度等地区)。俺比较赞同 《欧洲文明史》(基佐,法国)的说法,这是 “唯一”的信仰观导致, 初期可以凝聚力量迅速崛起,而发展达到“鼎盛”后往往停滞不前。用俺们常说的话,就是“ 思想的碰撞才能出现火花”。

回头看几个有史以来的著名发展阶段,欧洲的 基督教崛起、匈奴入侵、阿拉伯入侵、文艺复兴;阿拉伯的 伊斯兰教崛起、伊斯兰教扩张至波斯,伊斯兰教扩张至中国边界;俄罗斯的 罗斯受洗、彼得大帝、列宁革命;日本是 唐文化引进、葡萄牙文化引进、美国文化引进;中国则是 百家争鸣,唐代民族融合、宋代文艺昌盛和近代革命。这一切完全证明了, 只有多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思想解放、启蒙与置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至于科技、经济之类,不过是副产品。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这几次都有着巨大的外界军事压力,俺喜欢把这个叫“憋”的,呵呵~~这也是 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欧洲人喜欢把中国人看成“ 无神论”者,在最初的基督教传教士眼里就是如此。因为当时中国人似乎只拜天拜祖,并 不信仰具体的感性的“神”,中国人也喜欢称 道学和儒学,而非 道教和儒教道学和儒学实际就是“教义学”,而宗教则一般有信仰象征、神学典籍、现实组织结构等等。而实际上,中国的道和儒同样具备上述三个宗教条件,只不过 儒实际以国家统治结构和国家机器本身作为宗教组织结构,把“天”化身为“真龙天子”罢了!

中国信仰(秦汉后)与基督教信仰有很大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满拧”: 中国信仰的神是抽象的,而耶稣是感性的;中国的教义把抽象的神感性化,基督教的教义把感性的神抽象化;结果形成了现实而感性的中国人和虔诚而抽象的西方人

2. 中国几个主要宗教信仰的相互作用

俺没有能力解说道、儒、佛教教义,单单一个就够俺琢磨一辈子的了,但俺是搞机械工程而不是机械设备设计的,所以俺大可跳出单一教义的局限,直奔 三者相互作用的主题。

道教早于儒教,而后与儒教置衡(汉、唐前期),后被佛教取代置衡地位(唐后期、宋)。这之间,不仅要看到强汉盛唐和之后的宋的衰落,也要看到晋和宋的灿烂文化。那么,为什么?难道佛教是“万恶之源”(哈哈哈哈~~)?

道教很古老,也是中国主要土产宗教中最“象”宗教的了。现在的中国人往往把道教理解为“画符念咒”“算卦迷信”。其实, 道教的“辩证”教义观早于基督教1千多年,基督教到了宗教改革时期才基本出现“辩证”观念,而道教的阴阳说早已辩证的非常彻底了。

道教是中国的自由主义宗教,道教曾经不断发动农民起义,让统治者们很是头疼,而为了能把群众发动起来, 道教许多分支就出现极度神秘化倾向(这让非神迷化道教支流也比较反感,发动个自我反省啥的)。但可以说, 中国人的“神圣感”其实完全来自道教的“替天行道”感,而“替天行道”可是所有民间抵抗力量(侠、盗、匪等等)取得“道义”支持的基础呵~~

儒教反对神呵鬼呵之类,但同样 需要赋予统治结构本身以神圣感,这就需要利用道教的部分祭祀节日和仪式, 来神化统治机构,加强凝聚力。并且,儒教思想实际来自道教, 道教本身并不产生反“政权结构”的思想,实际上道教一直小心翼翼的维护政权的统治力,并不断试图归入社会主流而影响统治层。但道教和儒教并非完全忠于“天子”,而是不断加以约束和改良,实在不行就换一个“天子”,而不是更换政体结构。

儒教后来成了政府教,而道教则是民间教,两者互相置衡。政府和统治阶层的中上层以道教的自然主义“ 陶冶”自身,而很多人则以道教为 晋身捷径(比如李白)。但如果社会较为安逸后,道教过于兴盛则并非"好"事,汉“中兴”后,基本无外患, 道教的神秘说蔓延,统治力下降,尤其对于晋后的乱世,道教要负很大责任,但也给了晋代一个灿烂的文化发展期。

盛唐来自民族和文化的一次大融合,也是儒教的“国体论”重新强盛的象征,佛教也开始正式兴盛起来。

佛教来自印度,但传入中国的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佛教的神秘化元素来自印度原始宗教,佛教本身则是一种“思想”。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就是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佛教极端虚无化的过程,逐渐形成中国佛教禅宗思想,即使后来的所谓大乘佛教、净土宗,有了“渡世”和微弱“战斗力”(极少的武僧),也不足以和政府教——儒教置衡(藏传佛教和日本佛教的“战斗力”可强多了,呵呵)。这是 统治层和道教在佛教传入初期打压和排挤的后果

唐代有佛教和道教著名的论战,佛教逐渐占了上风,与其说佛教更“哲”一些,不如说佛教徒当时比道教徒更显得虔诚和遵纪守法一些(道教的炼丹骗钱啦、男女双修啦之类很让儒教人士反感,但也是几乎所有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信仰的副产品,呵呵~~),但更重要的原因, 恐怕还是统治者看到民众既然需要一个宗教信仰,那就给他们一个虚无的无战斗力的好了,道教的自由反抗意识实在让他们头疼。

但统治者们却没有想到, 佛教流传后,民众乃至国家虚无化情绪抬头,都想着念佛升天跳出轮回,不再凶猛的捍卫现实国土,都祈求佛祖保佑而不是自立自强。 唐中期后,佛教强盛、道教也还有一定地位,儒教极端化还不十分明显,这就有了中国文化史的盛世,直到宋末,但国家也随之一蹶不振

当道教完全沦为驱鬼算卦的野技时,佛教再无力阻挡儒教极端化的趋势,甚至儒教还有了神秘化的趋势,中国文明也趋于停滞状态。幸好有了些蒙古游牧民族的刺激,才有了明前期和中期的有一次强悍,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基本上已经无力回天。

当然,现在流行的另一种学说是, 地球冷干期和暖湿期的更替,让草原缩小和扩张,也就让游牧民族为了生存而爆发和农耕民族的战争(两者的曲线几乎完全重合)。大家可能往往以为游牧民族兄弟们吃的是肉,但 游牧生活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强,很难贮存食物,当遇到连年自然灾害时,会暴发普遍饥荒,也就只好杀入中原劫掠。而这时中原的农作物收成也不好,也会爆发局部饥荒,如果当时政权不能妥善处理,在内外交困时,就被游牧民族取代。此可谓“ 天时”。

还有一种说法是, 宋代后的军力衰落,是宋代失去了对水草丰美地区的控制,失去了战马来源,而在冷兵器时代,马就象现在的坦克一样重要。汉反击匈奴,动员了中原几乎所有马匹,唐占据河套和祁连山北麓后,战马相对充裕,打西北用一个“军区”即可。在北宋时,中原弓驽技术其实很强,也让游牧兄弟们很头疼,但绝大多数是步兵,遭到骑兵反复包围冲击后就容易动摇甚至溃散,即使战阵得胜也难以追击,“ 胜不能歼敌,败则全军覆没”。此可谓“ 地利”。

上述两个因素确实有道理,但是否缺少了一个前提和开始呢?这就是俺不断说信仰的重要性的目的所在——“ 人和”。

3. 中国古代的外交

大家可能熟记中国行政地图,但是否熟悉 中国地理地图气候地图呢?又是否有过 从陆地和天空东西南北穿越中国的经历呢?很多人对“山”的印象也没能形成“山脉”,或者只形成了对秦岭边缘的认知,没能对 横断山脉、祁连山、天山、西北荒漠等等有比较感性的认识。这就形成了很大误区,以为翻山越岭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怎么也能翻过去,呵呵~~

中国的山脉和河流大多在青藏高原发育,和欧亚大陆的大半岛——欧洲不同,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初中地理),而 中国的山脉大多是东西方向,而顺地势逐渐降低高度并分散开来(所谓余脉)。这就让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等地区可以有条件连成一片,这是 中国形成统一的地理基础

横断山脉是青藏高原的东边界,阻挡了中国和印度地区的交流碰撞; 祁连山则是的北边界,这两个山脉宽度上百公里长上千公里,山脉连绵不绝,而且受海拔高度和气候影响,有很大面积的“ 无人区”,除了几个“口子”,是根本无法穿越的。 长城沿线,恰恰是中国气候分划线,也是游牧和农耕区分界线。这些就构成了中国古代大致国境线。古代中国强盛时期,也是 沿祁连山有水草的地带扩张,大多至西部荒漠地区为止,因为 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难以穿越 四百里戈壁,而游牧民族 骑马则方便的多,但只要守住 分界线,游牧民族就难以得到 水草补给,也难持久用兵,即使冲过长城,也给了中部地区详细的指向和调兵时间。

很多人叹息中国没能象罗马、土耳其、伊斯兰、俄罗斯等等形成跨欧亚的超级帝国,但俺总是要反问, 中国要那么大地方干啥?难道俺们不是 已经占据了东亚大陆最好的地方吗?当然,美洲地方不错,但当时还没“发现”;印度良田很多,但有青藏高原“挡着”;欧洲也不赖,但沙漠重重,谁知道那边还“别有洞天”?倒是游牧民族借助马匹可以穿越中亚,不时横扫一下欧洲。

更为重要的是 信仰观的作用

中国的道和儒,都存在辩证的思想观,道学更有很多自然主义观。 古代中国进入农耕时期后,农业技术取得很快发展,但周围山地和草原地区并不适合农耕,而且相比之下,中原的生活比周围安逸得多。 对外战争,败则引杀身之祸,胜也难以遗民垦荒,而草原地区也难以管理,也就是说, 本身的富足,让帝王并无垂涎其他地区的野心

基督教、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往往 怀有宣扬“上帝/真主”的旨意,牺牲可获“天堂”的荣誉和领地,为了来世和现实利益而献身等等精神,又加上统治者对外邦物质的垂涎,而发动对外战争,士兵也多有狂热倾向。但中国人很现实,而且 从来以为自己这里最棒,蛮夷不是穷山恶水就是戈壁沙漠,打来还得费人看着,何必呢

中国本身的多信仰融合观念,也让中国信仰的排他性很低,或者说, 中国只有对自身信仰的骄傲和自豪,还有对其他人的自大成分,但并没有强迫其他人信仰中国精神,很多时候成为示范者和盟主,而不是殖民者。中国唐和明都形成了地域辽阔的 纳贡体系,但并无殖民倾向,就是例证。应该说, 中国还贡比纳贡多得多得多(所谓逆差很大,哈哈),而纳贡来的“属国”,多是为了 开通商路(西北的如土谷浑,纳贡次数简直让中原统治层有些烦了,而海上的流求也是辗转多次(实际借纳贡之名倒卖土特产品和中转其他货物,不知是否免“关税”,哈哈!))。对于宋给予金的“ 岁币”,被很多人引以为耻,但应该注意的是,当时北宋时期还是与北方民族基本势均力敌状态的,互有几次胜负,北宋也是在等待好的时机,当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儒教彻底走向极端化,天时、地利、人和不断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再下降。

照当时的国力和文化差异,中国之强远在现今美国之上,很多是怀有 对中原文化的倾慕而来,被中原花花世界所迷,这就是所谓 文化的征服

而中原得态度呢?还是引用“ 隋炀帝关于突厥启民可汗要求改穿中原服饰”的答复,白话文大意是:“上天先王建立国家时, 夷夏就有不同的风俗君子教育百姓,并不要求他们改变自己的风俗。断发文身也好,皮裘蓑衣也好,都应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习惯生活,这样才能够 弘扬大道。那种改变服饰的做法,哪里符合天遂人意的道理,更加称不上气度远大的举措。衣服不同才能区别文化的差异,人群有别才能体现天地之有情愫。”这才是 中华文明延绵的核心精髓

如果仔细体会中国汉族王朝的几次重大对外战争,会发现都是“ 报仇”或者本身即为了“ 和平”,并非要“ 占领”乃至“ 殖民”(上面说了,“何必呢?”)。元不必说了,唐和清两个祖籍草原的统治者,才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开来。还有一些则是“ 干涉”战争,比如被中原皇帝册封的属国内乱等等。

中国自汉代的“和亲”是一个高明的外交政策。据说起源于汉高祖的白登之围,显得下作一些。但其好处就是 让中原和边疆地区(只有形成民族政权和宗教才能叫“国家”,当时的很多边疆地区多是国、氏族部落等等) 形成“兄弟国家”的概念。由于是公主(或者冒充的,哈哈!)嫁给其他民族的头领,中原的皇帝就成了“岳父”,而继任的皇帝则是“大舅子”“表兄弟”之类,而随嫁的学者、工匠也把双方的文化技术不断交流,更为重要的是, 即使双方再发生边界争端,也成了“家里事”,至少把“宗教/信仰战争”变成了“纯现实利益/政治战争”,而后者,是比较容易和解的

中国对于属国,多是 属而不管,只要不闹事不造反,保留信仰和迁徙自由。双方当然也有战争,但“刑事犯罪”引起较多,民族冲突较少,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这些国家、国、氏族和中原实际形成了一个放大的“春秋战国”(中世纪天主教统治的的西欧则是另一个“春秋战国”),中国则是“盟主”。这些边疆民族其实也起到为中原守护边疆的作用,中原则给予通商、文化技术和军力支持,这种联盟关系 对双方都有利

比较 欧洲对异教徒的多次战争,伊斯兰的军事扩张和半强迫信仰,带来的多次接近种族灭绝的屠杀,中国的这种外交政策的“人道主义精神”“宽容精神”不言而喻。

为了避免双方历史上仇恨连绵,中国史书会“故意”隐瞒中国对外扩张战争的胜利,而只宣传“防守反击”作战的勇士,这就是中华文明真正 伟大之处。

其实,稍有脑子的人应该能想到, 边界的划分大多是战争的结果(除了殖民者用经纬网标定的国界),那些“平”啊“镇”啊的地名也都是有来历的,中国从炎黄部落到春秋战国又到强汉盛唐, 要是屡战屡败,早就消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见踪影喽,就象现在考古其他文化、文明、部落一样被人家用洛阳铲探、小锤敲、放大镜看了。而据传说,汉族人小脚趾头的指甲是两瓣的,至少俺是这样,哈哈~~

应该承认,俺还是有些民族主义的,呵呵~~但俺同样有蒙、苗、回、维族的朋友,经常和蒙族比比酒量啦,说些“汉族吃了一肚草(菜),维族吃了一肚土(烤馕),哈(萨克)吃了一肚毛(肉)”之类的互相打趣。老天爷、真主、上帝保佑,俺们不用再骑着马互相砍了,也不用因为石油、矿产和水源互相开着坦克瞄准,呵呵~~

至少,现在, 各民族是平等的,而且少数民族的倾斜政策更多一些,对吧?

至少,现在, 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也是自由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