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得防水涂料使用方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谈”课堂实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20:35:21
 课堂实录 课题: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谈

执教:大新中学  汪诚一

时间:2007年5月16日上午

地点:扬子中学

 

 

师:同学们,再过二十多天,你们就将登上高考的舞台。上海高考从1985年开始自主命题至今二十多年了,假如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对二十年来的作文题目进行整理分析的话,会发现它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至1996年,高考作文都是命题作文;1997年上海作文题出现转折,开始提供材料作文,一直到2000年的春季高考的漫画作文,都属于材料作文;2000年的秋季高考给出一个话题,我们把这种作文形式称为话题作文;2006年又回到命题作文。综观上海近二十几年的高考作文,均以以上三种形式轮换。五一长假前,上海市各区县组织了两次模拟考试,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出了材料作文。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出现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审题和立意。习惯了话题作文的大家对材料作文感到陌生甚至无所适从,其实它就是“带着镣铐的跳舞”,我们必须在材料的“镣铐”下,跳“舞蹈”,那么如何才能跳出精彩的“舞蹈”呢?我认为首先要注意审题,怎样来进行审题呢?一个字“准”。下面我们结合材料来分析。(请生读材料一)

生: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三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使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个记号。很有把握地说:“打开电机,在划线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真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不客气地说:“一万美元:因为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元;而知道在哪里划线,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分文不差地照付一万美元,而且重金聘请了他。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卡尔·斯坦,一位出身贫苦,从小被人讥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了科学高峰的人。

师:长材料如何准确把握,我认为抓关键词句,下面请大家找出本材料的关键词句。

生:一万美元:因为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元;而知道在哪里划线,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师:这句话关键在哪?

生:关键体现在斯坦麦茨的努力,一画是成功的,而成功的一画后面是需要九千九百九十九倍的努力,所以成功来自于长期努力。 

师:很好,还有哪些关键之处?

生:在逆境中顽强奋斗。

师:斯坦麦茨为何被人嘲笑?

生:他有生理缺陷,瘸腿驼背。

师:就此能悟出什么道理?

生:逆境是一所大学,逆境中更容易出人才。

师:好,还有没有?

生:经理照付一万美元,并且重金聘请了他。

师:这说明经理是一个精明的人。

生:作为一个领导,应该学会辨识人才。

师:也就是慧眼识英才!如此多的立意,哪一个最好?

生:成功来自刻苦。

师:这就是第一种方法。现在我们提出第二种方法:因果推理。有结果必有造成它的原因。下面看第二个材料。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的决赛时,他突然发现乐曲中有一个不和谐的地方。然而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他的错觉。经再三考虑,他坚信一定是乐谱错了。这时,评委们立即站立起来,祝贺他大赛夺魁。事后得知中,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首先来看这段材料的结果是什么。

生:小泽征尔在比赛中夺魁。

师:原因是什么?

生:勇于质疑权威。

师:他敢于质疑所以成功,这是第一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生:他必须非常自信。

师:如果立意的话,如何立意?

师: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有坚定的自信心,还有什么原因?

生:有扎实的基本功。

师: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无法发现乐谱中的问题。先找结果,后找原因。当然不一定面面俱到,抓住其中一点,紧紧围绕就可写一篇八百字的文章。除此之外,还有多角度思维,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第三个材料。

生: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师:声音比我一个人还要低,重读。(师激情地)

生:(重读材料三)

师:首先我们来搞清楚文言文中的字词句。“比三旦”中“比”和“旦”是什么意思?

生:等待、早晨。

师:“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如何解释?注意“还”是个通假字,通环绕的“环”。

生:环顾一周,离开后又回头看它。

师:好,现在来看材料中一共有几个人物?

生:卖马者、伯乐。

师:实际上这组材料中还隐含一个人物:买马者。那么这三个人物有什么特点呢?卖马者是个善于经营的商人,有经商之道,注意广告校效应,找大明星做广告。(生笑)伯乐乐意为好商品作广告,制造“明星效应”,自己从中也可以获利;那么,买家如何呢?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消费者,他还是个“追星族”,在交易过程中,对人不对马,有盲目性。所以,我们要提醒他。假如,把材料改一字,“卖骏马”改为“卖劣马”,经销商如何?

生: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

师:伯乐是怎样的人?

生:做虚假广告。

师:这让我想到,不久前北京草根艺人郭德纲因代言减肥茶虚假广告被央视曝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虚假广告值得批判,而消费者,也就是那位买马人就是值得同情者了。以上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审题要“准”。其实,在你审题时,也是一个体悟材料中的道理的过程,也就是立意问题。立意有深浅之分,它决定你的作文的成败。所以立意要抓一个字“深”。下面我们结合材料来分析。首先看材料一:希腊画家亚柏尔曾把自己的画放在街上,自己躲在画后听取意见。有一个鞋匠说,画中人物的鞋子画得不对,亚柏尔马上改了;这鞋匠有批评别的部分,亚柏尔忍不住从画后跑出来:“你还是只谈鞋子好了。”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

生1:鞋匠只对鞋子熟悉。

生2:画家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师:前半部分是听取,虚心接受鞋匠意见;后半部分他却是拒绝的。

生2:(无言)

师:(示意生2坐下)我觉得应在“善于听取”后加上两个字。谁来加加看。

生:好的、正确。

师:很好。也就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怎么才能找出深刻的观点,我认为必须吃透材料,整体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要点,这一材料可以如此立意:善于取长补短。下面我们进入材料二:看下面这幅漫画,首先要看懂画面。大家用不超过一百字的篇幅简单描述一下。

生:(默默读漫画,陆续写)

师:(巡视课堂)你先来说一下。

生:一个人看到树上有果子,他想要拿到它,于是,他用力去摇,结果叶子全部下来了,果子还在。

师:如果作文材料是一漫画,首先你要把画面描述成文字,注意简练到位,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注意描述过程中注重文采,什么叫文采,我也来描述一下,大家看看算不算有文采?“有人希图获取高悬枝头的果实,于是拼命地摇树。可惜他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树叶都摇得精光,而果实就是居高不下,画中人只能望‘果’兴叹”。下面再请同学谈谈这一漫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做事要讲究方法。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跳一下。

(师生笑)

师:跳是跳不到的,果子是很高的嘛。

生:拿竹竿、梯子。

师:总之是从这幅漫画里得出做事要讲方法这一立意。这个人不讲究方法,所以得不到果实。看起来这一立意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我们深入下去,多问些为什么,会更深刻些。大家想一想,图中人大力的摇,摇到叶子全部都脱落了果实还不掉的原因是什么?假如按照刚才那位同学的方法,用竹竿打下来,这果实能不能吃?这说明这个果子是有问题的,是生的,不成熟的。大家根据这个思考来找找有没有更深的立意。(请一生谈)

生:要尊重客观规律。

师:对,做事不要违背客观规律,要科学,不可一味蛮干。如此才能找到实质。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由表及里,看清本质,不能流于表面,要刨根问底,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上两则都是单个材料,但有时会有两个或多个材料,下面的材料就是由两个材料组成的。如何才能立意深刻呢?材料中首先提到的是鲁迅,对于鲁迅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学过他的《藤野先生》、《〈呐喊〉自序》等文章,材料中写他的弃医从文;而另外一个材料中的钱伟长则正相反弃文从理。从他们的选择,改变志向时看起来好像截然相反的。我们来看他们的语言: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时是不必以为不幸的。”钱伟长说:“我看到外国人在上海横行霸道,无非就是靠着他们的枪炮比我们好,我觉得文学救不了现在的中国,所以我想学物理。”看似相反,鲁迅为了唤醒民众,钱伟长用科学救国。两条路一样吗?

(附:材料三

鲁迅原先是学医的,但当他在仙台医专的一部战时影片中,看到一群体格强壮而精神麻木的中国人围观日军处死自己的同胞时,改变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于是,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改变国民精神的文学事业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家。

钱伟长本来喜欢文科的,但当他收到清华大学文学院的录取通知后,没有去文学院报到,倒是去找了在该校任教的物理学家吴有训,要求改学物理。他说“我看到外国人在上海滩横行霸道,无非就是靠着他们的枪炮比我们好,我觉得文学救不了现在的中国,所以我想学物理。”就这样,钱伟长终于走进了物理系的教室,并最终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

生:一样,都是救国。

师:一样的救国救民。这就告诉我们应该寻找出共性的东西,其实他们是殊途同归。以上就是我要讲的如何深刻立意的问题。材料作文有别于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有提示作用,而材料作文更进一步,需要我们从中提炼观点。比较而言,材料作文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大问题。下面我来谈谈第二个大问题。如何写好材料作文。除了审题准、立意深外。在选材、构思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从最近的阅卷和作文中的情况提出几点与大家讨论。

第一个问题:如何用材料。有学生对材料只字不提,有的照抄材料。究竟如何使用?根据材料长短可以“引述”,可以“概述”,也可以“选述”。如上次徐汇区模拟考试卷中材料是一首诗,就可以直接引述。而第二次模拟考试材料不可能引述,应概括内容,我们来看一位考生是这样概述的:“一把外表平凡的弓可以成为一把出色的好弓,但在经过精心装饰之后,却成为一把一拉就断的劣质弓。”一句话四十多字就概括了一百多字的材料。紧接着他写道:“从这个故事,我们不能看出,外观纵使好看,但却损害了事物本身的属性。”接着提出观点“因此,我们不能虚有其外表,要重视内涵。”第三种是选述,什么是选述呢?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自己的立意,有选择地叙述。我们回到斯坦麦茨这个材料。如果选择“成功来自长期努力”这一观点,用材料就应突出“一万美元:因为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元;而知道在哪里划线,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这句话。可如此选述:“斯坦麦茨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未成名时,一次为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修好了一台电机,索酬一万美元,旁人都大吃一惊,他却说:‘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元;而知道在哪里划线,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如果以“慧眼识人”为观点,可以这样写:“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改了三个月也未找到毛病,后来被斯坦麦茨修好了,他开价一万美元,正当旁人认为他开价太高时,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分文不差的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了他。”;如果以“逆境出人才”为观点,请大家选述材料。

(附:徐汇区作文材料: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潮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之中(杜运燮《光和影》有删节)

第二次模考材料: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得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无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处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生默默写作,师巡视)

师:刚刚我看了不少同学的选述,普遍这样写:斯坦麦茨从小被人讥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了科学高峰。这一引述有一个问题,它完全与修理电机这一事件无关,如何让这一事件体现出来呢?我想可如此加上一句:修好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台出了故障的大型电机的斯坦麦茨。也就是我们不能漏掉材料中关键的内容。有的同学问材料是否一定在开头用,可不可以在文中、结尾用,我认为都可以,但是,最好在开头用材料,结尾再提一提,这就叫首尾呼应。例如刚才那个有关“弓”的材料作文,那位考生的结尾是这样的:“一把好弓是射得又远又准的弓,而不是外观出色但毫无用处的木头,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把有内涵被人所称赞的绝世好弓,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第二个问题:我们学生的作文有个问题不能承议。所谓“承议”就是引用材料后,并不急于亮出观点,而是紧接着材料展开议论,接着再亮出自己的观点。那么如何承议呢?我们学生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议论,如何利用材料来议论呢?我分为如下几点:

第一是“事理阐发”。如斯坦麦茨事例,引用“一万美元:因为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元;而知道在哪里划线,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紧接着可以这样写“是的,用粉笔画一条线不过是举手之劳,人人都可以画。然而,难得就是画在什么地方,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通用电器公司的技术人员之所以研究了两三个月也画不出,就是因为这一画实在太难了。要知道,画这条线,没有长期的刻苦钻研,没有渊博的科学知识,没有9999倍的时间和毅力去长期探索,是办不到的。”;

第二是“比较阐发”。通过比较,用另外一个事例来阐发一个道理,一边比较一边议论,例如还是斯坦麦茨这一材料:“我不由想起许海峰食指轻轻一扣,为我国在奥运会上打破了‘零的纪录’,而就是这轻而易举的‘一扣’之中,饱含着他在训练场上付出的多少汗水心血!”;

第三是“假设阐发”。先假设一下,“有人说”,其实,是你自己说,举出这一有悖常理的说法后,可一边反驳,一边立意。同样是斯坦麦茨这一材料,“也许有人会说:如此财迷心窍的人,公司用他有什么好处呢?不!公司经理看中的并非一万美金,而是一个千金难求的人才”。

叙述材料后,先滔滔不绝地阐述,然后不慌不忙地亮出观点,这样文章才更有力度。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关于选材问题。有同学问我,如果我有观点,可否用给出的材料作为论据。我认为如果你是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来的,最好不要再用此材料作为论据了;如果你另找材料提炼观点,然后拿给出的材料作论据,这倒是可以的,但有一点应注意,你的观点要符合给出材料中的观点。

从最近上海的相关试题中,材料作文占有较大比例,这就说明我们必须引起注意。这堂课就讲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