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卡濑精多少钱:大棚韭菜灰霉病宜综合防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0:53:38
大棚韭菜灰霉病宜综合防治       东台市三仓镇王朝均等读者来电话反映,大棚韭菜上的灰霉病发生较重,影响韭菜的商品性。据了解,他们种植的大棚韭菜密度较高,棚内湿度比较大。
       大棚韭菜在冬春季上市,纤维少,品质好,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随着保护地生产迅速发展,韭菜灰霉病发生较重,造成韭菜产量和品质下降,成为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韭菜灰霉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症状有白点型、湿腐型和干尖型之分。白点型,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浅灰褐色小斑点,致使全叶或半叶焦枯。湿腐型,发生在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绿色绒毛状物,伴有霉味,叶片上不产生白点。干尖型,自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初呈水渍状,后变淡绿色,有褐色轮纹,病斑扩大后多呈“V”字形,并可向下延伸2~3厘米,呈黄褐色,表面生有灰褐色或灰绿色绒毛状霉。大流行时或贮运过程中,病叶出现湿腐型症状,完全湿软腐烂,表面产生灰霉。
      韭菜灰霉病主要靠病叶上的灰霉传播蔓延,韭菜收割后病菌散落土表,致使新叶发病。该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病温度、湿度关系密切。温度15~21℃、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发病重,相对湿度低于60%发病轻或不发病。夜间韭菜受冻,白天温度高,同时湿度大,发病重。早春或秋未冬初遇连阴雨天气,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特别是达到95%以上,叶面结露或有水膜时,有利于灰霉病发生,病害易流行。高湿是诱发灰霉病的主要原因,大棚内高湿的环境条件很适合灰霉病发生,在秋末冬初扣棚后即可开始发病,棚内只要有菌源存在,病情就会不断加重。不同韭菜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从韭菜灰霉病的发生和危害特点看,控制该病发生和危害的重点,是采取以降低棚内湿度等农业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雪韭、791、克霉1号、黄苗、中韭2号等抗病品种有利于减轻病害发生。(2)清洁田园。韭菜收割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防止病害蔓延。(3)通风降湿。适时通风降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在中午前后通风降湿,将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降到70%以下。通风量依韭菜长势而定,刚割韭菜或外界温度低时,通风量要小,或推迟通风,严防扫地风。(4)培育壮苗。通过多施有机肥,及时施肥、灌水、除草养好茬,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该病,应在发病初期及早用药。目前国内登记用于防治韭菜灰霉病的药剂主要是腐霉利(又名速克灵、菌核酮)制剂,有不同剂型,如15%腐霉利烟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等。其他还有45%多·菌核可湿性粉剂(含多菌灵25%、菌核净20%,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37.5~450克)、25%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含多菌灵5%、福美锌10%、福美双10%,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312.5~375克)等。
      腐霉利长时间单一使用,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应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每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适用药有45%百菌清烟剂(亩用250克于傍晚熏蒸)、5%百菌清粉尘剂(亩用1公斤喷施)、扑海因(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农利灵(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施药会提高棚内湿度,遇阴雨天棚内湿度难以降低的情况下宜选用熏烟、喷粉等方法。大棚韭菜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 大棚韭菜是城乡居民重要的时令用菜,但其在栽培过程中易受到灰霉病、疫病和菌核病的危害,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是大棚韭菜栽培的最大障碍。 一、灰霉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分为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1)白点型和干尖型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浅灰褐合成斑块,致使全叶或半叶焦枯。(2)湿腐型发生在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绿色茸毛状物,伴有土霉味、叶上不产生白点。(3)干尖型由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初呈水渍状后变淡绿色,有褐色轮纹,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圆形成“V”字形。并可向下延伸2~3cm,呈黄褐色,湿度大时,表面生灰褐或灰绿色绒毛状霉。 2.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病株上越冬,随气流、灌溉、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浸染。该病发生温湿度关系密切。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5~30℃,菌丝生长适温为15~21℃,高温时产生菌核越夏。孢子萌发需要水滴或95%以上相对湿度,一般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发病重,低于60%则发病较低或不发病。因此,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一方面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另一方面,由于韭菜生长快,抗病力差,发病加重。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栽植抗病品种;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根据天气变化情况,中午打开一定量棚膜通风,降低湿度,使棚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但严禁放底风。韭菜收割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将病叶、病株携出棚室外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蔓延。 (2)药剂防治:在韭菜每次培土前喷1次4%农抗120瓜菜烟草型或7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连喷2~3次,效果很好。重点喷洒新生叶片周围土壤表面。 二、疫病 1.症状: 根、茎、叶、花苔均可受害,尤以假茎和鳞茎受害重。叶片染病多始于中下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长5~20毫米,有时扩展到叶片的一半,病部失水后,明显缢缩,引起叶、花苔下垂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白霉。假茎受害后,呈水渍状浅褐色软腐,叶鞘易脱落。湿度大时,其上也长出白色稀疏霉层。鳞茎受害,根基部呈水渍状、浅褐色至暗褐色腐烂,纵切鳞茎内部组织呈浅褐色,生长受抑,新生叶片纤弱。根部染病变褐腐烂,根毛减少。 2.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寄生,借风雨、流水传播,有多次再侵染。高温(25~30℃)高湿(相对湿度在95%以上)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3.防治 (1)农业防治:轮作倒茬,避免连作;增施腐熟有机肥、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免疫能力。 (2)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喷4%农抗120瓜菜烟草型500~600倍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喷2~3次。 三、菌核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鞘或茎部。被害的叶片、叶鞘或茎基部初变褐色或灰褐色,后腐烂干枯。病部可见棉絮状菌丝缠绕及由菌丝纠结成的黄白色至黄褐色菜籽状菌核。 2.发病规律: 雨水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发病。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防止积水;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2)药剂防治:每次采收后及时喷500~600倍4%农抗120瓜菜烟草型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可有效防止菌核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