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石橱柜台面:成语误用分类举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39:39

成语误用分类举例

 

成语的考查是近十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稳定的试题,纵观高考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是比较固定的。考生如果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就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下面介绍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

一、              不懂词义而误用

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准确意义,关键在于理解其中的关键语素,否则易望文生义导致用错。
    例(1)这篇论文观点陈旧,论据不当,文字拖沓,堪称不刊之论。

分析: 据文意可知作者把“不刊之论”理解为不可刊登的文字,这是今义释古义。“刊”本意是削除,引申作修改,“不刊之论”是不容删改的言论,即正确的言论,例句显然不明词语的整体意义,以今律古造成误用。

例(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应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分析:“差强人意”是指还能使人满意。“强”是“振奋”的意思,引申为符合。很明显,“我”不熟悉那里的情况,却硬派我去,这是“强人所难”,怎么能说还使人满意呢?

例(3)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似镜,真是巧夺天工。

分析:“巧夺天工”指的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而原句中如屏之苍山,似镜之洱海,均是自然的造化,并非人工所为,怎能用“巧夺天工”来言其奇妙呢

例(5)在语文教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错误。

分析: 在这个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文不加点”意为文章一气写成,不需要修改一个字。例句中把“点”当作标点来使用,这也是以今律古,像这类成语较多,在考查中也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用。

例(6)不少语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目无全牛了。

分析:“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文中误用“没有整体把握”。

例(7)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如果胸无点墨,身无长物,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分析:“长物”指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文中误用为“特长”的意思。

例(8)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度过了难关。

分析:“爽”指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文中误把“不爽”理解为“不成功”。

例(9)一个成年人做出如此荒唐的事,真让人不可理喻。

分析:“不可理喻”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文中误作“不可理解”之意。

例(10)为了等他的朋友,他一个人茕茕孑立在那儿等了一个多小时了。

分析:“茕茕孑立”指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文中误为“一个人孤独站着”。

例(11)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后,小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

分析:“醍醐灌顶”指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悟。文中显然把它与“如雷轰顶”混同。

例(12)美国国会某些人指责中国盗窃美国核机密,显然捕风捉影,空穴来风。

分析:“空穴来风”指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文中显然误解了“空”的意思,用反了。

例(13)编辑甲对编辑乙说:这篇文章太差劲了,真是诛心之论。

分析:“诛心之论”指只推究其用心而定罪,亦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议论。文中显然望文生义,误以为“不好的言论”。

例(14)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是如坐春风。

分析:“如坐春风”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文中误为“迎着春风“,不识春风比喻义。

例(15)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运动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分析:“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或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文中误为衣服不合身。

例(16)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分析:“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例(17)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分析:“然”是“对”的意思。“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意思,表示不同意。文中误认为“不重视”之意。

例(18)贪官污吏们在受贿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堂惯了浑水,很快也就心无顾忌,厚颜无耻了。

分析:“心有余悸”指事情虽然过去,但心里还感到害怕,文中忽视了对“余”的推敲,当作“害怕”来理解。

例(19)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分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

例(20)失去的东西再好也是昨日黄花,你留不住也追不回。
分析:“昨日黄花”使用有误,成语中只有“明日黄花”。苏轼《旭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比喻事物虽好,但已过时,例句一是不懂语源,一是望文生义。

二、              不辨对象而误用

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这种误用类型出现的频率很高。 

例(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建筑屋。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例(2)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分析:: “车水马龙”,意即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绝。而例2句着重说明人们争购鲜花,其误用类型亦属对象不当。

例(3)小王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像兄弟们的在一起玩。

分析: “青梅竹马”原是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而句中却说“像兄弟似的”显然不明成语的指称。

例(4)研究生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见面寒暄后说:“老师,我不耻下问,请教您一个问题,好吗?”老师听后不出声。

分析: “不耻下问”是指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句子用于向老师请教,显然对象所指不当。

例(5)这些豆蔻年华的小青年,也许他们在没有喝酒前连想也没有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分析:“豆蔻年华”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女子,句中对象显然用错了。

例(6)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质量的好建议。

分析:“抛砖引玉”只能用于谦称自己的发言,不能用于别人。

例(7)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这件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分析: “鼎力相助”只能用于敬称对方,希望对方给予帮助,不能用来说自己。

例(8)他一家十口人,在战乱时期劳燕分飞,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分析: “劳燕分飞”适用的对象是夫妻或者情侣两个人,不是一家人。

例(9)这支钢笔是我的好朋友赠送给我的,虽然十多年过去了,但我一直敝帚自珍着。

分析:“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惜,句中用于指好朋友赠送的东西,非常珍惜可以,怎么能说不好呢?显然该成语不能用于别人赠送的东西。

例(10)二十多年未见面了,在这次会议上两人终于萍水相逢,真是主不出的感慨。

分析: “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文中两人过去显然是相识的,这里用错了对象,可改为“不期而遇”。

例(11)他们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了,这么多年来一直相敬如宾、关系和睦。

分析:“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句中用来指邻居显然不当,类似的成语还有“举案齐眉”。

例(12)葛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真是一对天作之合的双打组合。

分析:“天作之合”是祝颂夫妻姻缘美满的。句中用错了对象。

例(13)张大夫给我针灸了一个多月就治好了我的腰腿病,可真是妙手回春啊!

分析: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使病危的人痊愈。显然该成语不能在一般的情况下称赞医生,句中对该成语适用的范围不明。

例(14)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分析: “涣然冰释”是比喻嫌怨、疑团消除,这里用来指“烦恼”,显然用错了。

例(15)他父亲思想开朗,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分析: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对待,句中用于对女儿和儿子,系用错了对象。

例(16)总之,覃明的文人朋友,汗牛充栋,限于篇幅。难免挂一漏万。

分析: “汗牛充栋”是形容藏书多,句中用于指“朋友多”用错了。

例(17)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断,使这位经历了思想波折的莘莘学子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分析: “莘莘”是形容众多,显然该成语不能用于某一个人。

例(18)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分析: “不可开交”比喻没法摆脱,一般用于“吵、闹、打、忙碌”等方面,句中用来指兄弟间的亲密关系显然不妥。

例(19)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分析: “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该成语适用对象不能用于某一人,句中显然用错了。

例(20)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分析:“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该成语适用范围要注意一是用于两人之间,二是要处于困境中,句中成语是误用了。

例(21)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分析: “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句中用于“涂料装饰”方面系使用范围上不清楚造成的误用。

例(22)这次考试,班上同学们的成绩良莠不齐,差别不大。

分析: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文中用来指成绩不齐显然是误用,可改为“参差不齐”。

三、              不辨感情而误用

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造成误用。

例(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分析: “无所不为”含贬义,是“没有什么坏事不干”的意思,与褒扬科学家的句意不协调。

例(2)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分析: “半斤八两”含有贬义,与原句流露出的赞美之情不相吻合。

例(3)王川荣获大赛冠军后,他的家长和朋友欢天喜地,弹冠相庆。

分析: “弹冠相庆”使用有误。此原意指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互相贺喜,现用于贬义,形容坏人得势,而例句用于褒义,显然感情色彩不当。

例(4)谭嗣同是变法维新中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分析:俑:古代用以陪葬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人。“始作俑者意为开始发起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个成语有极强的贬义色彩。

例(5)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分析:“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对“新上任的领导”有所褒扬,故而,“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6)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分析::“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追逐某些东西,是贬义词,用于形容艺术家对齐白石国画的热爱,感情色彩同样有失妥当。

例(7)一位普通市民——一位年愈六旬的老者,没有强健的体魄,却凭匹夫之勇,在一年间就抓获了几十个小偷。

分析: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显然是贬义,应改为“单枪匹马”。

例(8)他勇斗歹徒的事迹现在已满城风雨、妇孺皆知了。

分析:  满城风雨:原形容秋天的景物,现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起来,议论纷纷。含贬义。

例(9)参加冬季越野长跑的上千名运动员,像过江之鲫通过了大桥的涵洞。

分析:  “过江之鲫”现在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连续不断,含贬义。

例(10)这么多的事情都要他一个人处理,使他心劳日拙,极度疲惫。

分析:  心劳日拙:做坏事的人费尽心机,即越来越无法得逞,处境一天不如一天。含贬义,可用“心力交瘁”。

例(11)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美好感觉。

分析: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厉害,多含贬义,用它来对新面貌的美好感觉,不当,可改为“今非昔比”。

例(12)汪锦元长期打入汪伪内部做情报工作,不料东窗事发,被捕入狱。

分析: “东窗事发”指罪行暴露,贬义,用来指正面人物不当。

例(13)先生身材魁梧,道貌岸然,刚一见面,我便对他油然而生敬意。

分析:  “道貌岸然”形容外貌严肃正经的样子,多用于讽刺。用“仪表堂堂 ”。

例(14)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回想往日的艰辛,怎不沾沾自喜呢?

分析: “沾沾自喜”,指“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得意,表现一种轻浮的样子”。含贬义,不能用它形容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之情。该用“喜不自胜”。

例(15)蒋雯丽因饰演了《牵手》里的夏雪而煊赫一时,不但获得了“金鹰”奖,最近又荣膺“飞天”奖最佳女主角。

分析: “煊赫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声名或气势很盛”,多用于贬义。这里与语境不合。

例(16)既然是“民心工程”,有关部门就应当尽其所能,推波助澜,促其尽快上马,以造福市民。

分析: “推波助澜”比喻推动了坏事物的发展,并帮助它制造声势,含贬义,显然不合语境。

例(17)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内心十分恐慌,却从容不迫地在抹桌子。

分析: “从容不迫”指不慌不忙,非常镇静。褒义,文中用于坏人身上可用“故作镇定”。

例(18)敌人是“瘌蛤蟆剥皮眼不闭”,我们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防止敌人重振旗鼓。

分析: “重振旗鼓”比喻失败后,重新组织力量。褒义,用于敌人显然不妥。用“死灰复燃”。同类词语还有“故态复萌、故伎重演、东山再起、重操旧业”等。

例(19)我军识破了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赶到了泸定桥,消灭对岸的敌人。

分析:“神机妙算”是形容计谋高明,褒义,显然不能用于敌人,可改为“阴谋诡计”。

例(20)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分析: “邯郸学步”指学别人的东西没学好,反倒把自己的东西忘了,含贬义,不合语境。

例(21)战士们正趴在堑壕沿上,紧握着钢枪,虎视眈眈地望着敌营。

分析: “虎视眈眈”指形容恶狠狠地盯着,将要动手攫取什么。贬义,不合语境。比较:“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画虎类狗:类:像。画老虎不成,却像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例(22)听到战友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悲痛万分。

分析: “如丧考妣”指“好像死了父母一般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

以上都是由于色彩不当而造成的成语误用。要注意的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不属此列,它是作者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故意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情况下,往往加“引号”以加以区分。

四、不顾搭配而误用

成语在句子中充当了语法成分,也应当符合语法规则,讲究合理搭配。

例(1)他极力抑制自己的激动,想冷静地分析一下这燃眉之急的紧张情况。

分析: “燃眉之急”指非常紧迫的事情,名词性的,不做定语,常充当宾语。

例(2)咱们俩不打不成交,一块儿干,杀它个翻天覆地。

分析: “翻天覆地”多用做定语,如“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常用来作“杀、闹、吵”等词的补语,改作“天翻地覆”。

例(3)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分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搭配不当。

例(4)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分析:“洗心革面”,喻彻底悔改,指人改过自新,它与刊物也无从搭配,因为刊物谈不上“决心”、也谈不上“悔改”。

五、用词重复而误用

例(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分析: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意义重复的角度,设置误点,来扰乱考生视线。“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一句中,“居室”和“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就此而论,当删去“蓬荜”才行。另外,“蓬荜生辉”作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一方,不能用于他人,否则于人不敬。

例(2)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分析:“遍体鳞伤”包含了“浑身”的意思,犯了语义重复的毛病。“体无完肤”也是类似于此,可改为“伤痕累累”。

例(3)这件事,她一直讲得津津乐道。

分析:“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从句子语境来看与前面的“讲”语意上有重复,可改为“津津有味”。

例(4)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分析:“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从语境看与前面的“被人”语意上重复了。

六、不辨近义成语而误用

有些成语其基本义相近,但在词义的轻重和词的语法功能上存在一定的距离,要仔细辨别,区别使用。

例(1)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学习,陈冬却玩得痛快。要大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得了大病,连大考都不能参加。真是自食其果。

分析: “自食其果”指自己犯了罪,自己承担责任,罪有应得。句中陈冬只不过做错了事,何罪之有呢?此处言重了,应换语义较轻的“自作自受”。

例(2)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坏事,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分析: “狼狈为奸”适用的范围是两个人,应用“朋比为奸”(形容坏人结成集团干坏事),因为句中是指一伙人。

例(3)小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寝室的人就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例(4)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一致,这真是不约而同。

分析: “不谋而合”系指主张、意见、计划等相同,一般在句中作谦语,“不约而同”多指具体行动相同,一般在句中作状语。因此,例(3)、(4)的成语应该互换一下才准确。

例(5)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分析: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和介词“对”搭配,例句显而易见不能用“置之度外”。

例(6)他对邻居家中有几个孩子,谁多大了,性格怎样,都能够洞若观火。

分析: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指的是对一些重大事件的看法。在句中显见显得程度较重,宜改用“了如指掌”。

例(7)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经多年不写东西了。

分析: “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不能控制住。当形容震惊、慌张以及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由不得自己时,宜用“不由自主”。句中的爷爷的手抖动是疾病导致的,爷爷并没有动感情,可换成“不由自主”。

例(8)今年初,美英多次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但始终没有提出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

分析: “光明磊落”形容心地光明,胸怀坦白,与“光明正大”意思差不多,但前者偏重于人的行为,句中宜用“光明正大”。

例(9)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绘声绘色的话剧来。

分析: “绘声绘色”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该成语一般限于跟“讲”“写”有联系的词语搭配。如叙述、描写、刻画、讲述等,从该句的语意看,宜用“有声有色”(形容表演精彩,具体生动;也形容叙述或描绘得十分生动)

例(10)伟大的奋斗目标,决不是一挥而就能实现的,而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分析: “一挥而就”是形容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了。从句子的语境看显然宜改为“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