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邪读音: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22:05

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歌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取之于蓝,              。(《荀子·劝学》)

(2)              ,池鱼思故渊。(陶潜《归园田居》)

(3)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6)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①。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②,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③,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晏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④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⑤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监筠州盐酒税——市场管理的小官。②蔑——无,没有。这里指淹没。③漘(chn唇):水边。④劫——佛教名词。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的略写。古印度传说世界经过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开始。这一周期,叫做一“劫”。遭“劫”时,有水、火、风三灾出现,世界归于毁灭。后人引为“天灾人祸”。 ⑤环堵:四面为墙,内室皆空者为环堵,泛指简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败刺史府门            败:坏,冲坏

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

C、而不害于学            害:害怕

D、治先人之敝庐          敝:破旧

3、下列不是写苏辙坐市忙碌公务的一项是(3分)

A、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

B、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

C、旦则复出营职

D、治先人之敝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记叙开辟“东轩”,坐市区,公务繁忙的全天生活,简明地交代了作者去筠州的原因和“哑然自笑”的无奈心情。

B、第二段,从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苦学生活;表达作者对颜回“箪食瓢饮”之乐的不理解,抒发其政治失意后而又急于排遣的旷达心情。

C、第三段,由颜回的安贫乐道,联想到将来“归休田里”,抒发了他“追求颜氏之乐”的超然情怀。

D、全文通过一天坐市忙碌生活的描叙,借题发挥,成功地刻画了一位地位虽卑下而心境尚崇高的贬官形象。

5、断句及翻译(6分)

(1)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2分)

每 旦 莫 出 入 其 旁 顾 之 未 尝 不 哑 然 自 笑 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①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①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补充注释】①红颜:指年青的时候。②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③卧松云:隐居。④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的意思。⑤清芬:意为高风亮节。

(1)从整首诗的构思角度入手,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感情的?(3分)

(2)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主要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做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葛朗台患了疯瘫症,便坐在转椅里亲自指挥女儿把一袋袋的钱秘密堆好,当女儿将储金室的房门钥匙交还他时,他把它藏在背心口袋里,不时用手抚摸着,他瘫在转椅上,就叫女儿整天推着他在密室与卧房之间转来转去,生怕有人来偷。(《欧也妮·葛朗台》)

B、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提出要与玛丝洛娃一起流放来赎罪,受到她的怒斥和谴责后,他展开了“沉重而痛苦”的内心斗争,这是他思想转变的关键。从此,他才真正地开始反省,进而否定了自己十年的堕落生活,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走上了精神复活的道路。(《复活》)

C、青年诗人甘果瓦不经意闯入乞丐王国,按照“奇迹法庭”规定,除非乞丐王国中有人认他为丈夫,否则将被处死。。正当甘果瓦即将被乞丐们处以绞刑的时候,爱斯梅拉达为了解救他,答应与他结为夫妻,并歃血为盟,婚期四年。(《巴黎圣母院》)

D、黛玉听说了宝玉和宝钗已成婚的消息后,急为攻心,吐出血来。她还把以前的诗稿和题诗的旧帕全烧了,万念俱灰,只求速死。(《红楼梦》)

E、马谡立下了军令状,自告奋勇率两万五千精兵前去镇守街亭。到街亭后,他违背诸葛亮叮嘱,拒绝副将王平劝阻,生搬兵法,屯兵山上。司马懿到后命令大军围山,断绝汲道,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自乱,于是街亭失守。(《三国演义》)

8、填空题(5分)

(1)在《子夜》中,冯云卿为了挽回败局而施用“美人计”,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          (人名),只为了打探消息。但他的女儿早把此事抛于脑后,为了应付她父亲的追问,信口胡诌,最后冯云卿落得个人财两空。(《子夜》)

(2)          (地名)之战时,曹操对前来奔自己的许攸          (动作举止),这一细节充分表现了曹操的爱才之心,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国演义》)

(3)觉新是高老太爷的(辈分及排行),其特殊的地位和软弱的性格决定了他虽然是明知封建礼教的严重危害,但事事不敢自作主张,反而有意无意中作了维护封建礼教的一些蠢事。觉新为了不失家的“体面”,心有不满也无力反抗,常常违心应允难忍之事,被觉民痛斥为“          主义”。(《家》)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佛(B)肸(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注】●佛肸:音bxī 人名。春秋末年晋大夫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为中牟(mu)的县宰。●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阻止孔子前往,是因为他鄙视佛肸的为人。

B、孔子是把自己放在和子路平等的位置上来共同探讨讨问题的。

C、孔子认为佛肸“坚而白”,值得信任。

D、孔子认为自己不应该像“匏瓜”,中看不中用。

(2)孟子曾说过:“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结合上述《论语》选段,谈谈孔孟思想的共同点。(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它虽然也是环境美学肯定的,却又是环境保护学、环境生态学所共同的,并不是环境美学的特殊性所在。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明显地在利用环境,而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人与环境命运相共,真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情感性,宜居,重在生态,利居,重在功利,只有乐居,才重在情感,而众所周知,情感是人之为人的最为深刻的心理因素,是人之为人之根本。文化性,说明乐居是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的,它建立在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的基础上,而且它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在某种意义上,乐居这一概念是与幸福概念相通的,而且它就是幸福的代名词。环境美学将乐居作为环境美的最高功能,实际上它成为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

人性化,或者说以人为本,在环境建设上如何落实?笔者认为,就要落实在乐居这一层面上。宜居、利居,均也是以人为本的,但不是最高层面,因为在宜居和利居的层面上,人性没有充分地肯定,只有到达乐居层面,人性才获得充分地肯定。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才得以满足。

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来看环境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最能满足人性的,而且也是最能令人乐居的。

山水园林城市,首先是是自然较一般城市多,它有山,有水,能充分满足人对自然的需要,人本来自自然,然当人们为了功利的需要,涌进城市以后,这城市为了满足人对功利的贪欲,不得不削山填水,城市是原有的青山没有了,碧水没有了,有的只是成片的钢筋水泥森林。生活这样的森林里,人的内心是极度恐慌的。山水园林城市,将已经被人们赶出的自然请了回来,这就满足了人的亲和自然的本性。山水园林城市虽然自然山水多,但是它并不缺少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山水园林城市中的山水不是原生态的山水,而是按照艺术原则,加工过建设过的山水。由于山水园林城市全面满足人对自然、对文明的需求,因此,它是人类最为理想的生活场所,是乐居的首选之地。(选自《学术月刊》2010年第7期,删减)

10、下面有关“宜居、利居、乐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乐居强调人与环境是和谐的。

B、宜居、利居、乐居都是以人为本的,三者同处在一个平面上。

C、宜居关乎人的生存,利居关乎人的发展,乐居关乎人的生活质量。

D、宜居重在生态,利居重在功利,乐居重在情感。

1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把环境作为资源来看,就会去利用环境,于是造成环境与人的关系不和谐。

B、人与环境的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其中情感性是第一位的。

C、令人乐居的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因为它满足了人亲和自然的本性。

D、山水园林城市中的山水是按照艺术原则加工过、建设过的山水,是乐居的首选之地。

12、请结合文本,简述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要求。(3分)

(二)文学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人面鸟

高军

怎么就越来越多呢?他常衔一柄竹杆的黄铜烟袋锅,在夕阳滑下山去的意境里,吧哒几口,嘟囔几句。烟末燃尽,在鞋底下使劲地磕几下,复装上旱烟末,又点上。在脸前的悠悠青烟里,向山下猛盯。

    山下,干农活的人正陆续收工回家,悠悠的。

    偶尔有羊群过去,牧羊人来到他身边,见他迷迷怔怔的,站定,问,张老三,什么越来越多?

    过半天,见他似未听见,拔腿走去,也自语道,这人看山看傻了。

    从年轻时就过上了看山的日子,不知不觉中,40多年过去了,竟因此也未找上个女人过生活。以前,山林茂密,野兽出没,飞鸟不时地掠过蓝蓝的天空。眼下,除了山下的人多了以外,树、兽、鸟越来越少了,稀了。

    在山下,一遇见人,他就问,人怎么就越来越多了呢?

    看好你的山就行啦,别瞎操心了。人多了好啊,人眼旺盛啊。人说。

    好……好?他睁着大眼,直直的,愣愣的,癔症着。

    不好你别做人啊,不就少一个啦。人话里的刺亮起来,利起来。

    他问,不做人做什么?

    做狗做猪,做牛做马。人用手向周围一划拉。爱鸟做啥就做啥呗。

    他瑟缩着躲向一边。不,不好。

    人皆轰堂大笑起来。

    是的,人是太多了,是不能再做人了。他紧紧地皱着眉头,心里认可。好似根本未看见人的反应。

    头一点一点,上半身向前一倾一倾,腚撅得老长,上山去了。

    沉默了几天,抽出了一大堆烟灰后,他觉得还是做一只鸟好。

    谁知这么一想,他真的化作了一只鸟,飞上了天空。他很奇怪,怎么说飞就飞起来了。扭头一看,两个胳膊变成了两只翅膀,上面长出了长长的羽毛;两条腿也变成了鸟腿,细多了;且长出了尾羽。

    他一边飞翔,一边想,这样也太好了,太好了,地上这么多人,如果人像我一样化作鸟,人不就少了。这样,鸟不就多了。

    他感到年轻了许多,心里又朦朦胧胧的有了想找老伴的欲念。发现鸟类,他就飞去合群。但他一降临,鸟们就呼的一声,飞走了。他的高兴化作了苦恼。

    这日,微风和煦,艳阳高照,他正在树林上空飞翔,猛听嘭的一声枪响,一缕青烟在不远处升起,“呱──”一声凄利重重的摔在地上,美丽的鸟儿在地上抽搐,血正往地上渗,一片殷红。

    他快速地向下飞去,想赶快帮帮这只受伤的鸟儿。

    你、你……受伤的鸟惊恐地张大眼睛,里面满是恐惧。

    别怕,我们是同类,我只想救你。他说。我是来救你的啊。

    你怎么长了一张人脸?你是人装的。求求你快走开,别再伤害我啦。我不指望你救我。正是你们人类刚刚用枪打伤了我。

    他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怎么还是人啊,我不能要这张脸了。

    你快走啊。受伤的鸟儿浑身哆嗦着,歇斯底里地吼了一声。

    他只好飞了起来。

    他发现,下面几个扛猎枪的人正在快速地向四处搜寻。一个人突然发现了他,你们快看,天上飞的是什么?一齐抬头,啊,鸟,稀奇,人面的,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玩意儿。

    几管猎枪同时举了起来。

    他看到,几只黑洞洞的枪口跟着他慢慢移动……

(2009年第3期《山东文学》)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张老三看山看了四十多年,他喜爱茂密的山林和山上的鸟兽,面对人越来越多了的现实,他感到困惑不解。

B、本文用了对比的写法,张老三对人越来越多的操心体现了他与其他村民的不同,他思想觉悟高,其他村民却麻木迟钝。

C、张老三变成了鸟,却不能被鸟所接纳,是因为他长了一张人脸,鸟儿害怕再一次受到人类的伤害。

D、文章结尾意味深长,“黑洞洞的枪口”象征着人类还在通过不断地残杀异类而获得自己的生存,使自我不断膨胀。

E、这篇小说亦真亦幻,虚实结合,表现了对社会人满为患、生态失衡的忧虑。

14、“人怎么就越来越多了呢”?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15、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我怎么还是人啊,我不能要这张脸了”这句话的理解。(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非常张五常

李功耀

张五常经历独特,机遇奇佳,屡逢名师,曾师从阿尔奇安、赫希莱,并与科斯、弗里德曼、阿诺德、哈伯格等经济学巨匠亦师亦友。1966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张五常,博士论文刚完成一半,就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的通知,学校给了他一个博士后奖金。1967年秋天,张五常到芝加哥大学任职,并在开学后几天就到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拜访了经济学家科斯。过去张五常与科斯素未谋面。
  他一到科斯的办公室就战战兢兢地自我介绍说:“我是史蒂芬·阿尔钦的学生,曾经花过三年的时间读你的《社会成本问题》。”张五常才打量科斯,只见科斯头发斑白,戴着眼睛,正在桌子前阅读。科斯听了张五常那样说,好奇地抬起头来,问:“我那篇文章是说什么呀?”张五常一时无言以对,不知从何说起,过了一阵子,勉强地答了一句:“你那篇文章是说合约的局限条件。”科斯立即站起来,高兴地说:“终于有人明白我了!”
  从此,张五常和科斯成了好朋友。正如张五常所说的,尽管他与科斯没有师生之名,但倒有师生之实。1969年张五常到华盛顿大学任职时,经常会接到一些不相熟的经济学者的长途电话和来信,说科斯要他们来问张五常,关于科斯的某篇文章是怎么解释的。20世纪80年代张五常到了香港,一位教授路过香港,告诉张五常一个故事。科斯到他们大学演讲,听众济济一堂。在演讲中,科斯直截了当地说,引用他的思想的人都引用得不对。到了个人提问时,一位听众问道:“当今之世,有没有一个引用你的思想的人是引用对了的?”科斯回答说:“只有张五常。”

被美国经济学大师如此看重的张五常在香港受挫,被评为“最差的教授”,对这个结果,他倒不以为意。每次上课,只要铃声一响,张五常进入教室,整个教室顿时会鸦雀无声。只见张五常往黑板前的椅子上一坐,把一双腿往讲台上一搁,就有声有色地讲起来。在课堂上,学生们或是鸦雀无声,全神贯注地听讲,张五常思维快如闪电,稍不留意,其精妙之处就会失之交臂;或是会哄然大笑;或是激烈争论,谁有疑问随时可以举手与张教授讨论,而正是这样的讨论,又会引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正因为这样的课堂气氛,张五常无论是开大课,还是开小课,每堂课都会爆满。香港大学有一个可以容纳350人的大教室,张五常在这个大教室开课已有多年,但是每次开课都有后来者席地而坐,对于学生迟到早退,他都“悉听尊便”。
  张五常讲课,从来不备课,也没有讲义,更不在黑板上板书。在他看来,自己天天思考的经济学,备课是多此一举;依书本讲授,只会限制自己思想的表达和灵感的迸发。即使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也不会有多少准备。张五常教书几十年,从来就没有想到要写一本教科书。因为,在他看来,书中有的东西是不需要老师多说的,任何一个国际上有分量的教授从来不会依书而教的。而老师在上课时讲过的东西,学生必须在课堂内,尤其是在课堂外,到学校的图书馆去消化,这样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因此,张五常上课,重点在于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启发,教给学生的重点不是经济学的知识,而是如何利用经济学的推理、方法及假设去思考问题、解释现实的经济生活。
  (节选自《乐龄时尚》2008年第9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张五常博士论文刚完成一半,就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奖金。这是由于他去拜访了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得到了科斯的器重。

B、张五常花三年的时间读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终于理解了文章说的是合约的局限条件。他是唯一理解科斯学说的人。

C、美国经济学大师看重张五常,可是他在香港却被评为“最差的教授”,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D、张五常进教室,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无论是开大课还是开小说,每堂课都会爆满。这是从侧面表现他的课非常精彩,非常具有吸引力。

E、张五常教书几十年,从来就没有想到要写一本教科书,他认为依书而教只会使自己受到束缚。

14、“非常张五常”有哪些“非常”之处,请根据文本分点概括。(6分)

15、对于张五常在香港被评为“最差的教授”,你有什么看法?(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3分)

中学生要阅读的课外书籍,这可真得用“多如牛毛”来形容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同学们时间有限,大可不必也不可能全部读完,所以要签别,要筛选,还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读书。不论时间多么紧张,八部名著就要抓紧时间读完。

错误类型

指出错误(摘要)

订正

错别字

 

 

成语错用

 

 

病句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某社区办公室大门贴出这样一则告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即将开始,希望本社区各住户密切配合工作人员开展这项工作,否则,责任自负。

材料二:该项工作开展后,不少媒体都在报道人口普查遭遇入户难的问题。原因多种多样,有人认为其中一个问题可能就出在此类的告示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电灯是谁发明的?”

“爱迪生。”

“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爸爸顿时哑口无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注】参见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歌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参考答案】(1)而青于蓝    (2)羁鸟恋旧林   (3)此时无声胜有声  (4)无边落木萧萧下    (5)死当结草     (6)舞幽壑之潜蛟(每处1分,凡错、漏、添字,该处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参考答案】选C。(害:妨碍,伤害) (3分)

3、【参考答案】选D。(写苏辙想归去后管理先辈留下的旧房舍产业) (3分)

4、【参考答案】选B。(“表达作者对颜回“箪食瓢饮”之乐的不理解”错, 作者是借颜回“箪食瓢饮”之乐,追求一种“安贫乐道”精神)) (3分)

5、(6分)(1)【参考答案】(1)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2分)

(2)【参考答案1】这样以后,我才懂得颜回为什么甘心贫贱,不肯做一名追求斗米薪俸而糊口的人,确实是因为他害怕对治学有所妨碍啊!     (“然”“禄”“于”各1分,句式1分)

【参考答案2】这样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原来是他不肯为了求得一点点俸禄而供给自己过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对学习有妨碍的原故。(采分点:“然后”1分,“所以”1分,“以”1分,“害于学”1分。)

【参考译文】

我因乌台诗案牵连罪被贬任筠州监盐酒税职。还未到达住所,天就下起大雨。筠河泛滥,毁坏了州的南城,河水爬上了北岸,刺史府门也被冲坏。盐酒税机关房舍正好俯临锦江之滨,洪水灾害更为严重。我一到达住所,只见房舍破旧不堪,无法安身。为此,我向州府呈上报告,想借部使者府宅居住。郡守同情我无家可归,答应借给我住。当年十二月,就撑起倾斜的墙体,把塌了的地方补好,还将听事堂东面的一线长廊辟成房舍,种上两株杉树和上百棵竹子,用作闲休的地方。可是,监盐酒税的工作过去有三名小吏一起做事,我到达筠州后,其中两人正好都被免职离开了,所有事务全托付给我一人了。白天,我就在市场上处理买卖盐酒猪肉征收税务一类的事务,同市人一道评论细小事物,为他人出点力;晚上归来,我已精疲力竭,常常昏昏沉沉地入睡,不知不觉黎明已经到来。到了白天,再去市场履行本职工作,一天到晚不能在所谓“东轩”里面安闲度过时光。每天早出晚归在东轩旁边穿来穿去,回首望它,我未尝不发出“哑然”的笑声。
    我年少读书时,曾暗暗奇怪:颜回箪食瓢饮,住在陋巷,连旁人都忍受不了那样一种愁苦,而颜回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当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至少可以自给自养生活,也不致于对治学有所妨碍,何必弄到这样贫穷、这样自苦的地步呢。等到我来了筠州,在管理盐米事务之间勤来苦去,没有一天的休息。虽然想抛弃世俗,解脱束缚,自由放任于道佛修炼的地方,但是,办一件事,每每遭受阻碍而滞留任上。这样以后,我才懂得颜回为什么甘心贫贱,不肯做一名追求斗米薪俸而糊口的人,确实是因为他害怕对治学有所妨碍啊!可叹啊!有些士大夫,当他们还不懂得高深的道理时,只会沉醉于酒肉,拜倒于财富、权势之下,以财富、子女为重,自以为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快乐。等他遵循规律以求人生之路,才明白花落之后才能收获果实的道理,从从容容地自我享受,全然不管宇宙有多大,以及人生有多大变化,更何况比起那些居于底层的平民百姓呢!所以他们的这种快乐,足以不在乎贫穷饥饿而没有怨恨,即使是王侯公卿的快乐也不能超过它,所以没有德行的人是不能享受的。我正想尽力清除身上的污垢,努力向圣贤学习,自觉有所不足,而想有与颜回差不多的福气,似乎是不可能得到的啊!孔子周游列国,位高时当了鲁司寇,位低时则做乘田、委吏,只要他接触的官职,没有不可以当的。他所做的都是“达者”的事情,不是一般的学者所能企望的。

我既然因罪被贬来到筠州,虽然懂得人身不自由之痛苦,但是监筠州盐酒税之职辞不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世人或许同情我,可怜我,让我回归乡间,去管理先辈的旧房舍产业,即使家徒四壁,我也安心居住下去。有了这样的经历后,再来追寻颜回箪食瓢饮之乐,怀念东轩的生活,优哉游哉地度日,从而忘掉了人生衰老,然而这不是我现在所能奢望的。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人苏辙作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6分)【补充注释】①红颜:指年青的时候。②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③卧松云:隐居。④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的意思。⑤清芬:意为高风亮节。

(1)【参考答案】(首联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之情;(1分)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酒月中,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揭示出“可爱”之处;(1分)尾联归结到对孟浩然的“敬爱”,把他的高雅比为巍峨峻拔的山峰,令人仰止。(1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言之有理亦可)

【参考答案】(2)对比、用典。(或指出一种即可)(1分)如“对比”中的“红颜”对“白首”,概括了孟浩然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孟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1分)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1分) 

或:对比、用典。(或指出一种即可)(1分)如诗中的“高山”一句用了《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让人产生联想,(1分)突出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孟浩然的高大形象。(1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言之有理亦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参考答案】选A E。(B. “一起流放”错,聂赫留多夫是提出要和玛丝洛娃结婚的建议C.非“歃血为盟”而是“摔罐为证” D. “听说了宝玉和宝钗已成婚的消息后”有误,是“听说他们即将成婚”)( 答对1项给3分,答对2项给5分)

8、【参考答案】(1)赵伯韬  (2)官渡   赤脚相见(此处意思对即可) (3)长房长孙 /长孙  作揖/无(不)抵抗        (每处1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6分)【补充注释】●“由”,子路字,即子路自称。●“诸”,之于。“之”指孔子下面说的话。●“不入”,不进入,不加入。●“畔”,通“叛”。 ●“磷”,音ln,薄;损伤。●“涅”,音ni,矿物名,古人用来作为黑色染料。●“淄”,音zī,通“缁”,黑色。●“匏瓜”,葫芦的变种,俗称“瓢葫芦”。古时有甜、苦两种,苦的不能吃,但晾干后,可以用作浮水工具,或剖开制成瓢。“匏”,音po。●“焉”,哪,怎么。●“系”,挂,结,扣,拴缚。(本节见《论语·阳货》17•7)

(1)【参考答案】C(3分)

(2)【参考答案】积极参加社会变革,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分)强烈的自信心,(1分)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气概。(1分)

【参考译文】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参考答案】选B。(宜居、利居不是最高层面,因为人性没有被充分肯定,只有到了乐居层面,人性才获得充分肯定。)(3分)

11、【参考答案】选B。(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三者是并列的。)(3分)

12、【参考答案】示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是和谐的,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只有到了乐居层面,人性才获得充分肯定,环境美学将乐居作为环境美的最高功能。(2分)所以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追求。(1分)

 (二)文学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参考答案】选BD。(B项:“他思想觉悟高”有误,张老三对人越来越多的焦虑是出自一种本能的、淳朴的意识。//D项:“象征”的说法不当,只是一种暗喻。)( 答对1项给3分,答对2项给5分)

14、【参考答案】从结构上看,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它具有推动情节发展,引发下文的作用。(2分)从内容上看,它点明和强化了文章的中心,引发人们对人越来越多问题的思考。(2分)

15、【参考答案】这句话是“我”因为自己是人却对受伤的鸟拒绝救助而发出的感慨。(2分)从鸟类对人类的敌视中,“我”反思人类的所作所为,为人类破坏环境、残杀异类而感到羞愧,甚至厌恶自己是“人”。(3分)因此“我”不愿也不能再做人了。(1分) (意思对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3、【参考答案】选AC。(A项:“这是由于他去拜访了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得到了科斯的器重”有误。张五常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奖金在前,拜访科斯在后,二者之间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C:“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有误)( 答对1项给3分,答对2项给5分)

14、【参考答案】①经历独特,机遇奇佳,屡逢名师。②讲课生动,深受学生欢迎。③对教育教学的见解独特。④教学方法与众不同。(概括言之成理即可)(4分)

15、【参考答案】张五常的“最差”和“非常”是相对应的。(2分) “最差”是因为他教学不遵循常规,不按部就班,这正是他最有见解,最有个性,最有才学,最有亮点的“非常”之处。(3分)他因此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的具有独立见解和创造精神的人才。(1分)  (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参考答案】

错误类型

指出错误(摘要)

订正

错别字

成语错用

多如牛毛(贬义)

浩如烟海、不计其数(任选其一)

病句

不论……就(要)

(关联词搭配不当)

不论……也(要);不论……都(要)

(任选其一)

(指出每处错误并订正得1分,仅指出错误不得分。)     

17、(1)【参考答案】(1)人口普查工作遭遇入户难事出有因。(意思对即可)(3分)

(2)【参考答案】(2)示例:人口普查遭遇入户难的问题是难免的,其中有些问题也是情有可原的,诸如有人住多套房、出外谋生、旅游、出差、工作忙等等,但绝不能排除“否则,责任自负”这类威胁性语言种下的恶果。可能有些当事人因反感而产生抵触,故意不予配合。如把这类语言改成“多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全家快乐!”等用语,人们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乐于配合的。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7分)

五、写作(70分)

18、

12个别有深意的笑话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感悟】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感悟】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感悟】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将来的志愿同是当小丑。中国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感悟】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要求多于鼓励,更以狭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感悟】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我说你为甚么走得这么慢。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

【感悟】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花朵的机会。

●理由充分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感悟】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分展现出来。

●误会

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的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张三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感悟】不要错误地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后生可畏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电灯是谁发明的?”

“爱迪生。”

“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感悟】很奇怪,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斗。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不必紧张

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给家庭医生求助。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什么?”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感悟】放轻松些,生活何必太紧张?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对。担心不如宽心,穷紧张不如穷开心。

 

●钥匙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感悟】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惟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原来如此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感悟】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会不一样。在你面对冲突和争执时,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亏,或许很快就能释怀了。

苏辙《东轩记》注释译文讲解

□饶晓明

东轩记①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②。未至,大雨。筠水泛溢③,蔑南市④,登北岸,败刺史府门⑤。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⑥,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⑦。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⑧。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⑨,补其圮缺⑩,辟听事堂之东为轩⑾,种杉二本⑿,竹百个⒀,以为晏休之所⒁。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⒂。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⒃,事委于一⒄。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⒅,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⒆;莫归⒇,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21),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注释】①东轩——苏辙被贬筠州监盐酒税。由于大水泛滥,他只好在郡府借居,将听事堂的东侧长廊开辟居住,取名“东轩”。轩,房舍,指以开窗敞朗为特点的亭、阁、长廊、棚类建筑物。②监筠州盐酒税——市场管理的小官。筠(jūn均)州,州名。北宋时,辖今高安、上高、宜丰三县地。③筠水——筠州城西的一条小河。泛溢——泛滥。④蔑——无,没有。这里指淹没。南市——南城。⑤败——坏,冲坏。刺史——太守。宋无刺史职位,刺史之名仅为武臣升迁之阶。府门——州府衙门。⑥江——锦江,又名锦川、锦水,即古筠水,从今江西省高安县西南流过。漘(chn)——水边。⑦敝——破烂,毁坏。⑧假——借。部使者——中央临时派遣到州、府行使管理权的官吏。⑨克支——完成,支撑,竖起。敧(qī)斜——倾斜,向一边歪倒。⑩圮(pǐ匹)缺——坍塌。省略语,指坍塌的墙体。⑾辟——开辟,打开。听事堂——官署中听事问案的地方。⑿二本——二株。⒀百个——百来株竹子,这里系约数。⒁晏休——平静安逸地休息,闲居。⒂旧——过去。共事——在一起做事。⒃适——正好。⒄委——付托,委任。⒅鬻(y域)——卖。沽——同“酤”,买或卖。税——买或卖。豚——小猪。⒆寻尺——喻微小或细微之物。苏辙《旦起理发》诗:“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自效——愿为别人或集团贡献自己的力量或生命。⒇莫——同“暮”。21、营职——履行职责,从事本职工作。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①。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②,而不害于学③,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④。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⑤,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⑥,解羁絷⑦,自放于道德之场⑧,而事每劫而留之⑨。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⑩,良以其害于学故也⑾。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⑿,以玉帛子女自厚⒀,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⒁,落其华而收其实⒂,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⒃!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⒄,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⒅,盖非有德不能任也⒆。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⒇,晞圣贤之万一(21),自视缺然(22),而欲庶几颜氏之福(23),宜其不可得哉?
    【注释】①“余昔”长句——《论语·雍也》载颜回生活: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箪食瓢饮”喻为“安贫乐道”之意。箪(dān单),竹制或苇制的盛器,常用以盛饭。圆形的叫“箪”,方形的称“笥(s四)”。陋巷,简陋的街道胡同,贫苦百姓住的地方。不堪,忍受不了。②抱关击柝(tu拓)——守门打更的小吏。③害——妨碍,伤害。学——治学。④困辱——困境和侮辱。贫窭(j巨)——贫乏,贫穷。 ⑤勤劳盐米——勤于管理盐米之劳务。⑥尘垢——喻世俗之意。⑦羁絷(jīzh机执)——喻束缚之意。羁,马络头。絷,马缰绳。⑧ 自放——自我放任,摆脱约束。道德之场——道、僧修行的地方。⑨劫——佛教名词。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的略写。古印度传说世界经过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开始。这一周期,叫做一“劫”。遭“劫”时,有水、火、风三灾出现,世界归于毁灭。后人引为“天灾人祸”。⑩自给(jǐ己)——依靠自己,满足自己需要。⑾良——确实,果然。以——因为。⑿势力——权势和财利。⒀玉帛——泛指财富。自厚——善自珍重。⒁循理——依照道理,或遵循规律。⒂华——花。实——果实。⒃况——何况。下者——百姓。⒄故——因为。易——改变。⒅南面之王——泛指王侯,或最高统治者。古代以北朝南为尊位。《庄子·至乐》载:“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加之——超过它。⒆德——德行,善行。任——承受,享受。⒇区区——奔走尽力。浊污——喻社会弊端。21、晞(xī希)——仰望,向往。万一——言极小之意。22.缺然——有所不足,歉然。23.庶几——差不多,近似。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①,高为鲁司寇②,下为乘田委吏③,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④,而非学者之所望也⑤。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⑥,独幸岁月之久⑦,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⑧,为环堵之室而居之⑨。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⑩,然而非所敢望也⑾。
    【注释】①若夫——发语词,放在一句或一段的开头。②鲁司寇——鲁国主管刑狱的官吏(为六卿之一)。③乘(shng剩)田——春秋时鲁国主管畜牧的小吏。《孟子·万章下》载:“(孟子)尝为乘田矣。”后泛指小吏。委吏——古代管理粮食和从事会计事务的小官。《孟子·万章下》:“孟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后泛指小吏。④达者——见识高超、豁达豪放、不同凡俗的人。⑤望——愿望,企望。⑥桎梏(zhg至固)——古代刑具之一,叫手铐脚镣,即“在手曰梏,在脚曰桎”。这里喻为束缚人的东西。势——职权,权力。去——离开。⑦独幸——独自暗暗庆幸,唯一值得庆幸。⑧敝庐——破旧房屋。“家园”的谦虚之词,习惯自称“寒舍”。⑨环堵——四面为墙,内室皆空者为环堵,泛指简陋。⑩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⑾敢——果断。望——愿望,向往。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①。
    【注释】①眉山苏辙——苏辙祖籍在河北赵郡栾城,但他出生地系四川眉山,故又称“眉山苏辙”。
    【参考译文】我因乌台诗案牵连罪被贬任筠州监盐酒税职。还未到达住所,天就下起大雨。筠河泛滥,毁坏了州的南城,河水爬上了北岸,刺史府门也被冲坏。盐酒税机关房舍正好俯临锦江之滨,洪水灾害更为严重。我一到达住所,只见房舍破旧不堪,无法安身。为此,我向州府呈上报告,想借部使者府宅居住。郡守同情我无家可归,答应借给我住。当年十二月,就撑起倾斜的墙体,把塌了的地方补好,还将听事堂东面的一线长廊辟成房舍,种上二株杉树和上百棵竹子,用作闲休的地方。可是,监盐酒税的工作过去有三名小吏一起做事,我到达筠州后,其中两人正好都被免职离开了,所有事务全托付给我一人了。白天,我就在市场上处理买卖盐酒猪肉征收税务一类的事务,同市人一道评论细小事物,为他人出点力;晚上归来,我已精疲力竭,常常昏昏沉沉地入睡,不知不觉黎明已经到来。到了白天,再去市场履行本职工作,一天到晚不能在所谓“东轩”安闲度过时光。每天早出晚归在东轩身旁穿来穿去,回首望它,我未尝不发出“哑然”的笑声。
      我年少读书时,曾暗暗奇怪:颜回箪食瓢饮,住在陋巷,连旁人都忍受不了那样一种愁苦,而颜回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当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至少可以自给自养生活,也不致于对治学有所妨碍,何必弄到这样贫穷、这样自苦的地步呢。等到我来了筠州,在管理盐米事务之间勤来苦去,没有一天的休息。虽然想抛弃世俗,解脱束缚,自由放任于道佛修炼的地方,但是,办一件事,每每遭受阻碍而滞留任上。这样以后,我才懂得颜回为什么甘心贫贱,不肯做一名追求斗米薪俸而糊口的人,确实是因为他害怕对治学有所妨碍啊!可叹啊!有些士大夫,当他们还不懂得高深的道理时,只会沉醉于酒肉,拜倒于财富、权势之下,以财富、子女为重,自以为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快乐。等他遵循规律以求人生之路,才明白花落之后才能收获果实的道理,从从容容地自我享受,全然不管宇宙有多大,以及人生有多大变化,更何况比起那些居于底层的平民百姓呢!所以他们的这种快乐,足以不在乎贫穷饥饿而没有怨恨,即使是王侯公卿的快乐也不能超过它,所以没有德行的人是不能享受的。我正想尽力清除身上的污垢,努力向圣贤学习,自觉有所不足,而想有与颜回差不多的福气,似乎是不可能得到的啊!
    孔子周游列国,位高时当了鲁司寇,位低时则做乘田、委吏,只要他接触的官职,没有不可以当的。他所做的都是“达者”的事情,不是一般的学者所能企望的。我既然因罪贬来筠州,虽然懂得人身不自由之痛苦,但是监筠州盐酒税职权辞不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岁月的长逝,世人或许同情我,可怜我,让我回归乡间,去管理先辈的破旧房舍产业,即是家徒四壁,我也安心居住下去。通过这样的经历后,再来追寻颜回箪食瓢饮之乐,怀念东轩的生活,优哉游哉地度日,从而忘掉了人生衰老,然而这不是我现在所能奢望的。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人苏辙作记。
    【讲解】宋神宗元丰三年春,在苏东坡贬谪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的同时,其弟苏辙因牵连罪被贬往江西筠州(今高安县)监盐酒税。正遇洪水泛滥,借部使者府开辟“东轩”,作为休息的地方。苏辙此时政治失意与生活烦乱交织,只好借笔以抒发之。此文就是他,宋时一个小小贬官劳累一天的忠实纪录。
    第一段,记叙开辟“东轩”,坐市区,公务繁忙的全天生活,简明地交代了作者去筠州的原因和“哑然自笑”的无奈心情。一开始,浓墨重涂洪灾为害:“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滣,水患尤甚。”继而突出描写“敝不可处”,“假部使者府以居”,开辟“东轩”:告郡——借居——郡怜——支斜——补缺——辟轩。这一过程,殊属艰辛。再以点代面,形象描绘作者“坐市区”一天的“筋力疲废”生活。昼坐、鬻沽、争寻尺、暮疲、昏睡、旦复出、无能安于东轩、哑然自笑,无奈心态,跃然纸上。从“筠水泛溢”到“敝不可处”,这是天老爷造成的;从“筋力疲废”到“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这是北宋社会制度造成的。两者巧妙结合,天灾人祸,现象本质,意在言外。
    第二段,从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苦学生活;借颜回“箪食瓢饮”之乐,追求一种“安贫乐道”精神,抒发其政治失意后而又急于排遣的旷达心情。人的青春年少最值得追忆。起笔引用颜回箪食瓢饮的美谈,是最切合作者此时此地的心态的。由于政治失意,他暗暗安排出路:“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作者到任后的生活无情地敲碎了他的美梦:做一个勤劳于管理盐米的小官,就是“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可是每做一事,不免遭“劫”又滞留任上。通过亲身经历,作者体会到:颜回“之所以甘心贫贱”,而不肯通过官路以求生,原因是做官有“害于学”。再从士大夫一面“沉酣势利”,“玉帛子女”,“自以为乐”,另一面循理求道,春花秋实,从容自得,才是真正的乐的反正论证,推断出作者奔走以求的乃是圣贤之乐、“颜氏之福”的人生哲理,借以排遣贬谪后的愁苦。“嗟夫”一词用得适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我”转到“士”,由个别过渡到一般,顺理成章,持之有故。
    第三段,由颜回的安贫乐道,联想到将来“归伏田里”,抒发了他“追求颜氏之乐”的超然情怀。开头,追慕颜回老师孔子“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的“周行天下”、上下求索的史实,同时指出,孔子之举动属“达者之事”,而不是一般读书人所企望得到的。接着,袒露出自己追求解放,“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陶潜桃花源式的生活美愿。最后,回到题旨,颂赞颜回“箪食瓢饮”之风,“怀思东轩”,走一条“优游以忘其老”的人生归途。
    第四段,交代作记时间,增强了“记”的真实感。
    通过一天坐市忙碌生活的描叙,借题发挥,成功地刻画了一位地位虽卑下而心境尚崇高的贬官形象。从洪水的自然为害之景,写东轩的居处破败之状,从供职的自效、忙碌之姿,写到日夜精疲、哑笑之态,自然,顺理,融情,扣题。再从简陋的东轩生活,联想到颜回的“箪食瓢饮”,从而追求“颜氏之福”、“颜氏之乐”,即“安贫乐道”精神,追求“归伏田里”,走陶渊明桃花源式的超然旷达的人生道路。这是作者此时此地官场失意、心烦意乱而又欲求摆脱的必然心理;也是作者写“东轩记”所深蕴的人生哲理内涵。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学院人文社科系)
                                                三苏祠博物馆

【简析】第一段,记叙开辟“东轩”,坐市区,公务繁忙的全天生活,简明地交代了作者去筠州的原因和“哑然自笑”的无奈心情。一开始,浓墨重涂洪灾为害:“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滣,水患尤甚。”继而突出描写“敝不可处”,“假部使者府以居”,开辟“东轩”:告郡——借居——郡怜——支斜——补缺——辟轩。这一过程,殊属艰辛。再以点代面,形象描绘作者“坐市区”一天的“筋力疲废”生活。昼坐、鬻沽、争寻尺、暮疲、昏睡、旦复出、无能安于东轩、哑然自笑,无奈心态,跃然纸上。从“筠水泛溢”到“敝不可处”,这是天老爷造成的;从“筋力疲废”到“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这是北宋社会制度造成的。两者巧妙结合,天灾人祸,现象本质,意在言外。

  第二段,从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苦学生活;借颜回“箪食瓢饮”之乐,追求一种“安贫乐道”精神,抒发其政治失意后而又急于排遣的旷达心情。人的青春年少最值得追忆。起笔引用颜回箪食瓢饮的美谈,是最切合作者此时此地的心态的。由于政治失意,他暗暗安排出路:“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作者到任后的生活无情地敲碎了他的美梦:做一个勤劳于管理盐米的小官,就是“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可是每做一事,不免遭“劫”又滞留任上。通过亲身经历,作者体会到:颜回“之所以甘心贫贱”,而不肯通过官路以求生,原因是做官有“害于学”。再从士大夫一面“沉酣势利”,“玉帛子女”,“自以为乐”,另一面循理求道,春花秋实,从容自得,才是真正的乐的反正论证,推断出作者奔走以求的乃是圣贤之乐、“颜氏之福”的人生哲理,借以排遣贬谪后的愁苦。“嗟夫”一词用得适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我”转到“士”,由个别过渡到一般,顺理成章,持之有故。

  第三段,由颜回的安贫乐道,联想到将来“归休田里”,抒发了他“追求颜氏之乐”的超然情怀。开头,追慕颜回老师孔子“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的“周行天下”、上下求索的史实,同时指出,孔子之举动属“达者之事”,而不是一般读书人所企望得到的。接着,袒露出自己追求解放,“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陶潜桃花源式的生活美愿。最后,回到题旨,颂赞颜回“箪食瓢饮”之风,“怀思东轩”,走一条“优游以忘其老”的人生归途。

  第四段,交代作记时间,增强了“记”的真实感。

通过一天坐市忙碌生活的描叙,借题发挥,成功地刻画了一位地位虽卑下而心境尚崇高的贬官形象。从洪水的自然为害之景,写东轩的居处破败之状,从供职的自效、忙碌之姿,写到日夜精疲、哑笑之态,自然,顺理,融情,扣题。再从简陋的东轩生活,联想到颜回的“箪食瓢饮”,从而追求“颜氏之福”、“颜氏之乐”,即“安贫乐道”精神,追求“归伏田里”,走陶渊明桃花源式的超然旷达的人生道路。这是作者此时此地官场失意、心烦意乱而又欲求摆脱的必然心理;也是作者写“东轩记”所深蕴的人生哲理内涵。

------------------------------------------------------------

【简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诗人对孟浩然不图名利,淡泊清高的品格予以了赞颂,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深厚的情意,同时抒发了诗人敬仰孟浩然,羡慕他的生活的情绪。

【赏析】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毀,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联即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果然,下面使补充道:“风流天下闻”。

接下来二联,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后者虽有人表示倾慕,但未见有几人能守本持一。孟浩然不同。他拋弃了功名富贵,便安心林下,终日与劲松白云为伍。自少至老,心志如一。这里,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其欲摆脱世俗羁绊的高风亮节,其迷恋山水的自得之貌,呼之欲出,形神毕现。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这一联写孟浩然闲居无事,日以饮酒赏花为乐。前一联作纵向勾勒,此一联则作横向铺染,纵横反复,详尽描绘了孟浩然的隐士风流。谢榛《四溟诗话》曾谓,“红颜”句与“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其实,李白的描写是各有侧重的。醉酒迷花,亦是李白乐为之事。写此,意在突出孟浩然的洒脱不拘。同时,也愈益显出二人的灵犀相通。

尾联在赞誉对方时发出由衷的喟叹:“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以“高山”喻对方,流露无限慕敬之情,又与首句呼应;“安可仰”,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进行反衬。这就自然逼出结句——对孟夫子,自己只能徒然向他清幽芬芳的人品拜揖。这是礼赞,这是天性率真的诗人向自己爱慕的人坦露出的赤诚。

------------------------------------------------------------

余既以罪谪(被贬谪)监筠州盐酒税(担任市场管理的小吏)。未至,大雨。筠水泛溢(泛滥),蔑(淹没)南市,登北岸,败(毁坏)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滣(chn,江边),水患尤甚(严重)。既至,敝(破败)不可处(居住)。乃(于是)告于郡,假(借来)部使者(中央临时派遣到州、府行使管理权的官吏)府以居。郡怜其(代指自己)无归也,许(同意)之。岁(这一年)十二月,乃克(完成……工作)支(支撑)其欹(qī)斜(歪斜的房子),补(修补)其圮(pǐ)缺(坍塌的墙壁),辟(开辟)听事堂之东为(作为)轩(以开窗敞朗为特点的亭、阁、长廊、棚类建筑物),种杉二本(株),竹百个,以为晏休(平静安逸的休息)之所。然盐酒税旧(先前)以三吏共事(一起做事)。余至,其二人者适(恰好)皆罢去(罢职离去),事委(交付)于一(一人)。昼则坐市区鬻(卖)盐、沽酒(打酒)、税(卖)豚(小猪)鱼,与市人争寻尺(比喻微小或细微之物)以自效(为别人或集团贡献自己的力量或生命);莫(通“暮”,傍晚)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天亮)。旦则复出营职(履行职务),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通“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私下)尝怪(奇怪)颜子以(凭借)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承受、忍受)其忧(忧虑),颜子不改(改变)其乐。私以为虽(即使)不欲仕(出仕、做官),然抱关(做看门人)击柝(做打更者)尚可自养(养活自己),而不害(妨害、影响)于学(治学),何至困辱(陷入困境受到侮辱)贫窭(j,贫困)自苦(痛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操劳)盐米之间⑤,无一日之休(休息)。虽欲弃尘垢(死去),解(解脱)羁絷(jīzh,喻束缚),自放(自我放任)于道德之场(道、僧修行的地方),而(然而)事每劫(陷于劫难)而留之。然后知(明白)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俸禄)以自给者,良(的确)以(因为)其害于学故(缘故)也。嗟夫!士方(正)其未闻大道,沉酣(沉溺)势利(权势和财利),以玉帛(泛指财富)子女自厚(珍重自己),自以为(认为)乐(快乐)矣。及其循理(遵照规律)以求道(求取大道),落其华(通“花”)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是最大的)与死生之为变(是变化的),而况(更何况)其下者(处于低位,指百姓)乎!故(因为)其乐也,足以易(改变)穷饿而不怨,虽(即使)南面之王不能加之(超过它),盖非有德不能任(承受、享受)也。余方区区(奔走尽力)欲磨洗浊污(),晞(仰望)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有所不足),而欲庶几(差不多,近似)颜氏之福,宜(似乎)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最高时)为鲁司寇,下(最下时)为乘田委吏(春秋时鲁国主管畜牧的小吏),惟其所遇(境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见识高超、豁达豪放、不同凡俗的人)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仰望)也。余既以(因)谴(受贬谪)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权势)不得去(离开),独幸(唯一值得庆幸的)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修整)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指没有家具器物的空房子,)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悠闲自得的样)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指望、向往)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福州市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英语期末试卷 哪位高人有福州市2005—2006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查物理试卷?? 商洛市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文科所有 浦东新区200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高一物理试卷的答案啊?急! 温州市部分中学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答案? 温州市部分中学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答案?要8门的!! 谁有浦东新区200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高一物理试卷的答案啊?急! 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初一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题 普陀区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谁可以告诉我金华十校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试题 需冀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卷 初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题 初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题 东莞市高中第一学期期末考 上海市长宁区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复习题 山西省曲沃县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2005学年第一学期梨洲中学初三英语试卷 急需:05年海定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评——物理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高三政治有谁知道? 求北京东城05—06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最好有答案!) 河北省人教版2005~200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谁知道新乡市2005-200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卷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