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雄师霍安装备图片:心理描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3:34:53
人物描写例谈——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即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如感觉、知觉、情感、体验、愿望等的描写。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表达主旨的重要手段,而中小学生最难驾驭的恰恰是心理描写,要么以单调的“我想……”贯穿全篇,要么以空洞的议论取而代之,使入读后,感觉乏味,枯燥。下面介绍几种基本方法:一、倾诉式由作品中的人物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向读者倾诉自己的思想活动。这种方法是把读者当“知音”,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欲望和思想直露给读者,使人感到亲切可信。例: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最后一课》)二、独白式就是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独白式”,并不是人物主动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告诉给别人,读者也只是由于作者的无意“泄密”而“窃取”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得到了不该得到的内心隐秘,从而更真实,更直接地了解人物性格。例1: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天底下可怕的事情。 (《皇帝的新装》)例2:阿Q避讳他的癞疮疤,常被闲人戏耍,闲人不但故意犯讳,还揪住他的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阿Q实际上失败了,他又不愿意接受,于是他“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三、梦幻式幻觉是在一种强烈的愿望或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听到或最希望看到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写梦境是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例: 1、概括简略地虚构幻觉:如:①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胖胖的、青布棉袍马褂的背影。②望着那皎洁似玉盘的月亮,我仿佛看到翩翩起舞的嫦娥仙子,看到活泼可爱的玉兔,看到了那辛勤地伐柱的吴刚••••••2、具体详尽地虚构幻觉:如: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脚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室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在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一直向可怜的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熄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再如阿Q的土谷祠畅想。“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阿Q在幻觉中复了仇,得到了金钱、权力、女人,“要什么就是什么,喜欢谁就是谁”。可以说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对阿Q的“革命”进行了绝妙的讽刺。四、解说式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活动,通过作者介绍式的描述表现,常用“他想”、“他回忆”、“他陷入了沉思”等词语标示。例:阿婆静静地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只是那只尚未偏瘫的右手总想伸出来摸摸什么。此刻,这只手想干点什么呢?想摸摸孩子的脸蛋?想整整孩子的衣服?还是想再一次拎起她的菜篮?(注意:作者必须站到作品中人物的角度)五、混合式:把心理描写与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景物描写等方法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揭示或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例1:我只好轻轻地推开门,怯生生地喊了一声“报告”,声音像从地底深处冒出来的一缕青烟,细细地,弱弱地,连我自己都听不清楚。我把头深深地低下,真恨不得把头埋进衣服里面。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例2: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例3:可怜的阿Q好不容易赢了钱,可一转眼又莫明其妙失去了并“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但阿Q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真是绝透了!阿Q“连打”自己,感觉到打的是别人,竟能“睡着了”。精神胜利到了无情虐待自己的地步,麻木到了极其健忘的地步,阿Q是怎样的心理啊!阿Q在破衙门里“看见下面站着一排兵,两旁又站着十几个长衫人物,也有满头剃得精光像这老头子的,也有将一尺来长的头发披在背后像那假洋鬼子的,都是一脸横肉,怒目而视的看他;他便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站着说!不要跪!’长衫人物都吆喝说。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阿Q见官下跪的奴性心理,这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阶级愚民的结果,只要见到“有些来历”之人就要下跪不过是习惯成自然罢了。训练题目(选2题)1考试之后       2看到那场面后      3 一种幸福的感觉小链接写好记叙文的关键,就是要学会描写。主题就象人的灵魂,结构就象人的骨架,那么描写就是人的血肉了。如果说精确的动作描写,如见其事;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听其声;真实的心理描写,如露其思;那么传神的外貌描写,则如现其人。捕捉灵动的哲思—中考写“感”类作文专题突破训练【考点聚焦】1. 根据特定的要求写因“景”而感的感悟文。2. 根据特定的要求写因“物”而感的感悟文。3. 根据特定的要求写因“人”而感的感悟文。4. 根据给定的要求写因“事”而感的感悟文。【知识累积】⒈ “感悟”的基础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感悟”的基础。感性认识是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以及现象间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形象性、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⒉ “感悟”的结果深刻的理性认识是“感悟”的结果。理性认识是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事物本质、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抽象性、间接性是理性认识的特点,它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⒊ “感悟”的原则①可以遵循小题大做的原则。从平凡处挖掘出不平凡的本质,从生活琐事揭示深刻的哲理。②可以遵循合时而作的原则。“感悟”要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可增强文章的时代性、教育性和战斗性。如果所选择的“感悟”刚好能够回答社会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触动人们心头的那根弦,那么这个“感悟”就有很强的社会意义,能够发挥较大的社会作用。⒋ “感悟”的方式①直露式:可以是“开门见山”,将“感悟”置于文首,让读者一目了然;可以是“画龙点睛”,将“感悟”置于文末,让读者回味无穷。②含蓄式:将“感悟”寄寓于叙述描写之中,即通过具体事物和人物言行本身来显示。这种情况属于古人常说的“春秋笔法”。此种方法较难驾驭,可是用得好,可禁绝一切空话、套话和说教,让“感悟”随着文章的展开自然地流泄出来,能够造成含蓄隽永的意境,引导读者去深入体验,咀嚼玩味。⒌ “感悟”的要求①保持协调:从文章结构上说,“感悟”部分必须与主体叙述部分有机的结合。“感悟”只能是“点睛”之笔而不能成为“蛇足”,它是对主体部分的微言大义的自然引申,是揭示主题并使之深化的必然需要。②片言居要:从语言表达上说,要一言达意,一语中的,切忌絮絮叨叨,啰啰嗦嗦,要在文章的紧要处用极其精炼的语句揭示要旨,不可泛泛而谈,长篇大论。③含蓄隽永:从表达效果上说,以生动委婉为佳,一般不赞成赤裸裸、硬梆梆地摆出自己的“感悟”,进行枯燥说教,主张在曲中见直、藏中见露、浅近中见深远,要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地。⒍ “感悟”的误区①感悟不清,漫无中心。就是文章中要么没有感悟,不能把内容要点抽象出来,要么就是感悟泛滥,发生迁移,不能集中力量形成一个感悟点。②感悟不当,失之偏颇。就是文章中的感悟不正确或不准确,认识过于片面和绝对。③感悟不深,肤浅陈旧。就是感悟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不能深入本质,不能把握事物的精髓,不能展示事物所蕴含的哲理,承袭旧套,缺乏独创性。④感悟不精,不善点睛。就是对文章只做一般性的总结,不善于提高一步,拓开一层,缺少一目传神的文眼。 【卓越思维】写“感”即是写感悟,也就是写出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这种感受和领悟常常表现为一种情感、一种哲思、一个道理,它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主旨。要写好“感”,先要抓住生活中能触动我们情怀的东西,然后洇化成面。我们可以因景而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作中,没有无缘无故的写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思想意志融入到景物之中去,使山水有情,草木含意。我们在观花时怀人,赏月时思乡。看海时可以感受博大,观云时可以感受飘逸,一切皆由景而感。有时,景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这时写感,要对景进行联想和想像,赋予具体的景象以抽象的哲理。我们看到黎明,感悟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我们同样感悟它孕育希望的艰难。我们也可以因物而感。文学作品中的物,或牵系着一个故事,或寄托着一段感情,或隐含着一个道理。在记物的时候,可借物言情,也可托物喻意,还可咏物明理。有如一块橡皮记录着一段友谊,一声问候承载着一份亲情,一束玫瑰诠释着一种爱意。因物而感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构思写作模式,作者描述事物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这个事物,而是为了引出一段感情,一种哲理。所以要在写物之前,要赋物以意,在写物之时,要为感蓄势,在写物之后,要自然出感。有如写莲花,其实是为了赞美高洁,写翠竹,其实是为了颂扬虚心,写黄牛,其实是为了昭示勤劳,写蜜蜂,其实是为了讴歌奉献。我们也可以因人而感。即从人的外貌、语言、行为、性格中寻找感点。可以边叙边感,在描写中点缀自己的感受、感想。也可以叙后出感,在写人之后,详写感点,借势出理。我们可以因自己的衣食父母而感,感悟父爱的深沉母爱的伟大。我们可以因祖国的英雄儿女而感,感悟先烈的英勇后生的可畏。我们还可以因事而感。在记事之后,或就事论事抒发感想,或由事入理阐发感悟,是让作文具有一种哲思之美的重要手段。尝试爬山,可以感悟征服困难的滋味,体验垂钓,可以感悟宁静淡泊的境界。在由事写感的时候,要对事件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挖掘,由一事提炼出一理,并且用精警的语言予以点示。要写好“感”,还要把握好度。首先感受要有信度,即要感悟得真实。真实的感受才能让人产生共鸣,一旦有矫揉造作的痕迹,就收不到感人的效果。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要做到为情而造文,而不是为文而造情。其次感受要有坡度,即要感悟得自然。感情也好,感悟也好,不是对人或事物一见即发,而是有一个过程,必须存在关联、过渡、蓄势、铺垫,否则会使人感到突兀,读者感到不易理解,更不会接受。再其次感悟要有深度,即要感悟得深刻。首先要对所描述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可以生发开去的点,然后是要对材料进行提炼,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想像和联想,由此及彼地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最后感悟要有浓度,即要感悟得感人。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而浓厚的感情。感情浓郁的感悟就会在读者的心头打下深深的烙印,感情浅淡的感悟就会像过眼云烟不留任何痕迹。我们要学会感悟,善于感悟,抒写感悟。因为感悟无处不在!只有通过感悟,你才能发现世界的奇妙,生活的精彩!只有通过感悟,你才发现世界是多么令人神往,生活是多么美丽!【知能解读】[中考名题一]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从一件寻常小事中感悟一个道理,在学习当中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觉察到一份真诚……请以“我发现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2.表达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4.600字左右。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名师指路]本题既有较大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限制性,能够很好的考察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写好本题,就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材应注重人文性。文题中的“发现”有着广阔的外延,你对“理”的“感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材点,只要是你用心体验生活后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都能写。把笔触深入到道德世界和人生意义的范畴,让读者既有所知,更有所感。第二、立意应注重独特性。题目中的“我”字规定了行为主体的惟一性。“根据自己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这一揭示又强调了个性化的要求,至此,必须摒弃一般化、概念化的立意,亮出只属于自己的发现。第三、形式应注重多样性。形式的创新应该不拘一格,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尽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挥洒笔墨,为自己的内容决定最佳的外在模式。可以用散点铺排式或一词经纬法,也可以集中笔墨展现一个场面,然后以一句精妙的点示收束全文。[中考名题二]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涵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然后作文。(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名师指路]生活很无奈也很精彩,那么“生活需要什么”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回答,成功的人需要有人给他一阵掌声,失败的人需要有人给他一点安慰。回望自己走过的历程,总结得失就会发现自己最需要是什么?此题如要把握好,首先必须写出自己的心声,文章才会有感染力,如果要求新,可以从反向立意,其实生活并不是仅仅需要一些正面的、美好的东西,有时它还需要负面的、不太受人喜欢的东西,如:批评、泪水、苦难、失败、寂寞等等,这样可以以逆向思维去求新,相信会使你悟出的道理会与众不同,你的文章也会因此而不落窠臼。[中考名题三]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这里有温暖关爱,这里有友谊信任,这里有拼搏进取;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周围充满了阳光雨露,充满了亲情友情,充满了合作竞争。请你根据提示所提供的内容,选取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将其中几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自拟题目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名师指路]这虽然是一则材料作文,但所给出的材料内容相当的宽泛,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以是描写丰富美丽的风光景观,抒写至亲至善的人间情谊,叙写五彩缤纷的精神世界……不一而足,总的来说,文题涵盖了自然和生活万象的方方方面。要想破题求新,从写感悟入手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途径。我们可以紧扣材料,如果对大自然的美景和千姿百态的人文景观进行感悟,要想不落俗套,必须摒弃陈旧的那种在热爱上做文章的作法,善于挖掘新的东西。如果对温暖的关爱和真挚的友谊进行感悟,就要截取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感触最深的材料,力避空洞无物。[例文参读] 我是一块石头。大约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曾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还有一个朋友,能“哗哗”地流动,唱着动听的歌。我好像很无知,因为我不知道她是谁。   她带着我一块儿走,走过了好多个年头。    我却有些厌倦了,我觉得我应该矗立在高山顶峰,与大风为伴,不该就这么死气沉沉地待在这儿。我要去山顶,把高山踩在脚下,让万物仰视我,尊敬我,甚至害怕我。我的朋友“哗哗”地笑起来:“不可能的。”我很气恼:连她也不懂我。一连几天,我都在想这件事。我忽然觉得她很平庸,毫无大志,她拖累着我,使我不能成功……还是让她离开吧!我忽然这样恨恨地想。一个浪花冲来,我猛地一惊,我这是怎么了,怎么能这样对待朋友?我害怕这样想,但那个念头像毒瘤一样在我心里扎下根来。“没法不想。”我这样为自己辩解。 我没有发觉,溪水正在萎缩,痛苦地萎缩。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头露了出来。我看着那位已经虚弱不堪的朋友,她依然平静地看着我,看得我发慌。 她开口了:“我应该告诉你了,我是幸福。”幸福抬头望着苍天,叹了口气:“你原本住在山的最高处,与沙砾为伍,有一天,你说你很想做一块平常的石头,我满足了你……你还记得把你冲下山的洪水吗?那也是我,另一个我,有些人叫我灾难。我领着你下山过平静幸福的生活,不想你这么快就厌倦了。”我像被谁用锤击了一下,说不出话来,好久,才挤出一句:“你是……幸福?”“是我!我是幸福。我想带你寻找更大的幸福。我们幸福悄悄地流过每个人的身边,可真正抓住幸福的又有几个呢?”幸福继续叹息道,“这些年,我把你世俗的棱角磨平了,种上了青苔,那是美德,你知道吗?可如今那些青苔呢,黑了,死了,都腐烂了!”听了幸福的话,我疑惑起来,那些翠绿的外衣就是我曾拥有过的美德吗?幸福的又一句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我们幸福和灾难是一体的,你经历过灾难才有了宝贵的幸福,而今,你却把到手的幸福葬送了……”我呆住了。   同时,我的幸福也枯竭了。只剩下我,孤零零地立在砂石中……(选自《中学生优秀作文》 作者:佚 名)[例文评点]这是一篇多么含蓄的美文!作者不露痕迹地道出了一个有关人生的真谛。它又是一篇多么生动的寓言!“溪水”和“石头”的对白,道出我们彼此埋藏心底多年的声音。它还是一篇拟人化手法相当独到的童话!让人在充满离奇色彩的氛围中感受幸福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