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线球小精灵:朝鲜战争中的美军防御战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44:31
[原创]朝鲜战争中的美军防御战术
文章提交者:liucescs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朝鲜战争,参战后前半年,三次战役还有穿插成功的案例,到了四次五次战役时就只有美军小部队穿插共军,而共军却无法重拾国内战争时期的故伎。 原因也是如此,缺少通讯设备,缺少技术人员,基层官兵素质差,纯靠多年战乱打下的战场感觉走。。

碰到国军这样同一技术档次的对手,共军基层政治素质过硬,指挥结构紧凑自然占据机动优势

碰美军完全机械化而且完全现代化正规的指挥调度体系就完全没有作用了。反而是美军穿插共军的结果。。所以后来大陆在苏联的帮助下实施正规化建设。。这就是朝鲜的教训。

信息时代也是如此。。

有什么样的人,打什么样的仗,国民素质和军队建设联系是很紧密的。。

条顿人对于世界历史的一大贡献就是:完善了拿破仑的统帅部(参谋本部)的功能。建立了军官团制度,。杀戮成了一门科学而离艺术越来越遥远。。

这是区分旧式军队和现代军队组织形式的重大区别!(毛奇)

朝鲜战争中前期PLA步兵素质优秀,在缺乏通讯器材的情况下屡次大胆实施穿插迂回,机动动作极其精妙。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些优秀的步兵军官和军人并不是现代化标准化训练带来的结果。。而是长期战乱下养成的战场嗅觉所致。。

美军连队战术动作,比如说建立阵地,是建立在条令,图上作业,受过训练的军官根据形式做出判断,然后自然有各级军士督促实施的基础上的。抢占山头,火力配置等等,并且有分析,评估,总结的机制。

而志愿军总体来说还是没有脱离旧式军队的架构,志愿军连队的战术动作,是依赖身经百战的军官,士兵的个人素质,和战场感觉。经验告诉他们何地可以抢占山头,可以设置阵地。何时穿插等等。。美军经验的总结是依靠科学统计,逐步完善“条令”。志愿军依赖的则是口耳相传。限于文化素质

经验丰富的军官军士,他们往往很难把自己的那种战场感觉归纳总结,进行科学量化。。

如同女真入主中原后素质迅速下降,后期朝鲜战场的共军步兵单位的素质也急剧下降,一个道理。。所以50年代大陆开始正规化建设,着手建立军官团。

以下简略介绍美军的主要防御战术:

美军的防御工事一般来说是非常简陋的,临时性质的。即使有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来完善防御,美军的工事仍然显得非常简单,因为他们一般被认为是临时性的设施。
在美军的野战手册中,其实详尽地说明了工事堡垒以及障碍物的规格,结构。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表明:对付一支轻装的,缺乏重炮,装甲车和空中优势的部队,根本没有必要建设坚固的纵深的防御工事,海军陆战队学会了挖日本人的狗洞(foxhole)——深挖的防御炮弹的散兵坑,能容纳一名士兵立姿战斗。
1949年出版的美军野战手册(US Army Field Manual)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详尽地介绍了从单兵掩体到碉堡到支援火气的布置以及壕堑防御系统。这一套手册简直就是为韩战而准备好的,它被证明在韩战战场上及其有效,上面甚至专门介绍了在寒冷气候下的野战工事建设,这些是基于德军在东线的经验写成。
作战单位防御基本原则
文章提交者:liucescs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美国军队在所有梯队采用的都是三三制,从团级到班级。一个师有三个团,一个团有三个营,一个营有三个连,一个连有三个排,一个排有三个班。这样一个师就有9个营,一共是27个连,81个排。一般进行防御的时候,一个梯队采用的战术是:“两个顶上,一个后备”。也就是说一个师的防线上一般放两个团防守,一个团在后方作预备队。而每个团的防线上,也是两个营在前沿阵地,一个营在稍后的位置作预备队。每个连也是类似:两个排前沿,一个排靠后。这样算起来,一个师81个排,真正在前沿阵地防守的只有16个排,其他的部队要么在后面的位置提供交叉火力支援,要么就是作为预备队部署在第二线,第三线。其实在每个连里面,作为预备队的排随时要参与支援,提供火力,并不能算真正的“预备队”。
有的情况下,部队的防御正面太宽,所有的部队都排在长长的战线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预备队,这是司令员要尽量避免的情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会抽调一些部队作为预备,比如一个营被迫把三个连并排在阵线上,而这时候可能就要从一个连抽调一个排来作为营级支援单位,随时派往薄弱环节。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附属单位常常被拉来充作步兵,比如伙夫啊,司机,工程兵等等,有时候甚至连炮兵都不得不拉过来作为步兵战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1951年美军一个排的编制

美军在进行防御作战的时候,所谓的“防线”其实并不是一条“线”,而是以一个排,或者一个班为单位,占据地形上的有利位置,形成一个个小防御圈,小堡垒。这些防守位置的具体选择是根据地形而定的,通常挖好战壕,散兵坑,然后在前方设置障碍物。这一个个的火力点和防御点构成了所谓的主防线(the main line of resistance ——MLR)但它并不是形象上的一条“线”,其实是有一个个的班或排的防御点组成的。当敌人靠近主防线的时候,他们首先就会受到炮兵的打击,包括加农炮和迫击炮,然后就是步兵武器的直接射击,机枪,步枪,防坦克火力等等。
采用这种两梯队防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战斗时能够提供共同的火力支援,每个作战单位的火力配置并不是都是直接向前的,有交叉火力,包括来自侧翼的,友邻单位的火力,在两个单位之间都挖有交通壕。典型的防御模式就是一个排防守一个地域,会得到来自连队的支援火气的支援。如果在复杂地形下,比如断层,浓密森林,也许一个排会分成两个班防守两个地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美军排级防御阵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美军步兵班排火气


高地防守
文章提交者:liucescs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高地是很理想的观察点,防线和火力点,因为向上仰攻是很困难的。防守高地的准则是在“军用山脊”构建防线,而不是地理上的山脊,军用山脊要求不能有观察和射击死角。在那里防守,敌人很难登上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原本是美军野战手册的教条,但是在朝鲜战场发现,共军的火炮总能轻松地打中山腰的工事。于是防御阵地重新被布置到了地理山脊,在那里形成一的阵线就像是在刀锋上,敌人的炮弹要么飞过去了,要么打低了,很难命中。

那山脚的观察死角和射击死角怎么办呢?通过从主防线挖一条交通壕前出,在合适的地点构筑一个机枪阵地,架上一挺机枪就行了,敌人攻势猛时就退回来,敌人小规模袭扰就用机枪压制。
防守地域并不总是视野开阔的,要善于利用一切地形,例如森林,河流,小溪,沼泽,断层....防守一个山谷或桥梁也许只需要控制两边的制高点就行了。
在主防线之前,是前哨线,通常由团级单位建立。在朝鲜战场上,前哨被射击成了战斗前哨防线。前哨通常被部署在步兵火力射程之外,在那些拥有很好的视野,可以监视敌军最有可能进犯的路线的地方,一般在主防线前方4000到6000码左右。前哨的规模也由地形和通往主防线的道路数量决定。一般前哨布置排级的兵力,他们首要的任务是防止敌军奇袭,阻止敌军巡逻,报告敌军动向。在前哨很少布置重火力,因为要考虑到敌人大举进攻的时候,前哨部队要快速撤退到主防线,一般在主防线也预留有前哨部队的工事,撤回后马上投入防御作战。
团级、营级、连级的预备队可以通过好几种方式投入作战:(1)他们可以增援一个即将被敌军攻陷的位置.(1)当一个地点被敌人占领后,他们可以马上发动反攻.(3)当一个地点遭遇猛烈攻击的时候,他们可以前去减轻压力.(4)他们可以建立第二道防线,阻止敌军的突破。(5)他们可以随时调动到暴露的侧翼的保证安全。如果时间允许的话,预备队可能会布置第二道,第三道防线来阻止敌军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