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ravel mv在线观看:食品安检:快检有空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4:51:06

食品安检:快检有空白 第三方市场待突破

    6月20日,卫生部在官网公布消息称,目前中国现有的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同时,卫生部相关人员坦言,我国地方基层食品添加剂检测的能力亟待加强。事实上,需要加强的并不只是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食品安全各环节的检测都亟待加强。
    食品安全检测目前的水平究竟如何?食品安全检测能否真正把问题食品打回原形?关注食品安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关注与此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设备。

●食品企业呼唤异物检测设备 

    “这两年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更严了,增加了很多的强制性检测规定。”在某速冻食品企业做了近十年安全检测检疫师的刘杰说,对生产原料进行药残检测便是从去年开始增加的一项强制检测项目。
    按照国家规定,食品企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食品检测设备,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础的硬件建设。根据《速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规定,一般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有天平(0.1g)、干燥箱、灭菌设备、微生物培养箱、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生物显微镜。
    刘杰告诉记者,拿速冻水饺来说,平时每批产品出厂前都要进行菌落总数、馅含量、感官、过氧化值、净含量偏差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此外,每隔3个月或者半年,相关监管部门就要对产品进行一次全检,涉及十余项检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大多数食品安全项目的检测都规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指定的检测设备。
    在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企业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投入也有所增加,三全食品公司目前就投资了3000多万,配备了大型进口精密检测仪器,能够检验三聚氰胺、瘦肉精、农残、重金属等多项检测项目。规模较小的食品企业无力购买大型的检测设备,只需要具备常规的检测能力,自己检测不了的项目可以到当地的食品监督检验局等官方检测机构送检。
    即便这样,也仍难以完全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速冻食品吃出异物是近几年媒体曝光较多的问题,针对此,金属探测仪几乎成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必备检测设备。使用金属探测仪,可以检测到生产操作过程中不小心混入产品的螺丝等金属异物。但是,在塑料等非金属异物面前,金属探测仪便无能为力。“目前,还没有能检测塑料等异物的检测设备。”刘杰说。

●人才匮乏,食品企业大型分析检测设备利用率低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王世平教授认为,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设备相比十几年前整体都有较大提升。但还有一些需要填补的空白。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检测从设备方面来说主要有快速检测和大型分析设备精密检测。大型检测设备动辄上百万,除了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只有实力较强的大型食品企业可以配备。“这些大型设备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都特别高,我们的检测技术人才库太薄弱了。”王世平表示,专业的检测人员需要具备生物学、分析化学甚至物理学等多项学科的专业知识,不只是会用这些设备检测某一种物质,更要懂得研发,能够利用同样的设备检测多种物质。大型检测设备相匹配的检测人才的匮乏是目前食品安全检测面临的一大难题。
    而目前很多乳制品企业配备的三聚氰胺检测设备,也仅限于能检测三聚氰胺,一旦三聚氰胺变性,检测人员就束手无策了,“我们对这些设备的利用率太低了。”
    广州达元食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达元)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同样证实了国内大型分析检测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无论是国内生产的还是进口的大型分析设备,对于管理、操作人员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样品检测耗时长,检测费用高等问题,共同决定了客户即便花重金采购了大型分析设备,实际的利用率并不高。
    如果说大型精密检测仪器利用率不高,专业的商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不认可。作为国内检测行业首家上市公司,CTI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TI)的精密仪器检测并没有受到检测人才的困扰。CTI副总裁钱峰介绍说,商业运作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都有自己的人才储备,有专门的研发人才和执行检测的人才。
    钱峰并不看好企业购买大型精密检测设备自建实验室,虽然企业自建实验室检测速度比较快,但受制于检测人才,“很多企业实验室刚开始都还不错,往往两三年之后就无疾而终了。”

●价格低速度快,快检设备市场走俏 

    大型设备利用率不高,市场自然转向了快检设备。快检设备提供的是种初筛的手段,帮助客户在海量的产品中筛查出可疑样品,再将可疑样品用大型分析设备检测确认,如此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王世平认为,肉、菜、蛋等食品都属于快消品,市场吞吐量大、流通快,这就决定了食品安检必须在短时间内就要出检测结果,这样一来,也只有快检设备能满足这种市场需求。 
    据悉,政府工商等监管部门,流通领域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生产养殖基地,食品生产企业,酒店等餐饮场所,学校食堂等都是快检设备的市场所在。日前,记者在一网站上看到,重庆某学校食堂为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特采购学校食堂专用的食品安全检测仪54台。
    大型分析检测设备检测一个项目费用就高达几百甚至上千元,对于企业来说,通常都是自掏腰包来检测,高额费用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检测的范围和频率。达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即便是政府监管部门各系统,对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投入也是有一定预算的,每个月检测哪些品种,检测频率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多重因素共同决定了配备快检设备的必要性,“采用快检设备,就能尽可能地扩大检测范围和抽检频率”。
    瘦肉精事件之后,刘杰所在的企业也加强了对原料猪肉的检测,“现在,我们采购的猪肉,都要求供应商必须出具检测报告,同时,我们还要抽样送到官方机构检测。”
    目前食品安检市场上出现的瘦肉精检测卡等试纸类的检测工具对食品企业来说是否有用?刘杰表示,国家规定的每一项检测项目都有指定的检测方法、检测工具,由于这种试纸检测的准确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目前企业还没有采用,都是交由官方检测机构检测。
    尽管试纸类的快速检测工具检出率受到质疑,但依然难掩其旺盛的市场需求。在淘宝网,一家专营瘦肉精、三聚氰胺等检测试纸的网店,瘦肉精检测试纸从7元到16元价格不等,30天内售出了116件。据达元相关负责人介绍,瘦肉精事件爆发后,该公司生产的盐酸克伦特罗检测卡一度脱销。
    在食品生产、流通、监管环节加大食品案件力度的同时,一些试纸类等操作简便的快检工具也受到部分消费者个人的欢迎。家用市场成快检设备潜在市场。

●第三方检测强调规模效益 

    食品快检和第三方精密仪器检测在整个食品检测行业来说是一种竞争的互补关系。在食品快检快速发展的同时,第三方检测也加快了步伐。除了国内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第三方检测机构也纷纷涌入。尽管有人质疑第三方检测检测费用高,但CTI副总裁钱峰坦言,目前国内商业运营的第三方检测企业基本都是不盈利的,“现在是一个积累培育市场的过程。”
    大型精密检测设备本身就售价不菲,加上折旧费用,检测人员的人工费用,一个检测项目的检测费用少则几百元,多则高达几千元。钱峰表示,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食品检测是否盈利和它的检测规模直接挂钩。如果一台气相检测仪,每月的硬性折旧费是12500元,每月检测20个样品,一个样品收费1000元,勉强可以弥补设备的折旧费。如果检测200或者2000个样品,自然能实现盈利,“食品检测强调规模效益”,“未来如果食品检测能实现规模化,规模效应一旦形成,食品检测的费用也会有降低的可能。”
    但钱峰认为,食品安全检测费用的高低都是相对的。国内的食品企业对食品检测的投入往往是能省则省,企业的检测费用绝对超不过企业营业额的1%,在国外,企业的食品检测投入通常占营业额的3%-4%。而在国内企业看来已算高昂的检测费用要比国外同样的检测所需费用低得多。
    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现有的检测设备、检测能力与国外的检测水平相差无几。国内用到的检测设备大多数都是进口的。“我们现有的检测设备、技术已经完全能满足国内食品检测市场的需求,技术设备的突破对食品安全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钱峰举例说,希望通过食品检测技术的突破来保障食品安全,就好比希望通过改进酒精检测仪来控制醉驾一般。“食品安全的关键仍是监管体制和意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