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武器拓印在哪:做一名德艺双馨的幸福的人民教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12:04
做一名德艺双馨的幸福的人民教师安徽桐城二中 朱新敏 

 第26个教师节期间,我想到了教师的幸福感问题。在浮躁喧嚣中的社会中,那些周而复始、琐碎繁杂的日常教学到底还有没有快乐?面对席卷一切的拜金主义狂潮和利益至上的现实,教师还能否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这些严峻的问题纠结在每个教师心中,无情地考量着我们的幸福感。

 

 想起了一场普通而又令人久久回味的报告。今年4月24日下午,在我校学术报告厅,聆听了合肥一中方小培老师的讲座后,我感慨良多,万千思绪汇成一句话——做一名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是幸福的。

 

 以前也听过不少名师的报告,譬如北京广渠门中学物理老师,全国优秀班主任高金英,她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昭示了做班主任的艺术和收获,让我们在受启迪同时感到班主任是一种神圣的责任,同时也是一种幸福。但这些名师离我们毕竟太远了。而小培老师是土生土长的二中教师,是我十几年的同事,可谓良师益友。在二中时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地理学科优质课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后来小培老师先后到桐城市教研室、合肥一中工作。现在他是合肥一中教科室主任,机器人队总教练,安徽省特级教师,省政府津贴获得者。从桐城二中到合肥一中,小培老师用自己的言行,向学生,向同事,向学校,向社会,证明了这个道理:做一名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是幸福的。而我,作为一个老同事,聆听小培老师三个多小时的报告,真是如坐春风。他朴素随和但感人肺腑的言语,既使我感到亲切,也有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感动。

 

 方老师的报告主题是:高扬“爱”的风帆,做幸福的人民教师。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师德方面,小培老师堪称典范。作为老师,关心自己喜欢的学生不难,对各类学生一视同仁就难;自己追求专业成长不难,以自己专业成长促进学校事业发展难乎其难。当百年名校合肥一中因迁移滨湖新区,社会不理解,家长有疑虑,教师不方便,学校发展陷入困境时,方老师义无反顾,带领一大批青年教师,撑起了新校区的一片天。理科实验班面临转型压力和家长质疑双重困境之时,又是方老师挺身而出,以一个地理老师的身份担任了理科实验班班主任;为学校实践当初的承诺排忧解难。当合肥一中成立机器人训练队时,小培老师又一次勇立潮头,挑起了训练队主教练的重担,矻矻求索,不懈努力,终于带出了一批科技创新的优秀学子,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真诚信任和衷心爱戴。当暴雨突至,连接宿舍区的地下通道面临停电威胁时,又是方老师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想到了学生,想到了即将下自习学生的安危,第一时间打电话向校长汇报,并且协调总务处紧急调用应急灯,带领几个老师及时赶到通道口,防范了一场拥堵踩踏的危险。当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当方老师出差到北京的时候,他主动以学校的名义问候学生,及时送上学校的关心与祝福,使学生感到母校时刻在关心着自己,在关注着自己成长,这就更加深了学生与母校的感情。哪个学生会对母校始终如一的悉心关怀无动于衷呢?这些事都不是小培老师的分内事,但他觉得应时时注意正面宣传学校;当学校需要的时候,应该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坚守岗位,尽心尽力为学校贡献一份力量。须知,当时小培有着发展自己更优越的选择,北京人大附中校长欣赏他的才华,亲自打电话盛邀小培加盟该校。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以前总以为仅限于国家大事,小培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关心学校的发展也是每个教师自己的事,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关心学校发展,学校何愁不能振兴:这是一种担当,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忧国。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当自己的团队遇到困难时,当挚爱的事业需要我们挺身而出时,自己是怎样做的?

 

 小培老师真诚地关心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和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发展负责。他认为,分数重要,但他们对老师的认同更重要。毋庸讳言,每逢高二文理分科时,大多数班主任会竭力动员成绩好的学生留在自己所带的班上,而将那些成绩相对差的同学推到其他班去,小培老师不是这样。他担任班主任,总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科,也因此,他常常收容被别班动员出来的学生,他班学生成绩暂时也不够好。但小培老师针对学生特长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他们免费辅导。小培老师是省城名师,希望他辅导的人特别多,但他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大都给了自己的学生。有几年时间,小培老师午休时间总是坐在办公室里,解答学生问题,这些学生不仅来自本班,还有来自别班的,甚至还有外校的,小培老师都一视同仁。为了帮助一个基础较差的同学,他连续几年上门义务辅导,虽然这位同学最终没能考上理想的高校,但他和父母对小培老师衷心感激,彼此成了朋友。小培老师欣慰地说,他们这个班,每年都要聚会一次,师生一堂,其乐融融。这样的老师无疑是幸福的。说话间,小培眉宇间洋溢的是快乐。

 

 小培老师有着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他珍视同事之间的情谊,笃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与同事一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遇到同事赛课,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合肥一中那么多的老师在省内外获奖,与小培老师的指导、帮助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应该拥有一大批名师,共同进步,精诚合作才能共谋发展。我想,小培老师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老师的境界,已达到一个真正名师的境界。

 

 小培老师是学者型老师。他真正做到了终身学习,积极思考,孜孜不倦,博闻广识,不断超越自己。还在二中期间,他凭借自学,掌握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将地理教学与计算机联系起来,使地理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那时,他为安师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讲《地理多媒体技术》,一学期下来就讲了64课时,而在那个培训班,博导也仅有4课时的讲课机会。而且听课人中不但有各名校的名师、校长,还有各路专家。小培老师说,为了使老师们有更多收获,他一边学一边教,向书本学,在实践中学,向同行专家学,带着问题学,就这样,在使听课者获益的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水平。我想,“把帽子扔过墙”或许是一种逼迫自己提高的方法。到合肥一中担任机器人队主教练后,小培老师更觉任重道远。为了使一中的这些精英能有大的发展,他自学了大量相关学科的理论,干中学学中干。学校经常开设专题讲座,有的请本校学有专长的老师讲,有的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讲,还从省城高校请专家学者讲。他把每一次活动都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
小培老师认为,教师要学习与思考,做个有思想的教师。我以为,独立思考是当今教师最需要的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也是当今教师最缺乏的一种素质和能力。不断求索,不断超越自我。无论什么学科,学科素养都离不开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诗词歌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甚至与民间的游戏(如“九宫图”等)密切相关。学科素养还必须兼顾科学精神的培养。小培老师举了物理与地理、数学与地理为例,生动地说明了综合素质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广泛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使小培老师触类旁通,高瞻远瞩。小培主修地理,对地理研究很深,不仅对地理教材了然于胸,洞悉其间联系,而且钻研了大量的地理学术刊物、专著,这使他对地理学科的发展动向能及时把握,故此,他的课堂不断流淌着源头活水,他的课堂是高效的;他对高考题的走向有着深刻的前瞻意识,他的复习是精要的。

 

 小培老师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完善引入与结束,选择与设计典型题,甚至对板书体系都要优化。当然,最重要的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这样的课堂才吸引学生,才会高效。因此,必须不断的思考,思考使人增智。

 

 小培老师从地理角度对高中阶段教学的整体思路作了宏观的思考,这也使我们有茅塞顿开之感。他认为,高一年级,应侧重于学科素养+学科核心观点的形成,高二年级侧重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核心能力的培养,高三年级应侧重于学科高考指向性的增强+实战训练。这种提法,虽非首创,但我以为,这为我们各科老师宏观把握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作了方向性的指导。这点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落实到课堂就难了。相比较而言,各科众多名师的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教学方法,只是技巧和方法,而小培老师交给我们的则是“超乎技而近于道”,是规律,是根本,可谓高屋建瓴。难怪小培老师的课堂那么精彩纷呈,难怪他面对教材能做到目无全牛,游刃有余。我们老师不妨经常提醒自己,能否力求像小培那样做个研究型的老师。

 

 如果仅限于此,小培老师还算不上大师。更难得的是,他脚踏实地,创新实践,努力做个有创造力的教师。作为合肥一中教科室主任,小培肩负着全校教科研管理的重任,他身体力行,自己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做课题,带领学生做课题,成功开展了一个又一个创新科学研究。譬如,他将桐城派的发展与地理背景结合起来研究,评析呈坎的民居旅游资源,空间平面状态传感器的设计与制作,一种新型太阳时针钟表的设计与制作等等;其中他带领学生对新历法的研究在全国属于首创。这个课题历经几年,学生在全市中学生发明创造汇报会上介绍时,与会专家专门请来科技大学的天文历法专家来共同评价,直至最后请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我国天文历法首席专家。经论证,该项目获得了全省课题研究科技创新一等奖。参与研究的两个学生,后期发展非常好,一个到美国加州大学继续深造,一个被北大保送读博士研究生。如果仅仅带领学生做课题搞研究,小培还算不得统筹兼顾。更难得的是,对自己儿子方宇的辅导,小培也采用了做课题来宏观把握加深理解的方法。父子俩先后研究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课题,做了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在小培引导下,2007年,方宇以徽州民居的改造与创新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并与同学先后获得WRO世界奥林匹克机器人中国区比赛团体二等奖。他的新型生态徽派民居设计,获得合肥市第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两次获得清华等高校的保送生资格,今年被保送哈工大。在工作与教育子女方面,小培老师获得了双丰收。这是最令人歆羡的,也是最完美的。可以想象,父子二人在灯下相互切磋,质疑探究,是一幅多么和谐温馨的画面啊!天伦之乐,寻幽探胜之乐,全都包含其中了。有位名人说过,即便你在专业成长方面取得了再大成绩,但你因此耽误了自己孩子的教育,都不能算成功。小培做老师和做父亲都是非常成功的。
报告下半场,小培老师侧重讲“谈谈高三文综的复习”,虽然主要讲的是文综,但对于高三各科复习都有很多启迪。在谈到近年来高考试题分析时,小培认为,“知识抽样,能力覆盖”是高考命题的显著特点,目的是全面考查能力,促进课程目标的实施。试题贴近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小培围绕“关注考试大纲和说明”,谈文科综合复习的层次,学科思想与方法的培养,最后阶段的复习规划。这些虽然主要针对地理,但对各科老师调整复习思路都有启发。他的分层教学法使老师们获益良多。小培特别强调了学科思想与方法的培养,他以德国地理学家洪堡为例,谈了从大科学家的成长对地理教师成长的意义。

 

 三个小时的报告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老师们听得聚精会神,意犹未尽,小培老师也始终带着微笑,看得出,能够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母校、为家乡教育尽一份力,小培是极为高兴的,他是快乐的。

 

 报告听完了,我却陷入了沉思。我想,在素质教育唱得很响但实际上仍为应试教育附庸时,小培和合肥一中老师们以严谨的态度扎扎实实搞教科研,科研之花盛开的同时,应试也同样结出了硕果。2006年,合肥市将一中、六中、八中三所名校以电脑随机摇号的方式分布生源,应该说三所学校的生源基本是一致的。八中在前几次高考模拟考中甚至还处于领先地位,但2009年高考揭晓后,合肥一中在各项指标上都远远超过了八中、六中。这就雄辩的说明了素质教育也是可以赢得应试的。老师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推行素质教育,关键看你怎么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有人认为,人生苦短,小培老师又上课又搞研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忙累,还有快乐幸福可言吗?我以为,能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是快乐的,这快乐既体现在累累硕果上,体现在专业成长上,也体现在奋斗历程中。

 

 小培是二中走出来的名师,是从桐城派故乡走向全国的名师。作为文章故里的桐城理应出更多的名师。我也深深地爱着我的学生,热爱语文教育,我愿以小培老师为榜样,为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用的学科,竭忠尽智,不懈探索。如果到了告别教育生涯那一天,有人这样评价我,“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我就认为这辈子教学生涯是幸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