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门隐藏跟宠攻略:亲属的别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45:08

亲属的别称

 

                                 
     一.关于父亲的别称:通称、古称、方言、敬称、谦称、讳称各有不同。
   爸爸、爹、爹爹、阿爹、大、大大、等是较为普遍的称呼,而且是当面称呼的。而“父亲”一般是书面用语,但如今在电视剧中经常有儿子当面叫“父亲”,实际生活中这种叫法不多。在与别人的谈话时,可称“家父”、“家严”或称“老子”、“老爷子”、“老头子”,但“老头子”含不敬的味道,一般指年事较高者。但“老子”却不同。陆游《老学庵笔记》说:“予在南郑,见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有子,亦称老子。”可见年轻的父亲也可以叫“老子”。一般说来,“爷”、“阿爷”通常指祖父,但古代有人也称父亲为爷或阿爷。如《木兰辞》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古时“耶”字通爷,时常用耶而不常用爷。如杜甫《兵车行》中有“耶娘妻子走相送”之句。在唐代还称父亲为“哥哥”。《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四哥指玄宗的父亲睿宗李旦。在敬称中,对自己父亲的代称有“椿庭”、“椿堂”、“椿舍”。“椿”指椿树。《庄子.逍遥游》说:“上古有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因此后人用椿代称父亲以示长寿。“庭”字出于《论语.季氏》,其中有孔鲤趋庭接受父训的记述。因此用“椿”代称父亲,含有尊敬的意思。后来也有人把椿庭引申为椿堂或椿舍。

&MYv$=K  

  二.关于母亲的别称:“婆婆”、“姊姊”、“娘子”、“我生”、“萱”、“北堂”、“堂前”等亦需注意。“婆”本指老妇人或女子对丈夫的母亲的称呼,但古时也有称母亲为婆或婆婆的。如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莺莺不忍,以此背婆婆。”北朝流行的民歌《折杨柳枝歌》:“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子抱。” 《说文解字》说:“姐,蜀谓母曰姐。”《北齐书.文宣李皇后传》:“武成践祚,逼后淫乱,云:‘若不许,我当杀尔儿。’后惧,从之。后有娠,太原王绍德至阁,不得见,愠曰:‘儿岂不知耶,姊姊腹大,故不见儿。’”        “娘子”通常作为妇女或丈夫对妻子的称呼,但古时也称母亲为娘子。司马光《书议》中说:“古人谓父为阿爷,谓母为娘子。”
    “我生”即生我者。《后汉书》有注释:“我生谓母也。”
    “萱”即萱草,就是黄菜花,有的地方叫忘忧草、宜男等。据说吃了有安神忘忧的作用,或曰还可以生男孩。“北堂”指古代士大夫家主妇常居留之处。《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同萱;背即北堂;意为在北堂种萱草。后来就以北堂、堂老、萱老、堂萱和萱亲代称母亲,进而简称为萱。
    “堂前”一称,则与“北堂”大不相同。据《宋史.烈女传.陈堂前》介绍:堂前是汉州碓县王氏女,十八岁嫁给同郡陈安节,一年多丈夫就去世了,留下一子。自此,堂前上敬公婆,下教儿子与夫妹。儿子学习有成,二十岁入了太学,不幸三十岁也死了。堂前又教导两个孙子,使他们都很有学问。妹妹十五岁出嫁,堂前陪送了丰厚的嫁妆。当公婆亡故后,其妹要求分财产,她爽快地把家中所有财产都给了妹妹。但不到五年,妹所得财产被丈夫挥霍一空。堂前又为她买田购房,并像对待自己儿子一样抚育其外甥。不仅如此,堂前对亲属宗族中生活困难者也尽力相助,仅帮他们娶亲嫁女的就有百十人。同乡某氏家贫,把女儿卖给酒店,她出钱把她女儿赎回了家。因此,史称她“节操行义,为乡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犹私家尊其母也。”后来就以“堂前”代称母亲。由于父亲称椿庭,母亲称萱堂,所以父母又合称为“椿萱”、“高堂”、“椿庭萱室”等,都是用父母的住处代称父母。
     “怙恃”是依靠、凭恃的意思。《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所以后人以怙恃代称父母。如《聊斋志异.陈云栖》说:“怙恃俱失,暂居此耳。”《易经.说卦》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所以后人也用“乾坤”作为父母的代称。

aI`

    三.叔父和伯父的别称:“从父”和“晚晚”需稍作解释。“从父”中的“从”字,是指同一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人,如“从父”就是伯父和叔父。又次一层、二层的称为“再从”、“三从”。“晚晚”是古代俗称,明代《痛余杂录》说:“呼叔为晚晚,言晚得也。”

n;MQrVP}  

    四.在祖父的称呼中,有些称呼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也被用作父亲的称呼,它们是:爷、耶耶、太公、阿翁、家公、爹爹、老爹、阿爹、阿爷、公。

[L@iTg 4  

   “太公”一称还是曾祖父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