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插件数据:关于新型干法回转窑运行管理中共性问题的再讨论(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6:28:47

关于新型干法回转窑运行管理中共性问题的再讨论(一)

(2009-08-16 10:39:59)转载 标签:

水泥技术

回转窑

管理工程

分类: 工业技术类

 

关于新型干法回转窑

运行管理中共性问题的再讨论 (一)

武汉理工大学回转窑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郑用琦 


 

 

 

 

关 键词:

回转窑  设备管理  水泥技术

提    要 :

笔者在通过对全国近三分之一水泥企业回转窑运行管理状况的讯访调查和现场调研后,就当前各企业回转窑运行管理的状况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结合回转窑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提出了新的见解。通过对列举种种实例的分析,证实了当前新型干法回转窑运行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观念上其次是方法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并指出了只有在管理观念上发生转变,在管理技术和方法上得到探索创新,才能提高管理水平,使回转窑管理技术水平满足正常生产发展的需要,将设备完好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回转窑是冶金建材化工行业的重要设备,更是水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心脏设备,一般占水泥企业设备总投资额的8-12%。从事过水泥生产的人们都知道它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重要性,常挂在嘴边“只要大窑转,就有千千万”的说法,不仅反映了它在工艺管理和经济效益中的地位,同时也是对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出的要求。回转窑设备在管理技术方面较其他设备存在一定难度的原因,是由于它不仅是重要的机械设备,同时也是运动着的热工设备,具备两种不同功能于一体是它的主要特征。由此需要设备管理技术人员在具备机械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熟悉工艺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驾驭回转窑的基本要求,这对于大多数企业都是了解的,也是能做得到的。

 

 通过对全国近三分之一的水泥企业及个别冶金企业的回转窑(不包括二档支撑窑)运行管理状况的讯访调查和现场调研结果来看,当前回转窑运行管理上除少数企业存在技术水平上的不足外,大多数是观念和方法上的问题,尤其在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上表现比较明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兴起到本世纪初,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方式的大规模迅速发展,一部分老企业对新型干法回转窑的习性还不甚了解,处在似接触而非接触、似了解而不太了解的设备管理人员来说,容易将湿法、半干法及老式干法回转窑的观念和方法不知不觉地渗透进来;另一方面为从立窑企业直接跨入新型干法生产方式的企业来说,对于回转窑更是初次相识,同样出现很多棘手的问题。通过归纳这些问题大致可分为:  

(1)设备管理观念的陈旧。

(2)托轮轴瓦发热现象的分析、处理和预防能力欠缺。

(3)托轮调整频繁。

(4)工艺操作与设备正常运行关系的协调性不足。

(5)烧成带后部的筒体(即2-3档之间,有的延伸到3档以后)温度偏高。   

(6)动态(也称热态)的窑中心线明显不呈直线状态,托轮轴线相对于窑中心线(托轮轴线、窑中心线也称窑两线)不平行。

(7)液压挡轮运行不正常,挡轮经常损坏,有的甚至长期停止运行。  

(8)轮带与垫板之间的间隙问题。

(9)传动部位的筒体的周期性震荡。    

 

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大部分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企业十分严重,尤其以(1)-(6)项较为普遍,其中又以第(2)(3)两项托轮调整和轴瓦发热现象最为多见,是共性问题中的热点。由于回转窑既是运动的机械设备同时也是主要的热工设备,往往一个问题会与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所致,在分析其因果关系时不能就某一方面定论,尤其是新型干法窑,若在管理观念上没有一个新的认识是难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的。笔者分别在2005年全国水泥技术大会和湖北省水泥技术交流大会上曾就此类问题展开过讨论,后经过一年多来扩大范围的再调研,今就其共性问题与工作在一线同行们进行一次再学习再讨论。

 

1.回转窑管理技术观念上的转型和方法上的更新    

新型干法窑与湿法、半干法窑相比较,其区别是:前者长径比要小得多;所承受的热负荷、物料负荷、动负荷却要大许多,台时产量高出近10倍左右;由于窑筒体直径大、热负荷大、筒体温度高、故筒体刚度会显得不足;筒体容易变形,窑皮易脱落;筒体易于变形又将使托轮受力不均,使托轮轴瓦发热;筒体变形也会使大小齿轮啮合不均,发生顶齿和刨根等现象,引起振动;窑速快,则运动部件相互间磨损快,如垫板与轮带之间间隙容易增大,轴与瓦之间磨损加快使窑体下沉出现不均;窑体上、下行运动不用靠调整窑两线的夹角而产生的轴向推力来实现,而由液压档轮来完成,等等诸多的不同在此不一一列举。  

 

既然两者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其管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新型干法回转窑管理的观念和方法应在原湿法及半干法窑的基础上,得以转型和更新才能适应新的生产方式需要,这类共性问题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企业在管理观念上已经发生转变,在方法上也已经更新并得到发展和创新,从中尝到了甜头。同时自觉或不自觉沿用旧观念和老方法的企业迄今未止,且表现较为普遍。也发现不少企业的生产和设备管理技术人员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观念上正在发生转变,只是苦于暂时还未找到合适的方法,对于新方法的认知程度上仅停留在表观上,未从机理上去加深学习和理解,故一直彷徨于二者之间。最不可理解的是极少数企业至今仍摆脱不了原固有的观念束缚,固执的在多年形成的模式中兜圈,以致于设备事故频繁,正常的生产秩序被打乱,企业遭受着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持原固有观念管理的企业事例不少,其中不乏是部分国有老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有着多年的湿法窑生产管理经验,在新建了新型干法生产线后,原湿法窑的管理经验在新型干法窑上却未能奏效,窑设备运行状态屡不正常,事故频繁,在托轮岗位当班的巡检工提心吊胆,害怕事故在本班发生的心态常有。其窑运行状态的共同点是:窑两线都不平行,有的偏差很大,导致托轮止推盘受偏力很大,轴承座普遍振幅偏大;由于止推盘受力大,尤其在窑皮径向不均匀,中间档以后筒体温度过高时,托轮轴瓦发热频繁,一般高达80℃以上,烧瓦伤轴、顶窑换瓦是常有的事;由于窑两线的多方位不平行,对窑上、下运动产生同方向和不同方向的额外轴向推力,破坏了液压挡轮的正常运行,液压挡轮被窑下窜顶翻和窑尾密封装置被窑上窜顶坏的事故时有发生,有的被迫长期停止了液压挡轮的工作;个别企业液压挡轮被顶翻,甚至窑被卡死不能转动而导致窑筒体弯曲;更为严重的是窑筒体变形在运转时所产生的偏心,使得托轮座地脚螺栓松动、垫铁滑动移位,整个托轮组随窑的转动而左右摆动。不少企业在处理托轮轴瓦发热现象时,仍习惯于向轴瓦上内注水;或不加分析地采用二硫化钼或石墨粉等含有固体化学元素的润滑油(剂)注入在轴瓦内;或简单地采用湿法窑上常用的压铅丝法来判断托轮的受力情况;或习惯采用调整托轮的办法去处理轴瓦发热现象。等等不正确或有待重新认证的处理方法来对待。

 

然而,在调查中又发现不少新型干法生产线企业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其台时产量都超过设计能力达15%左右,在先后相继投产2-5年的时间里,设备运转率始终保持95%以上。由于工艺方面的原因,托轮轴瓦发热的情况虽也时有发生,他们一直坚持采用浇淋同类高粘度冷润滑油的方法,也从不轻意或从未调动过托轮,至今没有发生过烧坏和更换过轴瓦;在处理轴瓦发热过程中从未停窑减产和造成事故;托轮位置从未作过调动,窑两线基本处在平行状态之中;托轮两端止推盘与瓦端部始终保持一定的的间隔距离;液压挡轮油缸压力始终保持在4-6Mpa之间;窑上、下行时间也在正常范围之内。这些企业的回转窑能保持如此良好的状态,其原因在于其管理观念得到更新。在新的观念支配下采用了正确得当的处理方法,使整个生产的安全正常运行得到了保证。   

 

 通过以上企业中两种类型的情况对比,说明了在回转窑运行管理工作中持不同的观念和方法所带来的效果是绝然不同的,在同等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管理观念的转型所带来方法上的创新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未完 待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