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自动任务升级脚本:遥望名著的背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08:39
李锦超
上海师范大学在全国范围作的“中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调查结果显示,四部都读过的学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7.7%,这说明,超过七成的中学生未看全四大名著。这不能不说是阅读的悲哀。四部名著在中学课本中均有选文,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林教教风雪山神庙》《失街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等,为什么学生不愿读这些名著呢?究其原因,一者是在研读这些文本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即课内功没有练到位;一者是受电视传媒的影响,看生动的电视画面远比读枯燥的文字有趣,即外部信息影响;一者是阅读时间所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加之各种教辅类书籍的冲击,无暇顾及名著,即升学客观压力。
现实是无情的,也是无奈的。四大名著还属于情节曲折、形象鲜明、文字浅易的作品,那么,想到《论语》《庄子》《孟子》等这些经典名著,学生更是望而生畏了。谁又愿意静下心来与它们悟对呢?古典名著是这样的阅读结果,现代名著又会怎样呢?2009年5月,山东省寿光日报记者作了一项调查,发放问卷110分,回收110份,其中有40%的同学认为林道静是《红岩》中的人物,33%的孩子认为《格林童话》的作者是中国人,另有18%的孩子认为是俄罗斯人。这个调查结果仍然是令人心寒的,我们的名著阅读竟然沦为如此可悲的地步。
事实足以说明,中学生课外阅读名著形成大片的荒漠沙地,名著的阅读只是写在“课标”中的一个个符号而已,这一现象反映出学生课外阅读中名著阅读的重大缺失,也反映出学校家庭对学生名著阅读并不重视。尤其在快餐文化阅读的影响下,成人对于名著的阅读也渐趋消逝,特别是家长自身能否去读、老师是否指导学生去读,这同样对名著阅读形成某种影响。我并没有指责谁的意思,只是想呼吁学校与家庭能真正重视学生阅读名著这一重要的读书环节。无论从语言感受力的培养还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培育,无论是对了解文化意蕴的重要性还是对于学生作文的潜在影响,都有必要引导学生去阅读了解名著、阅读名著。
著名作家王蒙说过这样的话“我喜欢读经典,因为经典百读不厌,时有新发现,如读《老子》,如读《红楼梦》,如读《唐诗》,如读康德或者黑格尔。”这是一句朴实的读书心得,用不着作任何解释,足以说明阅读经典名著的重要性了。而著名历史学家庞朴说:“古诗文有助于培养人的韵味、思维能力、智力和美德,它的效果可以50年以后再看,百年树人嘛。”五十年以后,也许在急功近利的现代人眼中,这实在太遥远、太渺茫了,哪能等得到啊。其实,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就是名著的魅力。
让名著名副其实,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不要在那些“考试宝典”“名校试题”中耗费太大的精力,也不要在所谓的“优化设计”“压轴名卷”中太多的徜徉,与其一问三不知地做那些无谓试题,远不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书,与其问老师语文怎么学的问题,不如博览群书悟出的道理深。名著就是挺立在每一个读书人面前的巨人,他高大而内蕴丰厚,富于思想而予人以启迪。如果每位同学都能怀着一颗虔敬的心去读他,如果每位同学都能沉涵其中,诵其文、感其情、悟其义,那么,其影响是终身的,受益是无穷的。不要望着名著的背影让它孑然离去,而要遥及其影而追之,使自己与之相随,进而与之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