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玄天覆雪:由教师让出讲台说开去 王云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9:14:10
由教师让出讲台说开去 王云帆

由教师让出讲台说开去

上海市进才中学 王云帆

一个阶段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被纷纷指责为“满堂灌”,老师一个人独霸讲台,遏制了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者肢解文章,把浑然一体的文章模拟高考试卷拆分成零碎的知识点,注重应试技巧、应试能力的训练。显然这样的教学是有悖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的,更何况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语言文字的模糊表达决定了课堂的开放性;寻找更适合今天学生要求的课堂,创造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是我近来常常思考的问题。

把讲台让位给学生?

当前有一种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悄悄流行的做法,就是老师把课堂让位给学生,往往请学生(如语文课代表)上讲台来代替老师上课。

我认为,首先这种做法在形式上是一种尝试,是一种突破,值得肯定。因为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如果采用轮流上讲台的方法更可以激发起许多同学参与的热情。

其次,做到了让位的形式还远远不够。如果上讲台的学生还是拿着老师的教参照本宣科,同样仍然是没有太大价值的课。如果让学生来组织课堂讨论,围绕教材内容展开有目的的讨论,以高中学生的能力来说,比较符合实际。那么,如果在讨论中,学生变成了主持人,课堂变成了电视直播室,是否有意义呢?这一切都值得我们老师积极探索,深入思考,努力实践。

老师在幕后?

对于老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转换为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这一点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界是得到基本认同的。那么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如何体现?难道老师仅仅在幕后策划,或者老师仅仅提供背景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旦学生走上讲台,如何驾驭千变万化的动态的课堂,反倒成为他们最头痛的问题。这样一来,教材是否吃透,知识点是否落实,教师又如何把握呢?

我的尴尬

写这篇随笔,起源于我的一次尴尬。上学期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一个内容是文学作品的鉴赏——人物形象的鉴赏。在讲授这个内容之前,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布置学生阅读《复活》、《基督山伯爵》,还安排了一节课的讨论。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阅读心得,让我掌握学生对小说人物的理解程度,以便更好地实施下个阶段的教学。

于是,我就“胸有成竹”地安排了一节讨论课。

讨论课之前,我交待了课代表我的教学设想以及教学目标,同她一起选取了节选的内容,安排了讨论的问题。结果一上课,问题就出现了:同学们各抒己见,课代表也不甘示弱,但是先前我所设计的“人物形象鉴赏知识”却根本无法渗透,各位同学的鉴赏水平也参差不齐,无法评价,甚至老师都无从插手……

表面上一堂形式活泼、讨论热烈的课,学生收获了多少?学到了多少?也就是课堂的有效性究竟有多少。我不禁茫然起来。

我的反思

对于有些失控的课堂我想,第一我应该当机立断把讲台夺回来,毕竟教学是艺术,教育课堂的能力一下子学生是难以掌握的;第二我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把他们的讨论引上轨道。

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上次的讨论课我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讨论前后有更多的点评和指导,而不是这么放手地交给“主持人”,不是只讲五分钟,或许不至于这么尴尬。

但是我又想,一堂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最大限度地“煽动”学生的头脑风暴,在实践过程中寻找真知、取得收获或许才是有价值的。教师的让位也许只是一种形式,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才是真正的内容,形式与内容孰轻孰重在实践中自然会得出结论,我将进一步摸索,与课代表一起研究、落实应对措施,等待下一次讨论课同学们的上乘表现。 此文发表于《新教育探索》2005年7月号 发布:语文组 发布时间: 2011-04-21 14:13 阅读/人次: 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