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英杰传兵种属性:话说中国智谋15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37:49

因事制宜,楚襄王集纳众议

 

  【原典】

  公元前299 年,楚怀王受秦国引诱入秦,被扣留在咸阳。屈原建议,给齐国送去假讣告说怀王已死,让齐国放回在那里作人质的楚太子横继承楚国王位。

  齐王趁此机会要挟楚国,要楚国用东边的五百里土地换取太子横。太子横对此感到为难,便向谋士慎子问应付的办法,慎子说:“先答应齐国的要求,其他事以后再商量。”

  太子横答应齐国要求后,回到了楚国继承王位,即顷襄王。齐国为了获得楚国的五百里地,紧接着上门来索取。慎子建议顷襄王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应付齐国使者。

  子良说:“应该先把地给齐国,然后再夺回来。给他表明楚国说话算数,夺地证明楚国武力强大。”

  昭常说:“决不能割让土地,宁可抛头颅洒热血,恪尽守卫国土的职责。”

  景鲤则说:“应该到秦国请求援救,以解除楚国失地的危难。”

  顷襄王见大臣们各执己见,莫衷一是,便问慎子的意见。慎子说,这些大臣的意见都有各自的道理,不妨兼采并纳。

  于是,顷襄王接受了慎子的建议,让大臣们依照各自的意见去办。子良列齐国去献地,昭常负责守地,景鲤去秦国搬救兵。

  子良赶到齐国,答应割让国土,齐国马上派兵到楚国来接管土地。然而,昭常不答应,发誓说,如果齐国要以武力抢夺,他将带领三十万楚国男女老少同齐国决一死战。齐王怪罪子良耍花招,子良回答说:“楚王确实同意割让土地。昭常不同意,是违背国君的命令,请齐王派兵攻伐他吧。”

  齐王大怒之下向楚国出兵,想强行夺取楚国国土。正在齐王要领兵伐楚之际,景鲤请来的五十万秦军兵临齐境。齐王担心攻打楚国难保自己的国土,被迫放了子良,派使者到秦国求和。这样,楚国既避免了战争,承保住了国土。

  【新说】

  慎子的做法,堪称因事制宜的典范。他所面临的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从不同的角度有助于事情的解决,于是兼采并纳,多管齐下,取得了成功。这是事同人不同的情况。当然,遇上这种情况,也可以对不同人的意见进行比较、选择,采纳最佳者,而不一定同时全部采纳。

  同样的人遇上不同的事,是另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办法和措施要因事而变。倘若以不变应万变,结果很可能像守株待兔一样。一定要对症下药,力争药到病除。

  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同样的事,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正如穿衣这件事,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应有不同的穿法,大概只有神经有毛病的人,才会在大热天穿皮大衣。时间变了,虽然事情未变,但处理方式要随时变通。

  反过来,在同样的时候,会发生不同的事情,这时要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各个击破。不分青红皂白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叫做不得要领,结果可能是鸡飞蛋打,处处落空。

  再说事情本身,也有大同小异和大异小同的分别,自然,对策也应相应地大同小异,相应地大异小同。

  说到底,核心是个以变应变的问题。

  【典源】

  因事制宜:语出《汉书·韦贤传》:“朕闻明王之御世也,遭时为法,因事装宜。”

  楚襄王集纳众议:事见《战国策·楚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