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杰口腔助理:太极杂说7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1:53:14
太极杂说71


太极网罗http://www.anshanbbs.com/archiver/?tid-3458.html&page=4



长寿是修炼出来的吗?佛家似不讲究长寿的。我的一个朋友是研究医学的,按照现代的观点,人的寿命取决于五大因素,遗传基因、环境、医疗水平、心态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其中遗传基因是最有影响的因素。锻炼方法在五要素中排在最后一位。锻炼有素者,应是活的潇洒、死的快捷。活就要活得精神十足,死不要死的拖泥带水,要一下就去了。这才是修为有素者的成就。

    杨澄甫是打人消耗过度累死的吗?不是。杨澄甫是得了急性黄胆性肝炎病死的。杨澄甫推手有功夫,但并不影响健身。

    吴图南是少有的文化泰斗吗?这是某先生御批的。吴图南为老不尊在武术界是有名的。他给其师吴鉴泉编顺口溜:“吴鉴泉一身死肉,不会推手,只会挨揍。”晚年时,一年长三岁,已是一个公开的笑话了。

杨禹亭倒是口碑颇佳,人缘一向较好。


l         我在学习孙氏太极拳之前练过许多种拳术,我15岁开始学太极拳,练的是陈式(洪派)太极拳,练了5年。以后又学过杨式(汪派〕太极拳,期间还曾得到过崔派名师吉良辰的指导,约有7年余。在上海进修期间又学了吴式太极拳近3年。以后又专修武式太极拳近8年。去年开始学习孙氏太极拳。从我的体会上讲,各派太极各有所长和特点。但从内外合一、动静合一的要求上,孙氏太极拳的结构和内意最为合理。我的体会是,陈式太极拳在技法上与摔跤和少林洪拳结合紧密,在劲法上与形意拳也有相通之处。但陈式太极拳把作为形意拳内意的里裹外翻放大了,显于外,成为缠丝劲。这样做的优点是突出了该劲是练拳的重点,便于初学者认识、体会、掌握该劲。但同时带来的不足是,如何使人将缠丝劲由显回到隐,由外而及内,则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练习、摸索和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在陈式太极拳架中没有体现,需要自己逐渐体认。缠丝劲的特点在于化打合一。化与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初学者入手时总要有所侧重。一开始很难做到化打合一的。陈式太极拳和形意拳是由打、由发力的效果入手,逐渐求于化、求于化打合一的。而杨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是由化的效果入手,逐渐求于发力整、打的冷。其中杨吴二式把作为化的基础的松沉劲表向化,以利于诱导初学者体会松沉劲。但其不足是由能化到能打还要有一个较长的摸索过程,同样由松沉到劲整,也需要习者自身反复摸索,逐渐求得。在杨吴二式的拳架中对发与整体现的并不充分。而武式太极拳和孙氏太极拳则是严格按照化打合一的法度构成其拳架,可以说一开始就将缠丝劲和松沉劲完全隐于内,以完全不偏不倚的形式够成其拳架。因此其拳架本身就是功夫已然成就的形式,尤其是孙氏太极拳更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但是其不足是,由于其形式简约,一般的初学者很难体悟其拳架中的深意。因此,我的体会是孙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是适合于少数在拳术上有特殊悟性的人练的拳,或适合于在拳术上已有较深的功夫或较高造诣的人为了进一步提高而练的拳。尤其是孙氏太极拳可以说其形式至简、内意至深,其艺之精微尤在武式太极拳之上。但对于一般初学者来说,掌握起来确实是太难了。亚武联技术委员会主任吴彬先生也持这个观点。陈式太极拳较适合年轻人练,尤其陈式与摔跤结合紧密,一般有明师的正确指导,练习数年即可用。入手较易,产生效果也相对要快一些,年轻人容易产生兴趣。而杨式吴式则更适合中老年人练习,通过健身逐渐产生技击的意味而兴趣。总之各派太极拳各有所长和侧重点。若单就技击而言,则孙氏太极拳更合乎内家拳的技击原理。


l         “知不知道,认没认识,学没学过,用没用过,用得巧不巧。”。称为学习的进步过程为”知认学用巧”。


l         关于意拿,关键在于能听出对方的“意”,然后管制它就是了。如果气功水平很高,却不能听意,实在是养内和用外之间协调关系不当造成的。


l         学拳练气功算卦占卜的共性,是学到一定阶段,很兴奋或者很寂寞,什么都想说,见什么人都说。这时往往是读了大量的书,腹内胀满,消化不良,不吐不快。结果是:太极拳不是太极拳,气功不是气功,占卜不是占卜。常说的“四不象”就是这个样子。我在过去,现在,还有将来常常是这样,很理解!太极文化几千年沉淀,牵连甚广,比读研究生难多了。

    脑内一团乱麻的时候,正是念头纷杂而起的时候,你会见到满眼的蝴蝶,追逐一个,那一边又飞起了一个。哪一个看上去都是真的,很想描绘一下,以期求得同志分享喜悦,是好事。但也可能沉浸在追逐的喜悦中了,可能令同志真正看见了,自己还在庄周梦碟,痴人说梦呢。追逐自己的蝴蝶是危险的,也是必须的,这是该走的过程,非有明师,无法回避。追逐别人的蝴蝶却是更危险的,能看到追逐有乐趣,却不真实,常是一无所获。

    周易、参同契、占卜等传统文字多用比喻,是蝴蝶。能用浅显的当代文字表达出来的,才是利人利己的,是真正理解消化之后表达出来的,读了更真实。这样太极拳就简单化,简单化不是低级化,简单之后更加贴近真正太极拳了。这样的文字能操作,不会误导别人。我们的文字是要负责任的,不能用尚未扑获的蝴蝶,就高高打起广告“我有蝴蝶了”。即使你有了蝴蝶,也要踏踏实实修炼上一个时期后,才能证实,甚至是暂时的假证明,这之后拿出来也是好的。

我的办法是回到太极拳上来,打简单至简单的太极拳,甚至不是完整的太极拳。我不懂陈式太极拳,对杨式太极拳知道一点皮毛,尚不能称认识了杨式太极拳。学过一些不完整的内容,用过,也有个别巧的地方,这就是我的所谓“修为”了,实在是极不高明。路漫漫其修远兮!


l         1、看来各家所论都差不多;但本门并不执于柔软,而是求柔韧,强调韧。这是在刚而后柔,柔中有刚,似乎更适于拳学,也是对刚否定之否定后的柔。对于童心等,本门也执中,对同道较技,求德,对生死相博,求狠,因人而异。王选杰先生曾用《金刚经》中:无我相、无寿者相.......等等所论进行阐述,所论颇详。

    2、关于炼精化气与养生等问题,其实中国所谓内功等并无科学证明,内功大师平均寿命比起普通人也并不长寿,王重阳等顶级大师(仙)甚至还比平常人短寿,拳界也是如此。所以中国所谓内功养生我是怀疑的。另中国内功在拳术中应用有损功力的说法,许多内功大师也说打的多了会影响练功境界而损寿等,由于这是一些大师练功后期一般不与人交手,不上擂台的托词,看来也恐怕不是空穴来风。相反外家武道更是自然,不管内不内,气不气,打就是了,打法科学就是了。反而不伤元气。只要不被打坏,长寿者也多。如中国王子平前辈等、近期看了中国打虎老英雄何广位拳照、打了一辈子虎豹野兽的96岁老人更颇有仙风道骨之气魄,让人叹服(武魂11期),而同期所谓太极中青年名师,所谓精通气功者,看起来就差的太多了。

    4、西方有人士认为,在赛前有性事不仅不会影响体力还会促进比赛成绩,从历次奥运会报道分析,看来也不是瞎说。但中国人受多年老观念影响,是肯定不行的。性事本是人类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国内家反而更执,所说害命伤身,是自己吓自己的心理作用?没见老和尚平均寿命长于普通人。一方面求阴阳,一方面又禁欲,阴阳不调,何必?当然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但经过科学的验证了吗。对此我的观点也是守中,只要不过即可。

    5、从哲学上讲,欲空也是不空,不求也求,先生练功所述境界、所求境界功夫更是执于求;反而是许多普通人更实在,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无拘束,正所谓享受人生。世上本无所谓执与不执的,就像有与无的关系。我是执中的。

    6、芗斋说:如求养生,每天放松身心,在好的环境下,好的心情中,随意缓慢运动身体,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则拳随意生,气随意行,以形会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则不知好过世面所谓太极拳架多少倍,自己实践,认为诚不虚言。此时是形意?太极?意拳?随意太极?我不知!自得而已。

    7、先生如求技击,先求刚劲是对的,再由刚入柔而得韧才好,只柔为软,不管用,只刚不柔也不好。所以过去先练外家,后练内家成功较多,只炼太极成功不多,难上擂台。这也是我常说不能把吃饱原因只归于最后一个包子的原因。柔、慢等是手段不是目的。

8、作为中青年人,技艺熟练程度逊于老一辈拳家是正常的,但中青年人功力上不如老人,对顶时不能将老人送出,则一定是走错路了。否则,上擂台上称雄的也都是老人了。

道中情 发表于 2009-4-21 12: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