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刀五毒经脉怎么点:太极杂说 10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21:35
太极杂说107


太极网罗

单推手。一般人们推手都是双推手,单手推手较少,事实上,单推手也很重要,因为人们在断手散打是,单手相搭的情况最多。单推手有固定的一来一往互相喂劲的推手,也可练习活步单推。单推时另一支手并不是闲在一边,而是实时对所搭之手有所照应,更有保护,交替参与,与身体灵活协调等意识。


l         过去的经验

    看到大家谈推手时都在说不丢不顶,说粘粘连随,说的与书上差不多,泛泛而论,可能是高人不予人知,也可能是自己走了错路而不自知,现根据自己经验谈谈不丢不顶,粘粘连随,及守中用中问题,与大家交流。如不对请高手指教。

    初学推手,总想不丢不顶,但总被人制,也对推手时不丢不顶、粘粘连随感到神秘和不理解,总想对手故意脱点打你,你手又不能与他粘在一起,怎能不丢,怎能粘粘连随。后来才知不丢应是主动的不丢,是叫对手不能更不敢随便故意丢,一句话,就是守住对手中线不丢,长期保持有一种指力或意识直指对手中线不丢,只要不丢对手中线,对手就常常感到一种威胁,感到不自在,它只要脱手,即要挨打,因指向对手中线的直线距离是最近的。不顶是指凡能化开、引开,破坏对方力的指向时就不顶,如果实在化不开,而对手力直指你的中线,想不顶,就只有缴械投降,要么就顶,与对方比功力。当然如果此时对方占据主动,随便就能化解你的顶劲,将你发出,那是实力相差太多。双方实力差不多,极易顶牛。如你的功力强于对手,而技法略差,则此时硬打硬要也可将对手随便发出,不管对手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招。正如打人打小孩,任意所为。所以,对功力看法也不要绝对,要知道,即有4两拨千斤,也有一力降十会。虽然技艺是重要的,但功力是根本的。都不要“执”

    说到这,我认为推手不是推“手”,而是推(或破坏)对方“中线”,推手是通过手的接触,通过各种身法手法步伐变化,尽量保持自身中线不失,想法控制他人,破坏对手中线。粘粘连随更多是体现在用力指向并守住对方中线,尽量保持不丢对方中线的粘粘连随,而不是手上的粘粘连随。

    对手引进落空怎么办,如果您不丢对方中线,则对方肯定不敢引进,它引进就会挨打,你也不会落空。

    练习时,也有过全不着力时候,那只是锻炼触觉反应的时候,是练习,只是双方在感觉试探当中,我从没有见到或感到对手全不着力就将我推得东倒西歪的情况,刚学推手时也是如此。我碰到推手高手感到的是对手如襟里裹铁,而不是全不着力,我发对手时感到的是对手的灵活多变、滔滔不绝的浑圆棚力,而不是全不着力,如推空中使自己如临深渊一般。说推手不用力,谁先用力,甚至先用意识就会被打,我没见过,没体会过。如果对手常守住我的中线,我会很不自在,会想法化解,同时我守住对手中线,对手也会不自在。所说守中用中,以应无穷可能就是如此吧。

    再强调一下:

不丢是不丢对方中线,不顶是能化就不顶。只要守住对方中线,没有不用力的,守住对手中线,对手不敢引进,即使引进你也不会落空。自己不能保证让对手落空千万不要引进,舍己从人不要白舍,是粘粘连随守住对手中线找机会。对手中线是变化的,对手与你接触点是变化的,你意力指对手中线时也要随时变化调整,宗旨就是永远保持意力直指对手中线。


l         意拳推手,讲的就是直指对方的中。我认为这只说出了身形的中,对于高手来说,他的中可以与天地合,并放在身体外,让你找不到。这是由于他的场大了的缘故,并且全身通透。有些东西我现在的水平只知道有也见过,但还无法理解。先出劲就会挨打;先有打人之意就会挨打,打人之人水平更高,已到练神还虚的层次以上。


l         我确实是用意拳推手与太极推手交流,据经验,差得时候,确实出劲就易被对手所制,好的时候,所谓太极大师他也不能把我怎样,太极大师级人物我也遇到过。没见象书上所说的没劲、或不出劲,或找不到他的劲,而是如襟里裹铁,棚劲浑圆,我守住他的中,他也必须棚住我的劲,至于方向力道不断变化,那是当然的,推手就是在不断变化互相互相切磋的。我的经验,找对手的中,看住它,是所有推手都采用的,只是风格不同,不仅意拳如此。太极大师他发我,也得先看住我的中,只不过,他们叫的名称不同,他们叫“打点”,即常说“打到点了”。如果我的中被制,则其发力,我一定被打,它的中被我制,我发力,他也被打,当然,双方对中,谁把谁打出,就看谁的功力大了。打对手,打不到力,感到打空那是没有打倒对手的中。我说看住中,意力直指对手中,并不是指力出尖,力出尖就易被打,谁先出尖谁易被打。至于谁先出劲谁就挨打,太绝对了,太极大师发人也是出劲的,但是却是把对手打出,而不挨打。而且我曾与所谓太极大师交流,往往还都是太极大师先出劲,即用问劲拿住我的中,使我被动才容易将我发出,(或用试探劲把我叫僵,或骗我出尖。)而我看住他的中,他也不舒服,如果能控制它的中,使他被我拿住,我也可以发他,这是他顾及面子不跳出,也用功力与我顶。前面说过,在鞍山时,我也遇到一个与我相差较多的武友,他说起他的师傅,也很玄,也说他师傅可以让对手找不到劲,推师傅如推空中,如掉深渊,只要发劲就被打,发的劲越大,被打得劲越大,总之很神秘,但他的师傅确实是我会过的,也曾让我发的东倒西歪的,这是后来知道的。总之,推手初期,与对手相差较多是正常的,但绝不能起神秘之心,如对手向你灌输神秘东西,在擂台上看不到的东西,那也是误导。


l         说对手把中放在身体外,与天地合,场大了等情况,对初学者太玄,事实确实可放到身外,最简单、易理解的例子如就是我说单腿推手,有时必须把中放到体外,借对手之力找自己平衡。但即使他把中放到宇宙,放到外星系,他也是从他身体上往外放的,也有脉络可寻,有经验了也能找到,更不用说他根本放不到宇宙中了。太极推手是知识与体验合一的科学,是科学就可用科学基本原理衡量,如果太极只有体验,而没有知识,则体验会因人而异,就象一杯水,热手与凉手去试水温感觉是根本不同的。但光有知识而没有体验,就易纸上谈兵,因此前辈总强调要“知”“行”合一。


l         记得多年以前与师傅推手,师傅当时是60多岁的人,而本人正当23~24岁,最大的感觉就是师傅的手重,看起来毫不用力,实际就如同一座山压下来,叫你无法躲。而你推他的时候,就如同推到一个沉重的大水球一样,要么你根本推不动,到你使劲推时,他又不在了,你又落空了。当时很不以为然,太极应该“四量拨千斤”嘛,怎么这么重?后来再看到郑曼青先生写的书中讲到扬橙甫的部分,言扬的手比一般人重10多倍,才明白。

    守中用中是攻防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推手实践中太多的人忘了这个攻防原则,为“推手”而“推手”了。一个沾粘连随跟到天边地边,早已露出空档,所以与外人推时,只要他不理你这一套,你就吃亏。我想这可能也是推手比赛中那些非“科班太极”的运动员能胜多年科班太极运动员的原因之一。

另外,所谓中心在体外与宇宙合的东西,我不认为能用于指导推手实践,做为一种艺术性的描述可以。你找不到他的中心,这说明他的化引功夫好,即能听得出,也能化引得开,是可以解释的,没有必要神秘化。你一个压力指向其中心时,低者身不动手动,高者身动手不动,或者身手齐动,“动者”何者?化引拿发也。


l         太极拳不是柔软的,他是刚性的。“化”就是“发”,“发”就是“化”,都是一瞬间的事,太极拳实际是接手就打,一打就要命。我们的内力深厚了,就能体会太极拳的柔软之极就是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