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无双五毒教在哪:开放式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28:58

《开放式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开 题 报 告

《开放式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总课题组

 

十五”期间,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以《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题研究为龙头,实施课题牵动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表现在:以新课程实施为载体,围绕教学过程寻求其内在规律,有效地提高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移植和转化的方法,吸收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各种教改实验的先进成果,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学校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更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的氛围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中,表现在学生踊跃提问或自愿学习的一个个片段里,呈现在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上,体现在全区逐年提高的教学质量上……。

但是,教育研究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时期和空间,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这是一个不断延伸、不断拓展的永恒课题。

 “十五”时期,我们对教学的主体性要素、工具性要素及目标性要素进行了过程优化研究,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优化教学的相关信息,有选择地、有分析地搜集了教学过程论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了现代教学论、课程论的理论发展走向。在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曾产生这样一个想法:构建一个具有大兴安岭区域特点的办学模式。于是“怎样广泛吸纳先进的办学与教学经验,怎样总结提炼大兴安岭教育教学的特点,如何体现大兴安岭的人文和自然,如何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办学模式”等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为此,“十一五”期间我们确定《开放式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作为对“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题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及目标

1、关于开放式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二十世纪50年代,开放课堂最早出现在英国,并于上世纪60—70年代流行于美国。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理论,法国教育家蒙田曾提出了“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观点,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也强调“学校如能使儿童为现代生活做准备,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那么学校的这种准备即能成功。”这些思想着眼于人格发展,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的能力,学校不应该把重点放在传授各种知识上,而要从儿童出发,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游戏和活动中培养能力。

从伊利奇的“非学校论”开始,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教学模式,以及乔以斯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发展到至今,教学所关心的不再是“强化与成绩”,而是学生的“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即“创造性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着眼点不在于近期的直接效果,而在于长期的间接的效果、倾向、变化和整个人格的发展。可见,当时许多国外教育家就已经提倡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已经认识到学校与社会那种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这与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相适应。

我国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地都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十五”期间东北师大附小的《开放式学校构建,校园文化的新生》课题研究,打开了束缚教学的“六大墙壁”,为我国开放教育的专项研究树立典范。我地区的一些中小学也有过尝试,例如:塔河二小的“活化课时”课题研究,建立“校园特区”把学业差生集中一起,优秀师资重点辅导,把课程分解细化,弹性化教学时间,为教师学生合理释放压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可以预见这种“开放式办学及课堂教学模式”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关于“开放式教育”的一般性界定。

所谓开放教育(open education),是一种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注重学习环境创设,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使其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开放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于封闭的、格式化、文本化教育而言的。它旨在充分重视人性,尊重个性,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让他们在变化的空间和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中自主探索寻求知识。

开放式教育的主要表现为:开放的教育观念、开放的教育课程、开放的教育时空结构、开放的学习方式(远程教育方式、学生自主的学习、师生的协作)、开放的教师心态、诊断式成绩评定、多维度教育评价等。它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实施个性化、个别化教学。例如:

开放的课堂教学目标,紧扣“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抓住“个性化、个别化”施教;开放的教学环境,有“时空、设施”的物质环境,“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人际环境,“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的文化环境等;开放的教学内容,学科知识整合,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开放的教学方式,教师协同教学与个别化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开放的教育评价(表现性评价、定向性评价、情感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关键要素。具体的表现:

(1)个性化、个别化教育开放教育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揭示,适应个性是开放教育的逻辑起点,发展个性则是开放教育的最终归宿。开放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措施。措施在于实施个性化、个别化教育。教育是要引发孩子们对自己的生活态度进行思考,并能够给予强烈的影响。

(2)学习环境观。学习环境作为参与学习活动的共同体,作为个体认知的媒介,对学习者的认知、情感、行为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现在或潜在的影响。开放空间有助于推进开放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环境将能加速个性化、个别化学习。

(3)课程观。倡导打破学科之间的隔离,加强学科知识间的整合,是开放教育课程建构和实施的核心。

(4)教学观。成功的教学不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师能否启迪学生从知识中获得个人的意义。

(5)学习观倡导人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力,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学习;在较少外界强迫的环境下产生有效学习和自主学习;自评学习成果可养成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

3、关于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研究者要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背景,发现研究价值,寻找研究线索,借鉴研究方法,汲取经验教训;要学习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这一点要贯穿研究全过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进程中要密切关注与课题有关的最新动态,以便对行动研究的计划和实施做出适当调整,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入。

(1)人的全面发展观点。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开放教育着眼于学生主体性生成和潜在智能的开发,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①解放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②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③解放头脑——使头脑从迷信、成见、命定、……中解放出来;④解放嘴——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有话直接和先生说,并且高兴甘心情愿和先生说;⑤解放空间——不要把学生关在笼中……要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他们的世界;空间放大了,才能各学所需;扩大了空间,才能各教所知;扩大了空间,才能各尽所能;⑥解放时间……师生工友都应当有一点空闲的时间,可以从容消化所学,……并且干较有意义的工作。可以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实施新课程的法宝。开放教育能够创建一个无“权威”束缚和民主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机会。开放教育能够改变“一堂言,满堂灌”的教学问题,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及自己去探索奥秘,以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3)终身教育理论。开放教育体现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有着终身教育的相同观点。开放教育能够打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阻隔,完善学习型社会体系的构建,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强调“学生中心”。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活生生的人,是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和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其次,人本主义学习观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21世纪的教育是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知识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人类不断进取的灵魂”。因此,教育、教学工作着眼点应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潜能,让其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富有创造性地引导他们发展,变化,学会学习,学会有效地、独特地对付变迁中的科学世界和现实生活。再次,人本主义学习观主张有意义的开放性学习。教育应该是开放的,而所谓的“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它要求学习者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情境。教师的作用是帮助自力更生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促进者,他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5)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在多元智能的领域中,都有其发展杰出的人才。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可能比较擅长其中几项智能,而其他智能相形之下较弱。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教育偏重智力商数这种“唯一机会的教育理论”,会造成许多学生失去自信。在开放教育中应用“多元智能”的理念,尊重每个学生的自然个性,公平地看待全体学生,比较全面评估学生的成就,发展学生潜能,从而重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个人全面的改进和发展。

4、关于课题研究的定位。

比较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家及地区的开放教育研究与实践,无不根据社会和教育现实加以调整而展开,本身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都是处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尚无成功的范例可供借鉴。

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推行的开放教育实验为例,他们主张学校教育完全自由化、人性化,其内涵是情意教育为主,知识教育为副,知识教育以情意教育为基础。其中心理念是学校只需提供自由和平而又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先养成爱学校、爱教师、爱同学、爱求知的气质,从而培养起自尊自信、自发自动的态度,即使不予教导,他也会自行读书求知。由于在价值取向上“取善而害真”;强调自由,不重视控制性的实验设计,教师们只能在大原则下凭经验去尝试;缺乏人格发展的评价量化依据;理念缺乏共识,尤其在价值判断方面,当学生经过民主方式建立的价值与社会规范不吻合,甚至大相径庭时,教师是坚持社会规范呢,还是尊重学生的意愿等因素,原本应在情意表现和学业成绩均超过一般学校学生的实验结果预期并未出现。相反,在推行开放教育十几年后,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但呈下降趋势,在情意教育上的成效也未能显现,甚至中小学生行为的偏差(尤其少年犯罪)者的人数与日俱增,开放学校一时被“誉”为“犯罪少年养成所”。

上述状况的分析,使得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照搬国外开放教育,而必须吸取教训,借鉴其有益的启示,立足社会和教育的现实有限度地予以实施,探索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开放式教育。

开放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潮的一个代表,它不表示可以取代其它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开放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系,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为把开放教育作为辅助改革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实施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大兴安岭区特征的开放式教育。即把“开放式办学模式”与“新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主要观点是:

(1)探索开放空间,打破教室间的“墙壁”,使学校的“走廊、图书室”等各个角落都成为学习的场所。改变传统的学习空间构成方式,采用多种拼图与颜色的课桌,灵活摆放课桌椅,组合多样化的学习型态。

(2)探索实施“学科教室走班制”,创设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意愿的环境,提供学科学习所需的丰富学具及资料。

(3)探索实施“双轨动态班级制”,打破自然班级界限,打破“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进度”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学科分层次教学,为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服务。

(4)探索实施“情趣跑班制”,打破艺术和体育课的年级界限,以学生的兴趣或特长为依据实施“异质异步”教学,使学生的学习领域更具有整体性,带给学生更多选择和快乐。

(5)探索实施“家长点课制”,打破学校“围墙”,真实展现课堂教学,使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向家长和社会,增强社会与学校的有效沟通。

(6)探索开发和实施学科整合课程,“思品与语文”、“历史与语文”、“语数英三科”、“经典诗文吟诵与艺体联动”等课程,使“僵硬的知识、意识形态的知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生活化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探索“通过整合跨学科课程,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学生需要的不同知识体系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使学生懂得,学习教材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

(7)探索开发“大兴安岭历史与文化”、“大兴安岭自然与保护”、“校园文化理解”、“学科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社会资源,构建“开放式的大兴安岭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8)探索实施教师“协同教学”,打破教师之间的封闭,研究开放式课型,将开放式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9)探索构建开放式教育评价体系,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体系。例如,开放式作业:设计自主型作业,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设计调研型作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设计表演型作业,为学生提供审美的机会。作业的内容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时间可长可短,可在课上也可在课下,可以是个体行为也可以是集体行动。旨在探求一种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动机,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具有愉悦的心理体验。

(10)学习方式的开放。我们所提出的“学习”,不只是“读书、做习题、考试”,而是要从传统的,把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封闭性基础了的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它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和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其具体特征表现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也就是说,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11)教师心态的开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其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获取对知识本身和知识价值的真正理解。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建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的观念。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发展者,他们也应该与学生一起成长。我们要“授之以渔”,抛弃“如果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学”的观点。教师的开放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开放教育的环境,为此,要达成这样的共识:

“开放教育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

“我们所理解的开放式教学,就是通过对教学的整体优化,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形式,使教学更好面向全体学生,增加教学的自由度、选择性和灵活性,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开放的课堂教学就应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学生既是课堂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设置教学情境,提供教学素材,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的引路人”。

“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实践,也就是怎样真正的把我们的每一堂课都上得具有开放性”

5、关于课题研究的创新。

本课题所倡导的是:“开放时空、优化环境,活化课程、培植个性,多维评价、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及以“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大兴安岭特色的“开放式”办学模式,逐步积累并提炼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可操作性范式。

第一,课题将从开放教育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基础、开放教育的环境与空间、开放教育的要素及相互关系、开放教育的目标与评价等维度展开研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侧重在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包括名师与教学设备的设施)减少处处都有的重复建设问题。

第二,课题将围绕国内外开放教育正在研究的“办学方式、课程整合与衔接、学科开放教学策略、教学管理基本制度、开放的课堂教学评价”等问题进行探究,寻求一些问题解决策略。

第三,课题以建构具有大兴安岭特色的、相对完整的开放教育实践模式为显性目标,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一则可丰富和发展开放教育理论,二则可为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视角,三则可以促进办学模式多样化,四则切实改变教育现实中导致封闭僵化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和个性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形式

按照课题的立意及目标的要求,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学校办学理念的研究

1、学校德育的实践研究。

2、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

3、开放式办学的理念研究。

4、现代教育理论在开放式办学模式中的应用。

5、学校文化建设。

(二)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

1、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开放课堂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开放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如时空、设施、规模;人际环境,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指导形式;文化环境,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社会环境,如社会、社区、家庭。(3)开放的教学内容,如学科知识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开放与校本教研、以开放教学法为核心的优师研究----建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4)开放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教师个别化指导与协同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网络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5)开放的教学评价,包括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诊断式评价等关键要素。(6)提高教师与学生“学力”的研究

2、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4、教师的教学语言的优化。

5、教师的体态语言(手势、暗示等)的优化利用。

6、如何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的研究。

7、反思型教研活动模式的构建。

8、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9、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优化选择研究。

10、课堂教学的时间调控。

11、新微格教学的研究。①课堂教学的提问(讲解、演示)艺术的研究②课堂练习设计艺术的研究③课堂教学板书艺术的研究④作业布置的研究⑤导入教学设计的研究

12、学科某教学策略的研究。包括基本的教学策略和特殊教学策略,其中特殊策略还包含目标教学策略和学科教学策略。学科教学策略(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例如:语文的“字、词、句、段、篇”基本知识的教学策略。

(三)关于师资队伍培养的研究

1、我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2、教师感情投入的优化研究。

3、教师期望与学生成长相关性的研究。

4、中小学教师“主体研修式”培训模式研究。

(四)关于课程资源的研究

1、小学思品与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

2、学科课程的历史与发展(学科发展史教育)。

3、新课程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4、社区(学校)潜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5、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6、教材的比较研究(实验教材与通用教材的比较)。

7、地域文化的研究。

(五)关于学校管理的研究

1、新课程教学计划设计与实施(部分学科的课表编排问题)。

2、教师素质与课堂管理的关系。

3、课堂教学鼓励性用语的实效性研究。

4、处理扰乱课堂秩序问题的对策。

5、课堂控制和引导学生注意力的研究。

6、教师教育机智的应用研究。

7、教师教学行为的比较。

8、学生学习态度(自信心、意志、注意)的培养。

9、对待特殊学生(智力超常、弱智、多动症儿童)的策略(个案研究)。

10、学生成长案例研究。

1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研究。

12、非智力因素的自我培养的研究。

1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六)关于开放式教学环境的研究

1、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

2、学习环境改善的研究。

3、学校文化建设与社区文化的联系。

以上所列的内容,不代表课题的全部内容,只是提供一份参考。各子课题研究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任选或自行确定子课题研究内容,自行确定的可作为课题研究内容的补充。总课题组将根据各子课题组研究内容的分布情况,指定专题内容落实子课题组进行研究和实践。

课题的研究成果形式可分为:

1、课题研究系列报告;2、教育教学案例汇编;3、基础教育办学经验汇编;4、学科教学模式汇编;5、精品教学课集锦(影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组织实施

1、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本课题研究按照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阶段(2005、12—2006、6)。组织研究人员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调研,学习开放教育及相关教育理论,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启动课题阶段(2006、6—2006、9)。修改课题研究方案,成立子课题组,召开课题开题大会;指导子课题组制定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组织实验教师培训。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06、10—2009、12)。加强对子课题的调研,检查指导子课题组研究工作,整体把握和调整课题研究的走向;组织专家报告会,培训实验教师,不断提升实验教师的研究能力;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现场会、阶段性工作推进会、阶段性成果研讨会,把课题研究引向深入。

第四阶段:课题论证阶段(2010、3—2010、10)。收集、整理子课题研究文献及资料,组织子课题验收及成果论证;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课题结题,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2、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

本课题研究成立总课题组,设在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总课题组下设6个一级子课题组(学院各科室)、8个二级子课题组(县、区、局教师进修学校)、50个三级子课题组(各实验学校)。

总课题组负责人:肖银顺(地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总课题组成员:(按立项报告名单提出)

总课题组主要职责: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下达子课题研究任务,组织课题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检查、指导、协调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服务;总结经验、挖掘典型、搜集素材、提炼观点,组织验收课题研究成果;汇总各阶段研究工作情况,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性和终结性报告。

子课题成员:(按三级子课题组成结构划分)

子课题组主要职责:各子课题组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确立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和培训,建立研究资料档案,组织课题研究和实验,总结阶段性研究,研讨、论证阶段性成果,提出阶段性及终结性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