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中谁杀了小女孩:别沦为被摄者的小跟班 - 国家摄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9:41:53
别沦为被摄者的小跟班
来源:中国摄影报
微博上,有摄影界知名人士在批评两会花絮中那些千篇一律的女服务员广场摆拍照,“这种‘二’的照片就是如此产生的。原来这些记者本身就很‘二’”,“我拍了8年两会,今年是这种现象最肆无忌惮的一年。被摆拍多年的服务员已经自摆了。有些记者确实参与其中,但有些记者是抱着记录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心态来拍的……”
的确,这类摆拍照片,自去年开始流行,今年走向泛滥——服装统一笑容统一的女服务员们,以TAM为背景,做出蹦跳,“V”手势、排长龙等造型花样,热情配合着一哄而上的“长枪短炮”,让整个场面本身构成了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画面。
将此事讲给一位摄影记者朋友听,没想到他却很淡定地讲了让我大笑不止的亲身采访经历,“在我们这里采访,老百姓(被拍摄者)会说‘用不用给你指一下(现场)啊’”。也许这样的热情,会让见惯了慌乱躲避镜头或怒气冲冲要砸镜头的拍摄对象的记者感到欣喜和感动,但实际上,这样的配合性极强的拍摄,比前者更糟糕。因为,此时你不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客观记录者,而是沦落为一个被拍摄对象所掌控的小跟班儿,由此产生的所有照片,将不再具有独立的见证意义。
想来很多人都有这种尴尬,本想抓拍某个精彩瞬间,却往往被身边的好心人好心办了坏事,以致想要的画面就此泡汤。
新闻摆拍给人的感觉,如同你拿把真**去打一只已经死掉的兔子,滑稽不堪。在我看来,任何情形下,尤其是新闻摄影,摆拍都是一种无法容忍的造假。在这方面,摄影大师布列松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是摆拍的坚决反对者,甚至当拍摄对象意识到自己被拍时,布列松都会拒绝按快门。1958年6月,布列松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拍摄。在工地上的一个帐篷外,有个解放军战士抱了一捆黄瓜给战友们吃,战士们在帐篷下面伸手向外接黄瓜。布列松看到以后,“像猫抓耗子一样”扑了过去,这时抱黄瓜的战士看到有人要为他拍照,就对着镜头笑了一笑。布列松立刻收起相机,摇头表示遗憾。
以布列松为例,是要说,真正的新闻摄影,追求视觉完美没有错,但若为此而牺牲真实,则得不偿失。因为摆拍可能在视觉上更趋近完美,但因真实性残缺所造成的原生态缺陷,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作者 孔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