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汽修女神牵手:福建机铸铜元史概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6:22:10
 
刘敬扬
铜元又称铜币,北方谓铜子,南方谓铜板,福建则俗称铜片。福建机铸铜元始自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终于民国三年(1914),前后不过十几年时间。有关史料记载散见于各种法令、奏折、公报、电文以及尺牍、文稿中,迄今未有系统的整理,民国《福建通志》“钱法志”部分未片言涉及,新编《福建省志·金融志》志稿“货币”部分同样语焉不详,近年报刊所载介绍文章亦间有舛误。有感于此,笔者不揣简陋,爱就多年来所搜集的实物及文字资料作一概说,不当之处祈识者正之。

福建铜币局,简称福州局。创设于光绪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即拥有三所厂局,一为南局,一为西局,一为东局。一省之中设局多至三处,在当时也实属少见。
南局,始称银元局,光绪三十一年改称福建造币分厂,三十三年易名度支部造币闽厂。南局开办最早,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闽浙总督许应騤委派藩司张曾扬、盐法道杨文鼎督办局务,在福州南台苍霞洲就原商办银元旧局基础上设立官办银元局兼铸铜元。二十一日许应骙奏称:“现拟就银元局所用机器,仿照广东办法铸用当十紫铜钱,科合成本,不至亏折,而模板分明,花纹精致,私铸私毁不禁自绝。并照湖北办法设立官钱局,流通市面,务使银元大钱相辅行用,庶足以维圜法而济时艰,实于官民两有裨益。”十月初五日,皇上硃批‘著照所请,户部知道。钦此”①。此后陆续建厂购机,全盛时期计有厂房12间,办公及员司住房库房等11间,熔银、熔铜、烘片、烘饼等炉51座,水井5口,水柜1了具,烟筒9座,引擎7副,锅炉8座,辗片机20架,舂饼机14架,光边机10架,印花机28架,各项零星机件皆备。自开铸之日起至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底止,主要铸当十文铜元及少量当五文、当二十文铜元。二十七年七月,奉上谕停铸银元而专铸铜元后,每日可铸当十文铜元60万枚。三种铜元铸额总数若以折合当十文铜元计,共347,244,065.5枚,除行销外尚存厂41,966枚。
西局,全称福建机器局附设铜币西厂。嗣因福建所铸铜元“轮廓精良,通行市肆,民间称便”②,既解决闽省制钱短绌、不敷周转的问题,又获得丰厚利润,而且还上解数十万元投交户部颁发行使。为解决闽省拓充文武学堂,选派学生出洋留学经费,以及改练常备新军一镇所需饷械款项,光绪三十年新任闽浙总督魏光焘拟在福州西郊洪山桥原厝乡福建机器局内附设造币厂,并于次年九月正式开办。福建机器局具备机器铸钱条件,早在光绪十二年六月即开炉试铸过重八分五厘的“光绪通宝”制钱。故此次开办颇为顺利,“添购机器,推广铸造”,初具规模时期计有厂房38间,办公及员司住房库房104间,熔烘等炉50座,水井1口,水柜1具,烟筒6座,引擎3副,锅炉4座,辗片机14架,春饼机6架,光边机10架,印花机36架,电灯机1架,各项零星机件皆备。专门铸造当十文铜元,每日可铸31万枚。自开铸之时起至年底停铸止,共铸当十文铜元计79,059,249枚,除行销外,尚存积293,762杖
东局,即闽关局。全称闽海关铜币局。光绪三十年福州将军兼船政大臣崇善为自行解决船政经费部分来源,亦决定在福建船政局内创设铜币局。五月初二日崇善奏称:“再查制钱奇绌,各省相同,多以鼓铸铜元相辅而行,流行甚广,阎闾称便。”提出船政局“内有鱼雷一厂,因经费支绌,停造多年,现既空闲,拟即设法筹借款项,添购机器,就此鼓铸铜元,无须购地建厂,锅炉马力亦可由近厂带用,机器零件由轮机厂亦能自制,将来仿造鼓铸各项机器,更可愈推愈广。”进而认为,“闽海关岁拨船政经费二十四万两尚不敷用,得此盈利可以无虞支绌。将来鼓铸扩充,能以盈余巨款,亦可广为代铸。似此不独便商利民,犹能振兴厂务,实为有益无弊之举”③。次年七月,铜币局先是开办在福州东郊马尾福建船政署前,委候选道马景融为总办,候补知府马庆骐为提调,候选县丞张启正为总监工。八月崇善复奏称,拟另择地筹款建厂购机。经过数月惨淡经营,计有厂房11间,办公及员司匠役住房库房70间,熔烘等炉52座,水井1口,水柜3具,烟筒1座,引擎1副。锅炉3座,辗片机12架。舂饼机8架,光边机11架,印花机20架,各项零星机件皆备。亦仅铸当十文铜元一种。由于机器设备不精良。加上工匠操作不熟练,开始产量不高。据《中外日报》记载:“迨十二日开工,自晨至夜,核计所出,向之订购八十万者不及十万,局内上下骇绝”④。后违章购用日本铜饼直接印花,每日可铸50余万杖。自开铸之日起至年底停铸止,共铸当十文铜元计33,701,952杖,除行销外,抵支无存。

福建铜币局自光绪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所铸铜元为“光绪元宝”,计有当十文、当五文和当二十文三种。南局开办最早,系“旧厂”,经济独立核算,直属闽浙总督管辖。所铸铜元先是当十文一种,红铜质(少量为黄铜质,偶见极精致白铜质者当为样币),直径2.7厘米,重量7.35克。正面珠圈内书“光绪元宝”四字,对读,中心为满文“宝福”二字,上缘署“福建官局造”,下缘署“每枚当钱十文”,左右两侧饰以五辫空心梅花星。背面珠圈内以大坐龙(S字龙)为主图案。上下缘均署以英文。分别为“F00-KIEN”(福建),“10CASH”(十文)。左右两侧亦饰梅花星。后来根据市场流通需要,遵照部谕又添铸当五文和当二十文两种铜元,大约每十成铜元中搭铸当五文二成、当二十文一成。当五文铜元红铜质(少量为黄铜质),直径2.2厘米。重量3.82克。正背面除却下缘所署币值为“每枚当钱五文”、英文“5CASH”(五文)外,其余文字花纹及坐龙图案均与当十文铜元悉同。此外,偶而尚见有错版为合面或合背者,或以为仍工匠操作时疏忽所致,然笔者以为,合背者也有可能是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⑤。当二十文铜元亦系红铜质,直径2.1厘米,重量13.16克。正背面除却下缘所署币值为“每枚当钱二十文”、英文“20CASH”(20文)外,其余亦悉与当十文铜元相同。
西局开办最迟,时称‘新厂”,经济独立核算与“旧厂”无涉,直属闽浙总督管辖。所铸铜元仅当十文一种,系采用南局“旧厂”币模印花,故不存在另有任何新的版别。
东局亦系新办,经济独立核算,直属福州将军兼船政大臣管辖。所铸铜元亦仅当十文一种,红铜质,直径2.7厘米,重7.35克。正面珠圈内书“光绪元宝”四字,对读,中心为满文‘宝福”二字,上缘署“福建官局造”,下缘署“每枚当钱十文”,两侧分列“闽关”二字,以示系闽海关铜币局所铸。背面珠圈内以大坐龙(S字龙)为主图案,上下缘均署以英文,分别为F.K.CUSTOMHOUSE”(福建海关钱局),
“10CASH”(十文),左右两侧饰以小五角星。这种铜元主要有两种版别,其一,“闽关”以大字书写,钱币学界称之“大闽关”;其二“闽关”以小字书写,钱币学界称之“小闽关”。
光绪三十一年年终,已由官办银元局改称为福建造币分厂的南局,奉部谕停铸铜元,故“三十二年份无余利可提”,原应上解练兵经费库平银十万两,也仅报解七万两。迨三十二年(1906)七月,户部‘复命广东(州)、福州、南京、武昌、开封五局再行鼓铸,而以之直隶于中央政府”⑥。依照户部所颁祖模,福建造币分厂改铸“大清铜币”新铜元,计有当十文、当五文、当二文三种,月铸额限定30万枚。当十文铜元红铜质,直径2.9厘米,重量7.18克。正面珠圈内书“大清铜币”四字,中心为福建简称“闽”字,上缘署以满文“光绪年造”,左右分列干支纪年“丙午”,下缘署“当制钱十文”,两侧缘分列“户部”二字。背面珠圈内以蟠龙(C字龙)为主图案,上缘署“光绪年造”,环列英文为“TAI-CHING-TI-KUOC-OIN”(大清帝国铜币)。偶见一种黄铜质当十文者,铸工极劣,图文模糊,恐系民间以手摇印花机私造。当五文“大清铜币”迄今难得一见,当初应属试铸,而并未推广。笔者仅知台湾徐祖钦先生所编《中国钱币目录》收有一枚拓图,直径约2.3厘米,除却正面下缘署以币值“当制钱五文”外,其余图文悉与十文者相同,所惜《目录》并未标明重量及更具体币材。当二文“大清铜币”,黄铜质(少量红铜质),直径1.7厘米,重量1.02克。与当十文者略有不同之处是正面下缘所署币值为‘当制钱二文”,背面以蟠龙为主图案,而未见珠圈及任何文字

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二十二日,户部侍郎陈壁(字玉苍,晚号苏斋,福建闽县人)作为钦差考查铜币大臣自粤抵闽。斯时福建造币分厂、福建机器局属附设铜币西厂、闽海关铜币局业已停铸多时,尤其东西两局已奉部谕停铸长达一年又二个月。据陈璧实地考查,“南局开办最早,余利尚多,西局厂机抵还成本,尚属不敷。”⑦东局“厂屋半就圮毁,机器霉锈,材料散蚀,腐败情形实堪诧异。虽由经费支绌,未能扩充,而败坏至此,殊难为之解。”⑧非但不能“盈余巨款”,反而严重亏损,负债累累。经营不到五个月,收支情况如次:新收售销铜币价、紫铜变价及借船政洋银款等六项,‘以上共收库平银八十九万四千八百七十两三钱七分一厘;”存余利、存币作价、存料作价等三项,“共存余利库平银六万八千七百六两八钱二分一厘;’开除厂屋银、机器银、紫铜银、铜饼银等九项,“共支库平银八十五万四百七十一两二钱七分二厘八毫;”还要拨还军库借款银、洋款利息银、商款利息银等八项,‘以上共拨支库平银九万七千七百五十八两一钱八分六厘三毫:除将前项余利全数动支外,不敷库平银二万九千五十一两三钱六分五厘三毫。已遵照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初十日,臣会同财政处户部奏案,咨行福州将军自行清理”⑨
福建铜币三所厂局,开办虽有先后之分,而经济效益竟如此悬殊,若深究其原因,除了‘东西两局开办未久即停,徒以巨款,易此厂机,尤为可惜”这一客观事实外⑩,更主要是由于铜元泛滥,供过于求的结果。清末各省机铸铜元,原为扭转制钱短绌、不敷周转的局面。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广东率先试行鼓铸,闰八月福建次之,次年江宁、湖北继之。清政府见试行铜币著有成效,逐于二十七年底谕令沿江沿海诸省设局仿铸,至三十一年五月。全国设局铸铜元者竟达十二省、十六局之多。铜元愈铸愈滥,愈铸愈贱,铜价不断上涨,币值则每况愈下,以致物价腾贵,民生凋蔽,人心浮动。据光绪三十一年年终统计,五年之内全国共发行铜币75亿枚,其中仅福建一省所铸铜元数量若折合当十文铜元计,多达426,304,117.5枚,原先按规定当十文铜元每枚可抵当制钱十枚,实际能抵当十三四枚使用,每百枚可兑换银元一圆,每一百五十枚可兑换库平银一两。待铜元泛滥成灾之时,“向一枚抵制钱十三四者,只抵八九枚”(11)。本地所需早已饱和,于是想方设法销往省外,例如三十一年七月,仅闽海关铜币局即以抵偿拖欠铜价为名,先后分两批将1,200万枚铜元运往上海。清政府有所察觉,也采取相应措施,对各省铸造铜元日益增多、圜法紊乱现状予以制止。先是限制各省增设厂局以滥铸铜元,接着又规定,“江苏、湖北、广东等省,每日造数不得逾百万;直隶、四川两省,每日造数不得逾六十万。其余各省,每日造数不得逾三十万。成色、分量均须遵照财政处户部奏定章程,不得稍有歧异”(12)然而收效甚微,仍无法挽回大势已去的局面
其次,铜币局管理不善,财政制度混乱,局员贪污成风等腐败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福州将军崇善因病请假,无法过问铜币局一切事务。“据司道等面称,该督精神恍忽,久未接见属员,地方一切要政,无所禀承”(13)。马景融等人则趁机营私舞弊,‘私挪官项,诓骗商款”。“据商号义昌等五家禀控闽关铜币局总办候选道马景融拖欠铜价十余万两,为日已久,恳请究追”(14)。崇善声称,所欠沪商铜价,铜币局中早以铜币抵付清楚,有册可稽。陈璧抵闽后过问此事,发现铜币局中报册含混,帐薄短缺甚多,‘浮报物料,多开火耗,员司冗滥,薪费虚糜,购机建厂尤为不实,不尽统计。侵亏公私款项,为数甚巨”(15)。上海总商会派商人代表来闽算帐,马景融仍一味玩廷,经押追十余日,也仅缴还贪污赃款银二万余两。此外,还有一项既公开又合法的提成收入,即所谓“花红”,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中饱私囊。花红最多为福建一省,初按余利提银二成,嗣提八厘充兴学经费,实奖给银一成二厘。故陈壁在惊叹“各省币政之坏,亏耗之多,未有甚于闽省者也”之余,即奏称闽省铜币三局“办理皆未合法,所留员司一律令其裁撤。东西两局,距省遥远,机器多不适用,应留为将来扩充船政机器之用。南局地势适中,运输甚便,与闽浙总督松寿、福州将军崇善商酌,拟就南台一局厂屋改设一厂。札令该厂总办福建藩司连甲、帮办盐法道鹿学良遵照部章妥慎经理,拟定厂名为度支部造币闽厂”(16)。
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度支部以上谕“近来铜元益多,制钱益少,铜元一枚不足抵制钱十文之用。而奸商折扣盘剥,颇足为害市面,且小民因制钱太少,零星日用诸多不便。”奏请开铸“一文”新钱,并要求天津造币总厂赶制祖模颁发各省,所属各厂在领到祖模后两个月内翻刻子模,一律铸造(17)。二月度支部奉上谕,复令各省暂行停铸当十文铜元数月,俟铜元价值稍平,察看市面情形,再行复铸。度支部造币闽厂所铸“一文”新钱系黄铜质,直径1.6厘米,重1克。正面珠圈内书阴文“闽”字,上下缘分署“光绪、“一文”两侧分列干支纪年“戊申”二字,背面以蟠龙为主图案。这种当一文小铜元由于自身价值不敷机铸成本,闽厂只应付试铸少量,并未认真按搭铸三成标准推广,故迄今甚为罕见。同年七月,闽浙总督松寿以闽厂共欠铜煤价银30余万两,洋商追索甚亟,而省外缺乏铜元之处尚多,开铸无虞雍滞为由,向度支部咨称,要求仍以月产量30万枚续铸当十文铜元。开铸不久复停铸,至宣统元年(1909)始又铸造少量当十文“大清铜币”。这种铜元系红铜质(少量为黄铜质),直径2.9厘米,重量7.18克。正背面除却满汉文“宣统年造”及干支纪年“已酉”外,其余图案文字悉与丙午年造“大清铜币”相同。迨宣统二年,度支部造币闽厂已气息咽咽,基本上陷于停顿。

辛亥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相继响应,1911年11月福建光复,中华民国闽军政府成立,新军第十镇统制孙道仁任都督。闽省光复之初‘财政困难,现今大局虽定,实无从筹划”(18)。闽军政府先发布《光复以前所有城台钱票及小洋铜元一律行用通告》:“照得义军光复汉室业已大功告成,一切秩序指日即可回复。惟值整理伊始,而各铺户又因畏惧纷扰,远避未回,市面纸票逐致阻滞,于民生商务均有妨碍,此实妄自惊疑之过。自示之后,所有以前城台钱票,尔等均当照旧行用,切勿怀疑,自致扰乱。至宣统年号小洋铜元,未经备铸换用以前,亦准一律通用,本军政府以超救同胞为目的,断不致损害人民权利。切切勿违!特示”(19)。随即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诸如成立筹饷局以筹划饷源,聘交通部长黄乃裳兼任筹饷局总理,向各界募捐筹饷;设立公债局,计划发行军务公债票300万元,聘参事李恢任公债局总理,并作为闽都督全权代表前往南洋华埠负责招募;创设中华福建银号,聘林雨时任总理,先是发行“台新议平柒钱重钞票”,迨4月又发行福建通用银元票”;委派陈扬铭恢复造币厂,“将库存元宝改铸毫洋,阳面印‘中华元宝,福建都督府造,库平一钱四分四厘’,阴面印‘十八星’,阴阳两面正中均印‘闽’字,成色分量俱合标准,市面流通甚广”(20)
福建造币厂恢复初期,除了机铸福建都督府造“中华元宝”银角外,还鼓铸“福建通宝”制钱,计有一文、二文二等。1912年1月,福建都督府政务院发布《行用湖南新铸铜币通告》:“为通告事,奉都督交准长沙谭督电开:湘铜币缺乏,已开局鼓铸,暂定式业系阳面用中华民国湖南铜元等字,阴面用民国军旗,即日发行。希转饬各属银行钱局与旧币一律通用为荷。……凡我军民人等知照,如遇有该省此项铜币,即便一律通行,勿稍观望”(21)同年4月,福建造币厂进行第一次整顿,期以扭转“经济困难,成本非裕”局面,并决定新铸福建银币厂造“中华元宝”银角,计有壹角、贰角二等。12月下旬,闽省财政司决定委任“办事认真熟谙铸法”的庄考文为铸钱处监理,同时对造币厂实行第二次整顿。1913年福建造币厂新铸“中华元宝”铜元,红铜质,直径2.6厘米,重量6.39克。正面珠圈内书“中华元宝”四字,对读,中心饰以菊花星,上缘署福建铜币厂造”,下缘署“每枚当钱十文”,左右两侧饰以小五角星。背面以交叉民国国旗、海军旗、陆军旗为主图案,上下缘均署以英文,分别为“FOO-KIENCOIN”(福建铜币),“TENCASH”(十文),左右两侧饰以梅花星。这种铜币仅十文一等币值,无显见版别区分,铸额甚多,迄今仍常见。
“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北京政府海军部总长刘冠雄以南洋巡阅使兼领福建都督,并率陆军第七旅李厚基部入闽接收军权。至年底裁兵事竣,孙道仁旋被迫去职,赴京任毫无实权的总统府高等顾问,北洋军阀对福建的统治时期自此开始。李厚基攫取闽省军政大权期间,重新开设西局(时称洪山桥造币厂,简称西厂),专门鼓铸劣质银角。同时饬令福建造币厂停铸“中华元宝”铜元,并将该大部分人员和机器设备皆迁移往洪山桥西厂,仅留看管委员陈扬铭等少数人负责处理善后事宜。迨1914年6月,福建财政厅长朱照向巡按使公署呈称:查造币厂经费年支1,365元,不列三年度核定预算案内。查厂户租月须96元,除警务四局应担任七成租值67元2角外,该厂应出三成租28元8角。现在该厂所余机器无几,拟饬令闽侯县知事将余存机器一律拆卸移存西厂,其委员看管经费即从7月1日起停支,其房屋除官产外退还业主,以省糜费而符预算。7月5日,福建巡按使许世英逐令闽侯县知事刘煦会同造币厂看管员陈扬铭“克日前往搬移,遵办具报为要”(22)设于南台苍霞洲的福建造币厂至此告终,徒留下“银局里”这一地名沿称至今注:
①《闽浙总督许应通天骙舟折——闽省兼铸铜元》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二十一日,《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1辑,873页
②《上谕——著沿江沿海各省普铸铜元》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1辑,873页
③《奏船政开厂鼓铸铜元片》,《船政奏议续编》卷一“崇善六”
④《中外日报》1905年9月30日。
⑤参见拙文:《辛亥革命福建货币》,《中国钱币》1993年第3期
⑥梁启超:《各省滥铸铜元小史》,《饮冰室合集》文集卷二一。
⑦⑨⑩(11)(16)陈壁:《考查各省铜币厂事竣恭复恩命折》,《望岩堂奏稿》卷六。
⑧陈壁:《清将福建船政提调高凌汉革职永不叙用片》,《望岩堂奏稿》卷五。
(12)《户部财政处会奏请限制各省铸造铜元折》,《大清新法令》第六类“货币”。
(13)陈壁:《请旨饬下闽浙总督松寿迅赴任电》,《望岩堂奏稿》卷五
(14)陈壁:《请将闽关铜币局总办候选道马景融革职押追电》,《望岩堂奏稿》卷五。
(15)陈璧:《请将革道马景融交闽督查追并将马庆骐张启正一并革职办理电》,《望岩堂奏稿》卷五
(17)《度支部奏准铸一文钱折》,《大清新法令》第六类“货币”。
(18)《民立报》1911年12月8日
(19)《光复以前所有城台钱票及小洋铜元一律行用通告》,《福建公报》不列号追加公布文件第一次,1912年1月10日
(20)潘守正:《福建辛亥革命史稿》,福建省博物馆藏手抄本。
(21)《行用湖南新铸铜币通告》,《福建公报》第13号,1912年1月27日。
(22)《饬闽侯县知事据财政厅详请饬将造币厂余存机器移存西厂造币厂委员据财政应详该厂经费自七月起停支饬将机器移交闽侯县知事房屋退还业主由》,《福建公报》第748号,1914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