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心心照片:必修二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35:3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案提示:因为(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2.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的极端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惟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请发表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以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法等方法也非常重要。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

    3.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

    答案提示: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

    【自我测评】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提示:(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材料阅读与思考】

    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又名《悯农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这些诗句后,你会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

    答案提示:(1)诗句理解:春天种下种子,到秋天的时候能收很多粮食。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土地了,但是依然发生农民因饥饿而死的情形。中午顶着烈日锄禾苗,一滴滴汗水落下来掉在地里。有谁会知道盘子中的每一顿食物,粒粒都是辛苦换来的。

    (2)①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和农民是两个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农民没有土地,是被剥削阶级,所受压迫非常严重。残酷的土地兼并会使大量的小农破产。②由于农民是劳动者,进行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革新,并且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2.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运用我们从古代诗文、戏曲、民间传说中已经学到的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状况。

    答案提示: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尽量运用课外获得的知识。可以参考《陌上桑》的故事和“木兰当户织”等情节。戏曲“黄梅戏”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男耕女织”的剧情,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典型体现。

    2.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相比有哪些差异?

    答案提示:(1)生产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由专门的官办皇家工场生产,而民间用品由普通的民间工场生产;(2)用途不同:宫廷工艺品除供日常使用外,还供艺术欣赏,而民间用品一般是老百姓日常使用;(3)管理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从生产到使用都由专门的官僚机构管理,而民间用品则不是这样;(4)工艺水平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而民间用品则没有那么高的水平;(5)生产者的身份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者几乎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服务范围只限于宫廷,技术的发明不能服务于社会,而民间用品的生产者则不受人身限制,技术的发明直接服务于社会;(6)价值不同:宫廷工艺品造价昂贵,而民间用品则价格低廉。

    3.  《左传·哀公七年》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在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初期,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

    答案提示:译文:禹在涂山召集诸侯,有许多诸侯手执玉器和丝帛参与盛会。这说明物质生产比较贫乏的禹的时代,丝织业的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然而,在中国古代丝绸是贵重织物,往往为贵族所专有。

    【自我测评】

    在地图上标示出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和耀州窑的大体位置。

    答案提示:它们的所在省份是:定窑——河北、钧窑——河南、景德镇窑——江西、龙泉窑——浙江、耀州窑——陕西。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颜氏家训》中的一段话,思考中国传统农户是怎样实现消费的基本自给自足的: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译文:老百姓要想生存,吃的食物来源于庄稼,穿的衣服来源于桑麻。蔬菜果类是园子里生产的;鸡猪等畜类是圈养的。至于住的房屋、使用的工具以及燃料和照明所用灯烛,无一不是劳动经营所得。所以,能守住家业的人,即使不出门,生存所需的东西都有了,只是家中没有盐井而已。

    答案提示:因为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都处于自然经济的状态下,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传统农户基本不和外界发生关系,尤其是很少发生商品交换关系。他们的日常所需,诸如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通过土地来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其中“桑麻以衣”以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等,都是家庭手工业生产所得。

              3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

    答案提示: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自我测评】

    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答案提示: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阅读与思考】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译文:“贞观元年十月皇帝下令: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容许进入市场。”说明:

(1)说明唐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经济实力增强;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其手中的权力从商业中获得利益。(2)同时,说明在唐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

           4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汉书》中记录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答案提示:译文:“现在的法律贬低商人,但是,商人已经非常富贵了;现在的法律抬高农民,但是,农民已经极其贫困了。”原因:(1)中国占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存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

    2.唐代诗人李敬方《汴河直进船》诗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里所谓“取尽脂膏”是什么意思?

    答案提示:译文:“汴水连通淮水本来好处很多,但是既有利又有弊。统治者就是通过这条水上运输线搜刮东南四卜三州的民脂民膏的。”理解:本来汴水沟通淮水对老百姓很有利,但是却成为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工具。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既压抑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使农民承受了繁重的剥削。特别是东南经济富足的地方,在不合理的区域政策下,成为支撑专制主义王朝的主要基点,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受到消极的影响。

    3.应当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7

  答案提示:作用:(1)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2)有利于加强

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进而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3)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影响: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4.汉代政论家曾经警告:“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样的说法?

    答案提示:译文:“奢侈的习惯,一天天地膨胀,对国家是非常不利啊。”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社会经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非常脆弱,社会财富的积累非常不容易;奢侈之风的兴起,可能会激化阶级矛盾,对于维护统治非常不利。

    【自我测评】    .

    试举若干例证,说明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

    答案提示:(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例如: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汉武帝也推行过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

    (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例如:秦朝时期,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和剥削关东地区;再如: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

    (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汉武帝时代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4)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实行禁奢侈的政策。例如:汉成帝的诏书中就曾经说过,世俗奢侈无法禁止的原因在于,贵族高官的奢侈没有节制,于是民众仿效,逐渐形成社会风气。

   【材料阅读与思考】

    东方朔批评汉武帝时说:“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东方朔指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历史事实?

    答案提示:译文:“上层社会如此奢侈,而惟独想使老百姓不要奢侈以免延误农业经济的发展,这太难了!”历史事实:大凡奢侈腐化总是从上层社会开始,并且最盛;老百姓没有奢侈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文的曲折发展

        1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提示:买办拥有巨额资金,又同外商企业有较多的联系,从理论上讲,应该能够大大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买办收入的大部分被买办及其家族浪费掉。消费之外的积累,大部分寄存或附股于外商企业,同外商资本合流;有少量转化为土地从事封建剥削;真正中国近代企业包括官督商办和商办企业,在19世纪后半期,更可说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了。

    买办投资于近代工业、航运业始于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官督商办企业。据现有材料,l873年唐廷枢、徐润接办轮船招商局后,该局有徐润投资至少24万两,唐廷枢投资至少10万两,买办出身的陈树棠据称投资10万两,此外,大约还有郑观应投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郑观应、徐润、唐汝霖等人的股份。名为官督商办实际上是商办的矿业,如安徽池州煤矿有徐润、杨德的投资;热河承平银矿有徐润、唐廷枢和李文耀的投资。买办投资于大型民族工业主要是在20世纪以后的事情。

    总之,买办以其有较大的资金,又有兴办近代工业所必须的某些洋务知识,对于近代工业的创办有一定的贡献。

    2.为什么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阶段,创办者多是官僚和地主?

    答案提示:(一)地主、官僚和商人是最早与西方侵略者打交道的中国人,他们在与西方国家交往的过程中,深受各种不平等条约的刺激,既痛感于利益被侵略者所掠夺,又看到了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创办了一批近代资本主义民族工业,希望实现国富民强。

    (二)他们把地租和高利贷剥削收入的一部分投资于近代工业,是因为新式工业能给他们

带来比较优厚的利润。

    【自我测评】

1.连线(略)

    2.了解了张謇的经历后,谈一谈你所理解的“学而优则仕”。

    答案提示:1894年(光绪二十年),张謇参加会试,高中状元,按例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争爆发后,张謇力主抗战。甲午战争失败后,张謇愤于朝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内地设厂,将会导致“尽撤藩篱”、“喧宾夺主”的恶果,因此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先后创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教育等其他事业。

    从张謇的事迹可以看出,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为国分忧,为国家强大而奋斗,不论是“为仕”,还是“在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所学。

    【材料阅读与分析】

     根据以下材料,你认为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输入对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起了什么样的作

用?

    “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

    答案提示:19世纪7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中国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由于外国廉价机制纺织品的倾销开始广泛解体,广大农民被迫到市场上购买洋纱洋布及其他生产资料,小农经济日益与市场联系起来。

    外国资本凭借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一系列特权,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侵略,是中国自然经济初步解体的外部条件。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和小手工业生产既无法与外国资本主义倾销的商品竞争,也无法长期阻挡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击。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时期内,以“男耕女织”为核心的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为什么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

    答案提示:中国的封建剥削形式,如地租和高利贷收入很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地租和高利贷收入高于或者等于投资工业的利润。要想把社会上的资金引向投资工业就很困难,也就是说,只要地租和高利贷等剥削形式收入很高,中国资本主义工业要得到充分发展就不可能。

    直到20世纪 ---三十年代,中国农村中土地兼并现象仍十分严重。在当时,投资土地有很高的回报率。除个别地区外,全国各地的地租率一般都在40%一50%之间,高者可达60%甚至70%。地主、军阀、官僚、商人这些土地占有者,每年都要从农民手中必须全年收入的五成六成,甚至七成以上,这样高的封建剥削收入是经营工业利润所不能相比的。

    另一种封建剥削形式是高利贷活动,高利贷率在当时是很高的,比如l900年北京的典当利润一般都在三分以上,三分以下的极为少见,即使如此,也比工业利润高出很多。

    封建地租和高利贷收入超过了工业提供的利润,这就决定了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

    2.你认为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对当时的全国“统一”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接收了北方的统治权,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但是一直到l935年币制改革前,中国市场上币制十分混乱,除了银两、银元混用外,还有各种纸币,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这次币制改革不仅是中国货币形式上的一种进步,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而且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法币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外汇价格得到稳定,也使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全国的金融控制,增强了统治力量。

    3.有人认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新的“二十一条”,你同意吗?

    答案提示:两个条约都是帝国主义妄图置中国于其统治之下的不平等条约。

    1915年,日本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北洋政府提出的,企图利用欧洲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的有利时机,实现它对中国的独占。由于全国人民的反对,“二十一条”最终未能付诸实行。

    1946年11月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的。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后,外交上全面倒向美国的标志;同时也是美国在第二世界大战后,利用它急剧膨胀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妄图实现对中国的独占的反映。

    两个不平等条约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自我测评】

    1.为什么民国后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会陷入困境?

    答案提示:随着法币流通范围的扩大,导致物价猛跌,许多工厂的产品销不出去,但是开支并不减少,造成生产困难。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也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它们依靠其独占国家的权力极力压迫民族工业。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抗战胜利以后,民族工业大量使用进口原料,美国等国的商品涌入,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

    2.根据以下内容,谈一谈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材料略)

    答案提示: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著的。

    他们执著地从事经济事业,能够更好地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利润;他们思想开放,不拘陈规,思维敏锐,能够及时学习和吸收现代科学知识,具有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在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他们锐意改革,敢于革除陈规陋习,使企业内部组织更加趋于合理化,他们重视技术与人才的培养,注意通过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各方面的素质。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并讨论:有人认为在早期工业化阶段,应该牺牲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利益,

以支持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在如此破败的旧中国,能实现工业化吗?

     据1 922年华洋义赈会所做的调查,那个调查包括对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五省里面的240个村庄,共有7 079个家庭。调查的结果在中国东部村庄农家之1 7.6%、在中国北部村庄里面农家之62.2%,其每年收入不到50元。

                                ——R.H.TaWnky著,陶振誉译:《中国之农业与工业》

    答案提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一方面,农业、农村和农民对工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发达的农业、富裕的农村和农民可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还可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衰败的农业、破落的农村和贫困的农民又对工业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他们无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市场、原材料和劳动力。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摧残,使得中国农村的救济长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农民一直挣扎在死亡线上。在朝不保夕的艰苦困境中,不用说消费工业品,就连生存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因此,在如此破败的旧中国,是无法实现工业化的。

              

                       3.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为什么欧格纳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

    答案提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入商品以及能够进行大生产的机器,其目的不在于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是希望中国永远作为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是其附庸。在他们看来,向中国输入先进的机器,或许会使中国产生与之抗衡的机器化大生产的工业企业,这对他们来说,将产生一个竞争的对手,这违背了初衷。因此欧格纳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

    2.民族资本主义作为崭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但是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答案提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要求。但是民族工业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又有着一定的依赖关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自我测评】

    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答案提示:民族资产阶级组织起各种不同的团体,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抵制洋货运动。

    他们对南京国民政府不断增加的赋税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要求国民政府将各项捐税一律蠲免。

    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要求从根本上创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社会条件。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材料并分析民族资产阶级有什么样的要求?

    夫中国改革既有绝对之必要,而改革之大义曰解放、创造,非复古,亦非俄化,则大体之国是可定矣。此无他,对内履行民主政治,提倡国民经济,采欧美宪政之长,而去资本家专利之短;大兴教育以唤起民众,争回税权以发达产业;对内务长治久安之规模,对外必脱离不平等条约之束缚。

                                               ——周雨:《大公报史》

    答案提示:资产阶级的要求对现实进行改革,这种改革表现在:

    政治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现政治民主,但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要求发达资本主义经济要求振兴教育外交上要求废除历届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争回被外国侵略者掠夺的利权。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