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冲突动画片中文版: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5:28:33
推荐]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程序、原则和模型2007-8-18 15:24:00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程序、原则和模型

1、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1) 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以外语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要求学生能就某个情境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概念;后者则往往通过反映实际情境的动画和语声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
(2) 依据教学内容
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一样。以语文学科为例,散文和小说体裁的文章最好通过能提供活动影像的媒体来讲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加深对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对于数理学科中的某些定理和法则,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最好通过动画过程把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展现出来(或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过程加以放大)以帮助学生对定理和规律的掌握。同是化学学科,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最好用动画一步步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以图形或图表的配合为宜。总之,对教学媒体的选用和设计应依据教学内容来进行。
(3) 依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媒体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否则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6-11、12岁)正好处于认知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直觉思维图式";而初中学生(12-15岁)则处于认知发展的第四阶段即"形式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运算思维图式",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且抽象思维占优势地位。但是对初中学生来说,这种抽象思维仍属经验型,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对高中学生(16-18岁)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已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由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即能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处理某些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对外部现象的观察归纳出关于客观世界的某些知识。

在进行教学媒体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绝不能用某种固定的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各学科媒体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实施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图式,因而应多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媒体使图、文、声并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而这一阶段的形象化教学可适当减少;在中学阶段则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学会运用语言符号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尽管形象化教学仍不可缺少,但是只能作为一种帮助理解抽象概念的辅助手段,而不能象小学那样以形象化教学为主。否则将会喧宾夺主,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4) 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录像教学具有视听结合、文理皆适的优点,但符合特定课题需要的录像片是不是随手可得呢?语言实验室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外语教学媒体,但并非每个学校都有能力置备,因陋就简采用录音机代替也是可以的。事业计算机辅助教学前景看好,但除了需要资金购买计算机,还得培训使用人员。若教室不具备遮光设备,连“价廉物美”的投影、幻灯都用不上。有的单位管理混乱,结果使不少已经购置的现代化教学媒体也无法选用。

2、 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
描述对媒体的要求-->列举符合要求的媒体-->作出最佳选择-->阐明媒体运用的设想
3、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1)基本原则
根据教学媒体对于促进完成教学目标或教学目标所具有的特性和教学功能,来选择和利用媒体,使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
(2)合理利用教学媒体的原则
每一种媒体都具有一定的特性,因此他们的功能也不尽相同。每一种媒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他们之间可以互补。当利用一种媒体的长处去实现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时,效果自然会比其他媒体好;但是如果用这种媒体去实现另外一个教学目标,也许效果就会比其他媒体差一些。所以,没有一种媒体可以适应于所有教学目标,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
“万能媒体”。因此,使用媒体时,要注意扬长避短,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
(3)考虑教学设计过程中其它要素的影响
选择教学媒体一定要满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策略的要求。教学媒体是教学策略中的一个因素,所以选择媒体时不但要服从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而且还要注意到教学媒体与其它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如果已经决定采用集体授课方式,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向全班学生展示的媒体,如挂图、幻灯机、投影仪或大屏幕电视机等。借助不同的教学媒体,可以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外语教学中,如果要纠正学生发音中的错误,就可以使用录音媒体;而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应的会话情境,最好使用录像媒体。
不同的学科内容或同一学科中不同章节的内容,对教学媒体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如果能在已经联网的计算机教室里讲授计算机语言的课程,全班学生就能在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教师的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示的内容,比起教师在黑板上费力地书写,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讲解一篇介绍风景名胜的课文时,如果配上相应的照片、电影或录像带等,就会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容易深刻理解课文的意义。
此外,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教师往往希望借助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和掌握这些重点或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特征也是影响媒体选择的一个因素。例如,中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要比小学生强,感知的经验也比较丰富,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延长,所以在为他们选择媒体时要注意,媒体传递的内容中所包含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理性认识的分量可相应增加,重点应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上。

(4)考虑媒体使用的环境与实际效果
教学媒体只有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使用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而其中的环境因素对于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往往有限制作用。这就是说,不论我们所选择的媒体多么符合原则,如果环境不允许也只得放弃。下面举的几个例子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a 在刚刚开始使用一种新的教学媒体时,如果教师和学生都不熟悉它的使用方法,就可能发挥不出它的功能。这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习使用媒体的时间;要么换成另一种媒体。
b 对于比较昂贵的教学媒体的设备,如果学校的教育经费不足,就不能购买,当然也谈不上使用。
c 有了媒体设备,没有合适可用的教学软件。
d 有些媒体对使用环境有一些特殊要求,例如幻灯和电影要求放映地点的光线比较暗,这就需要遮挡光线。
e 选择媒体时,还会受到学校管理媒体的水平的限制,因为只有当媒体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时,教师才能选择和使用。
可见,师生对媒体的熟悉程度、教育经费、教学软件的质量及数量、对环境的特殊要 求以及管理水平等等,都会对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产生影响。能够使用教学媒体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所关心的是媒体使用之后到底能得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因为无论是购买、制作还是使用教学媒体都需要花费资金、时间和人员劳动,都要为使用媒体付出代价。我们当然希望以较低的代价来换取较高的效益,所以就必须注重媒体的实际效果,而不能盲目地求新求全,把媒体当成"现代化教学"的标志。
因此,如果有两种教学媒体所带来的效益完全相同,那么就应该选择成本较低的那一种;如果有一种媒体虽然比另一种媒体的教学效果好一些,却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那么还是应该选择代价小的那一种。
教学媒体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也是有限度的,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媒体,而不能过分依赖媒体,更不能用媒体来取代教师的作用。相反,媒体是由教师选择和使用的,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如果在使用媒体时,教师能够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做一些解释,讲明哪些信息与教学目标有关,哪些无关,引导学生接受有用的信息,而不被一些无关信息干扰。
4、教学媒体选择的模型
(1)问题表
问题表实际上是列出一系列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情境的媒体。
下面的一组问题便是例子:
a 所需媒体是用来提供感性材料还是提供练习条件?该媒体是用于辅助集体讲授还是用于个别化学习?
b 媒体材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致吗?
c 教学内容是否要作图解或图示的处理?
d 视觉内容是用静止图象还是活动图象来呈现?
e 活动图象要不要配音?是用电影还是录像来表达视听结合的活动图象?
f 有没有现成的电影或录像以及放映条件?
问题表列出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可多可少;可按逻辑排序,也可不按逻辑排序。这种模型出现较早,并为其他一些选择模型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