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艾力绅航空座椅:《知识管理的理念对教育知识管理的启示》、知识分类、知识转化模型、管理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33:45

知识管理的理念对教育知识管理的启示

刘名卓 张琴珠《中国电化教育》2003.12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成熟,信息管理上升到了知识管理。鉴于教育的复杂性,教育知识管理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教育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衍生,必将是教育信息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引伸与发展。本文从知识管理的理念,、管理模式入手,探讨其对教育知识管理的启示,指出了教育知识管理与教育信息管理的异同,并探讨了实现教育知识管理的技术。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模式;教育知识管理;教育信息管理

 

知识管理的概念产生于21世纪90年代初,最初出现在管理学领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成热,信息管理上升到了知识管理,近几年,知识管理的理念在企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运用,特别是关于人力资源方面高等教育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基地,但是,鉴于教育的复杂性,在高等教育领域井没有像企收那样充分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对教育知识进行管理是提高教育知识的共享性、互操作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教育知识管理必将是教育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教育知识管理的成功与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21世纪教育的生命线

一、知识管理的理念与管理模式

1.知识的分类

随着知识的丰富与发展,人们提出了诸多对知识的分类方法,其中经济联合与发展组织即OECD(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对知识的分类是目前最具权威性和流行性的一种该组织从知识应用的角度将知识分为4种类型: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从知识共享的角度,可将知识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又称“可编码知识”或言传性知识,指能以一种系统规范化的方式表示与传达的知识,这类知识通常是以编码化和成文的方式进行传递和保存。在OECD对知识的4类划分中,关于Know-what和Know-w师的知识基本属于显性知识。

所谓隐性知识,又称“隐含经验类知识”(tacitknowledge)或意会性知识,往往是个人或团体组织经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指具有个性化、难以形式化、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它来自个人的不同经验、直觉和洞察力,隐性知识所对应的是OECD分类中关于Know-how和Know-who的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划分突破了过去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将未经系统化处理的经验类知识给予了重视和承认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富有个性化的隐性知识更具有创新性,能创造价值,应充分挖掘和利用隐性知识。

2.知识的动态转化模型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在知识管理中可以相互转化,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1995年日本一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a)和竹内光隆(Tadeuchi)出版了《知识创造公司》(The Knowledge一creation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一书提出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换的4个阶段:(1)社会化(socialization ):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社会化是共享经验的过程,井依靠它创造隐性知识,个人从其他人那里直接获得隐性知识,而不是学习;(2)外化(externalization ):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外化是知识创造的关键,因为它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中创造新的显性概念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把隐性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答案是隐喻、模拟和模型序列的使用,显性概念一旦产生,就能模型化;(3)组合(combination)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是一种把概念综合成知识系统的过程。个人抽取和组合知识的方式是通过文献,会议、电话交谈等媒体或计算机通信网络来实现。学校中的教育和训练通常采用这种形式;(4)内化(internalization):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它是把显性知识应用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它与通过做来学习密切相关。SECI过程模型如图所示:

    SECI模型描述了意会性知识与言传性知识的转化与创造的一个螺旋模型,图中间的螺旋线表示在SECI过程中知识的增长过程。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对知识的挖掘、组织管理与利用;通过知识管理技术,促进隐性知识向显示知识转化,挖掘存在于个人或企业组织中的富有个性化、创造性、有价值的隐性知识,促进知识的交流,实现知识的最大程度的共享。知识管理包含知识内容(知识资源)的管理与知识过程的管理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促进,密叨联系在一起。知识管理以知识内容管理为基础,通过知识过程管理使知识内容资源不断更新与扩充。

3.知识管理的两种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汉森和罗利亚(Hansen and Nohria)将知识管理分为编码管理模式(Codification mode)和人物化管理模式(Personalization mode)。前者,就是通过技术的方法把明细化的知识编码、贮存在数据库里,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调用;后者,知识与知识的所有人没有分离,他的知识通过人员的直接交流得到传播和分享。

    编码管理模式强调投资信息技术以便开发能迅速收集、传播知识的管理系统,然后通过这些知识的重复利用带来低成本、高效率,获得收益。

    人物化模式强调投资人力资源,大量引进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积极花费巨资鼓励他们直接与公司其他人员和顾客进行交流,以便传播他们的知识。他们的知识非常复杂、博大精深,在整个社会的存量都不多,相对社会需求而盲显得极为稀缺。

4.人是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之所以是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因为人(的大脑)不仅是隐性知识的载体,而且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内生力量。在知识创造和传播的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特别是社会化和内化阶段,几乎完全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人力资源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维度之一。

二、知识管理理念对教育知识管理的启示

    教育知识管理是在教育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开展对教育知识的结构、分类、获取、存取、预测、归纳、传输、转换、表示、管理、利用(包括匹配、搜索和推理等)、教育知识的扩展及学习机制等问题的研究。

    教育知识管理不同于教育信息管理,前者是后者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延伸与发展。教育信息管理的实质是对各种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教育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处理、组织,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利用信息进行学习。这些信息究竟能否内化为知识,取决于学习者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因此,教育信息管理基本上不涉及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新知识的创造或知识的创新。人类已经进人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已经把全世界的信息资源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的教育信递息来源,如何准确、有效、迅速地对大量的教育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和富有个性化地加工、处理、组织、创造、挖掘隐藏在信息背后的知识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就是说,教育信息管理的内涵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学习者渴望借助于某种技术将教育信息转化为知识,进而上升为智慧。因此,教育知识管理应运而生,教育知识管理是教育信息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延伸和发展,是教育信息管理的高级阶段。教育知识管理不等于教育信息管理,或者说,前者包括后者,它不仅关注教育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组织,强调从获得信息到知识的转化,更强调新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创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共享化。

知识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对教育知识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指导意义。根据知识的分类原则,教育知识不仅包括能用文字、图像和符号表达的结构化的显性知识,还包括大量个性化的、具有创新能动性的隐性知识。教育知识类型的这种划分对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乃至整个教育体制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个人知识的裂变是创造的根源,从某种程度上说,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对学习者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人人都学物理,但不是人人都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过去乃至现在,教育领域主要注重学生显性知识的获得,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但该模式忽视了隐性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隐性知识所必须的主动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超媒体系统与智能系统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数字化的教与学环境,为学习者自主地获取隐性知识创造了条件,与隐性知识相适应的教与学模式也日趋多样化,如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

过程的学习、协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问题情景式学习等都是学习者有效获取隐性知识的教与学模式教学方法也逐渐由“以教为中心”向以“以学为中心”的方向转变,以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基于此种情况,教育知识管理也不应只局限于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上,而应充分挖掘教育中所隐藏的丰富智力资源。下面让我们看一下知识管理方法对教育知识管理的启示:

启示之一:从知识管理的理念出发,应扩展教育知识管理的范围先前我们进行的主要是教育信息管理,管理教育中的显性知识,例如己经开发制作好的素材、课件、积件、网络课程补充材料、教案、论文集、教材等形式的结构化知识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富有个性化的隐性知识更具有创新性,能创造价值故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执教者、学习者等群体富有个性化、创造性的隐性知识部分,促成他们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裂变,使其成为共享知识,这些动态的、个性化的知识是教育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启示之一:重视对教师知识的管理,避免人才流失,教师是教育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之所以是教育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由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不管教育界人士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定位,是“教学”还是“导学”,其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教师的隐性知识是知识创造和创新的内生力量从知识管理创造和传播的4个阶段来审视教师的知识,它在每一个阶段都起作用,特别是在社会化阶段,教师的作用最大曾经有句古话,“有什么师傅就有什么徒弟”,此乃对教师隐性知识社会化的充分肯定,人们通过师传徒受的方式传播隐性知识,人的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技术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反过来说,教师和学生又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促进了其部分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裂变,并且也消化和吸收新获取的显性知识,进而创造新的隐性知识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建认良好的环境,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知识生产、扩散和创新的环境;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注重知识的有效输入和弹性运用,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对人才进行管理的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转变工作内容,从注重事务管理的传统管理办法和管理体制中脱离开来,真正地注重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开发,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启示之三:建设动态的教育知识库系统,注重对知识流动的管理对知识的管理应包含知识内容(知识资源)的管理与知识过程的管理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促进,密切联系在一起。知识管理以知识内容管理为基础,通过知识过程管理使知识内容资源不断更新与扩充。根据这一思路,对教育知识的管理,要改变原来主要着眼于以“物”为主的静态教育知识管理的思路,加强对流动知识的管理,建设以“流动生成性”为特征的教育知识库系统,建设动态、有生命力的知识流动和管理系统知识流动往往是通过人的流动以及物的流动体现出来的,在知识流动管理中应注意知识流动的方向性、畅通性以及创新性。高校的知识流动不是单纯的人的流动和物质流动,它是一种信息的流动,是信息的输入、传输、反馈过程这种信息流动是不易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的在对知识流动进行管理时,一方面要有效地对知识流动的外在表现进行有效地管理;另一方面要对知识流动的内在方面,特别是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对象、传输路径进行监控,保证流动的方向性和足够的流量,注重对知识流动的管理

启示之四:教育知识管理模式。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它内部的知识情况来决定怎样进行管理。如果该单位人物化的知识非常多,比如拥有许多专家、学者,那么就需要挖掘任务化的知识;如果该学校师资险乏,就谈不上挖掘太多的师资知识,将之转化为产品从知识管理的管理模式来分析,不同的资源应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在教育知识管理中,对静态知识资源在规范描述、分类、整理的基础上,侧重知识资源的再利用;对于动态知识资源的建设管理应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会话,挖掘教师及学习者身上的隐性知识,激发他们在交流中产生智慧火花,促进他们身上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启示之五:建立健全的知识管理制度,探讨其知识管理理论高校的知识管理是一门全新的管理科学,应注重对知识管理进行探讨,制定适合于自己的知识管理政策或制度应着重了解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环境,建命一个有利于知识产生、扩散、应用的好环境,保证知识流动的门常进行,井加强知识的集成,促进新知识的产生与知识的共享。

三、教育知识管理的实现

教育知识管理的实现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技术在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支持外在化与内化过程在组合阶段,知识的编码、存取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在外在化阶段,电视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电话、智能教学系统、E-mail、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通讯方式能够强化和方便师生的沟通和交流,因而也促进了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教育知识管理涉及到的信息技术主要有:Internet,Intranet,E xtranet、存贮结构技术、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元数据技术、数据收集与获取技术、发布技术、通讯技术、推理技术、检索技术、群件技术、中间件技术、联机分析挖掘技术、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共享技术和虚拟技术等等,其中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构成教育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是教育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实现教育知识管理的技术有很多,知识发现和联机分析挖掘技术等相关技术是教育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下面仅选其中几种介绍。

1.联机分析挖掘技术(OLAM)

联机分析挖掘技术是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相结合的产物。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建立在多维视图的基础之上,重在根据己有的模式将直接源自数据仓库中的不同信息源的大量相关信息联系起来,以给分析人员一个清晰、一致的视图,强调执行效率和对用户的快速响应,而且其直接数据源一般都是数据仓库挖掘技术建认在各种数据源的基础上,重在发现隐藏在原始数据深层中的对学习者有用的模式,一般井不过多考虑执行效率和响应速度因而联机分析挖掘技术(OLAM)具有多维分析的在线性、灵活性和数据处理的深人性OLAM通过与www技术的结合,特别适合数据量巨大、信息类型复杂、表现形式繁多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

2.教育知识发现技术

教育知识发现胆KDD)就是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从数据库中提取有价值知识的整个过程,是数据库技术和机器学习两个学科的交叉学科EKDD是一个多步骤的处理过程,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次的反复,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处理步骤:

(1)教育目标理解:教育目标理解是对知识发现的教育领域及学习者的目标理解,包括应用中的预选知识和学习目标

(2)创建一个目标数据集:选择一个数据集或在多数据的了集上聚焦

(3)数据整理和预处理:去除无关数据、空白数据域,考虑时间顺序和数据变化等。

(4)数据换算和转换:抽取数据的特征表示,用维变换或转换方法减少有效变量的实际数目或找到数据的不变式。

(5)确定挖掘目标和算法:数据挖掘的目标是数据分类、回归、聚合、汇总、关系模型化、检测数据变化和误差等,井采用与系统目标一致的数据挖掘算法

(6)数据挖掘:利用一种或多种技术,相继地挖掘己转换的数据,抽取感兴趣的信息,并以特定的形式挖掘期望或与模型相匹配的数据集合,完成诸如归类、回归、聚合等任务

(7)结果评价:用户必须按照决策支持任务和系统目标来评价所挖掘的教育信息,对数据挖掘结果的评价可能导致上述任何一个步骤的改变,甚至导致整个教育知识发现过程的重新开始,以最终获取知识

四、结语

教育知识管理是为发现、管理和分析挖掘教育信息资源所提供的一条综合途径,目的是提高知识的共享性、互操作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以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故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知识工程技术,在对教育中的陈述性知识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过程性教育知识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促使教育中的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建设一个以“流动生成性”为特征的教育知识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