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把受做到失禁微盘:选书“有用”还是“有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21:22:33

选书“有用”还是“有趣”

来源:新闻晨报时间:2011年05月16日点击率:132字号:大 中 小

1.“有趣”的书对孩子更有益

只读“有趣”的书——这是我家儿子阅读喜好的最大特点。像普天下很多父母一样,我希望儿子多读一点“有用”的书。然而那些在我看来“有用”的书,如果恰巧被儿子认为是“有趣”的,那么,他会兴致盎然。如果,那些书被儿子判定为“无趣”,那么不管在我眼里多么“有用”,他一概将它们打入冷宫,很难再有出头之日。儿子认为“有趣”的书,基本有那么几类:

第一类,能引发他内心“共鸣”的书

比如《晚安,弗朗西斯》、《弗朗西斯面包抹果酱》、《奥利薇》等。晚上迟迟不肯睡觉,对某种食物一往情深,缠着妈妈讲故事……这些都是儿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有切身的真实生活体验,而这些编成了故事,无疑是对他情感和体验的确认和接纳,自然也就引发了他内心的强烈共鸣。

第二类,风趣幽默、出人意料的书

比如《克里克塔》、《挖鼻孔的大英雄》、《花格子大象艾玛》等。这些故事常常颠覆了我们平常对一些动物的刻板印象,比如说蛇是可怕的,狼是很坏的;或者将一些平常看来的不良习惯,比如挖鼻孔,书中都赋予了它新的意义,传达了思维的新角度;还有就是学会自嘲,学会开玩笑,比如花格子大象艾玛,打破平淡沉闷的惯性生活。

第三类,充满温情和爱心的书

比如《和爸爸一起去散步》、《海边的早晨》、《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有一天,我因感冒正想躺下来休息,儿子习惯性地粘上来要我讲故事,我就开导他要学会体贴人,关心人,还没等我把话全讲完,小家伙冒出一句:“妈妈,我要做一个怀有爱心的人。”啊,这么文艺腔的话,好像不是我这个当妈的口语风格,问他是老师教的吗?儿子解释道:“《和爸爸一起去散步》上不是这么说的吗?”我没料到,我给他朗读了那么多故事,偏偏就这一句入耳入脑入心了呢?

第四类,科普类的富于幻想的书

对于故事性的童书,儿子常常喜欢亲子共读,伴随着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及夸张的表情,他和我常常会心地纵情大笑,非常享受。而那些科普类比如《剑桥少儿百科》、《动物百科》、《神奇校车系列》等,他最近喜欢自主阅读。自从喜欢收看电视“SK状元榜”后,他阅读此类书籍的兴趣就更大了。

对于他认为“有趣”的书,他可以百读不厌,但苦了当妈的我。N次地重复朗读同一本书,对于妈妈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我曾与不少妈妈私下交流,才发现这几乎是每个孩子的“通病”,有一位妈妈曾经告诉我,他儿子重复阅读的最高次数达到20之多,对比之下,我儿子好像还没有这么过分。再看育儿专家的研究成果,我才明白,重复是对孩子的情感和体验的尊重和接纳,是对孩子阅读兴趣的认可和鼓励。看着儿子无限享受的乐趣,想想专家的建议,理解和感染之后,我慢慢也就习惯了。

2.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选书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摸索与反思之后,我调整了选书的标准。不再一味地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认识水平上选择童书,而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因为我开始明白,只有“有趣”,才能让孩子实现阅读活动;只有实现了阅读活动,才能对他有所帮助,并起到作用。否则,纵然有美好的愿望,也都是枉然。

尽管如此,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我认为还不可以完全放任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自己挑选,因为,我从邻家孩子的选择上看到了,孩子的阅读喜好还必须加以适度的引导,否则就是动画片的文本化,视觉的重复化,或者某种程度的低智化。

那么如何能让阅读既“有趣”,又“有用”呢?我家的做法是,由家长把握大方向,在家长普选的基础上,让孩子从中挑选他喜爱的书,这样就既保证了图书的质量,又满足了孩子对阅读趣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