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和娜美好像啊:一步一步走出健康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5:32:29
                                一步一步走出健康来  行走虽然不能治疗你的所有疾病,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能坚持长期行走,它会给你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本书展示了有益于你终身健康的行走技巧和行走方法。
   
            脚是“人体之根”与“第二心脏”
   
    人人都知道行走运动可以为自己带来健康,但行走运动是如何使身体健康的呢?
    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就其本质而言,人们所进行的一切运动都不能直接给人体带来益处,运动的作用只有一个:活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而正是这些生理活动才使生命的活力增强。行走运动是最好的运动,无疑也是增进体内生理活动最有效的方法。
   

    行走运动是以脚和双腿为主要活动对象的,双脚有“人体之根”和“第二心脏”的美誉。达芬奇说过:“脚是世间最伟大的工程设计。”从解剖学的观点看,人体的五脏六腑无不与脚有关:人体有500多条肌肉,其中2/3集中在下半身,双脚是全身的支柱;人体有206块骨头,每只脚各有26块独立骨头,19条不同的肌肉,50根肌腱,25万个汗腺和33个关节;脚踝以下有51个穴位,其中脚掌就有15个穴位;脚部有6条经络及众多穴位在此交错汇集。人通过行走,便可刺激胆、肝、胃、脾、膀胱、肾及各内脏器官,从而增加它们的活力。
   
    双腿又是人体中的重要地位,人体50%的肌肉在腿上。双腿的肌肉含量、骨骼重量、血管和神经分布量几乎占了人体的一半。行走的每一步,双腿都参与运动,肌肉、骨骼、血管、神经参与量最大,因此,达到的健身效果也最好。
   
    人体50%的血液在腿上。人除卧姿外,血液总量的一半都在下肢。从人体的血液循环特点看,静脉血的回心过程是依靠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行走时,腿部每一次运动,都等于有节奏地将血挤送给心脏。所以,中医认为行走时腿部的肌肉收缩,相当于按摩心脏。
   
    人体50%的经络在腿上。中医认为,气从脚底生,人体内12条经络中的肝、脾、胆、胃、肾、膀胱经络都从腿部经过。因此,行走时通过腿部运动,极大地增强了腿部力量,从而起着疏通穴道、按摩经络的作用。行走时,轻松有力地挥臂,又可活跃手上6条经络,从而使人体内的12条经络全都得到按摩。
   
    行走是运用脚掌与地面机械摩擦来刺激脚底的经络与穴位的运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属于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行走运动能将人体相应的脏腑器官与各系统的功能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全身气血畅通、营养均衡,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健脑、养颜、延年益寿的目的。
   
                    行走技巧与行走方法
   
   
    我们每天都在行走,但真正掌握了行走技巧并达到健身效果的并不多见。
   
    行走运动是一种既自然又轻松的运动,但又是一种不易掌握、需要精细调节的运动。 如果希望通过行走获得祛病、强身、怡情、益智和延年等多种功能作用,则要掌握有效的方法。所以,在刚刚开始行走运动的前几周,要着重掌握行走的技巧。也就是说。在你还没有完全掌握行走的基本技巧之前,行走速度要比平时行走还要慢,认真走好每一步。当你一旦掌握了行走技巧,那么不仅行走的速度会得到提高,行走的效果也会令人惊讶。
   
    用行走运动来养生保健,要收到实质的效果,最关键的要领,除了要保持正确的行走技巧(动作和姿势)外,还要采用有效的行走方法。平时人们在行走时,大多数人都会把全脚掌快速地直接着地,这不仅降低了行走的速度,还会给脚部造成冲击,损伤关节或是肌肉。特别是对于肥胖者来说,由于体重大,冲击力就更大。
   
    我们所推荐的行走的脚部动作就是跟马萨伊人学行走。非洲肯尼亚马萨伊人是世界上独特的民族,他们从来不知道背痛和关节痛是怎么回事,因为他们最善于行走。马萨伊人行走时,就好像鸡蛋在侧滚,利用从高处滑落的力量来继续滚动,把重心由脚后跟逐渐移向脚大趾,即沿着脚后跟-脚外侧-小脚趾部位-脚大趾的顺序接触地面。在脚趾全部落地后,用脚大趾用力蹬踏地面,并把另一只脚踢出去,同时后脚跟要连贯地踏出,再沿着脚后跟到脚大趾的顺序蹬踏地面,同时用两腿后部的肌肉发力向前走,依此顺序循环。
   
    像这种类似于滚鸡蛋的大步快走,我们只要每天坚持30分钟,就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得到有效的锻炼,这就是大步快走取得实效的诀窍。这种行走方法对能量的消耗较大,不仅对治疗肥胖和各种“成人病”很有益处,而且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使肌肉的弹力增加,还能有效防止身体老化、疲劳和功能衰退。大步快走一周大约可以消耗掉2100~3000卡热量,减掉500克的体重。
   
    散步的老人如对上述脚部动作感到难于适应,也可以用脚跟-脚掌-脚尖的顺序蹬踏地面。但在脚与地面接触时,脚趾要内扣并用力抓地,这样做有利于改善微循环,把身体远端的血液推向心脏和大脑,并可调节阴阳平衡。行走时脚跟先着地,这样会对骨骼产生一定的机械刺激,具有撞击性的特点,对于增强骨骼、防止骨质疏松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还可以调节肾经,刺激肾经、达到固肾、强肾的效果。
   
                    几种另类行走法
   
   
    1 0点10分走法缓解颈椎病  水平抬臂这个位置叫9点1刻,再向上斜举到10点10分的位置,把胸挺起来,头仰起来,每天分别认真走200步,可有效锻炼颈部肌肉,缓解颈椎病。
   
    侧方行走练平衡  侧方行走可使前庭的平衡功能得以强化。具体方法是:先向右移动50步,再向左移动50步,每次做三组,时间约为20分钟。
   
    快慢交替走防早衰  一是快走10分钟,慢走3~5分钟,以快为主,往复交替,每天走30分钟以上;二是前后交替走,即向前走一阵,再倒着走一阵,以向前走为主,倒着走为辅,每天走200~300米。这种交替行走运动,能使尽可能多的腿部肌肉在运动中健壮发达,防止早衰。
   
    脚跟走路补益肾气  中医认为,肾衰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肾经起自足底,若能坚持用足跟走路,可刺激肾经上的穴位,达到补益肾气,延缓衰老的效果。
   
    弹力走治脚垫  很多人长脚垫,跟脚部缺乏锻炼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不锻炼脚,就容易使脚底的肌肉退化。脚底肌肉不单单起到支撑脚弓的作用,还要依靠脚底健康的肌肉保持脚部血管的良好状态。由于很多人行走时脚趾不用力,脚容易骨折。如果学会弹力走,每走一步10个脚趾头都用力,特别是大脚趾头要用力,要有把人弹起来的感觉,这样会使脚弓参与运动,可扼制大趾外翻,防止足部肌肉群功能的下降。凡是有脚垫的人,只要坚持弹力走,三个月以后基本可以使减轻或消失,而且可以降低脚踝骨骨折的几率。
 
    摆臂散步益处多  患有上下肢关节炎、肩周炎或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可选择“摆臂散步”法。步行时两臂用力前后摆动,以增进肩关节、肘关节、胸廓等部位的活动度,每分钟行走60步左右。
   
    腹式呼吸散步改善肺功能  肺气肿患者或肥胖者,特别是有“将军肚”的老年人,应选择“腹式呼吸散步”法。其方法是:每分钟行走60步,边行走边做腹式呼吸。也就是平缓地将空气最大限度地吸进去,使肚子最大限度地鼓起来,然后徐徐将气吐出,使腹部尽量缩瘪,如此反复进行。此法不但能改善人的肺功能,同时还能减肥,缩小腹围。
   
    踮脚运动防腿病  人的腿部肌肉发达,肌肉中有大量血管。人在上下踮脚时,腿部肌肉就会一紧一松地运动。当肌肉放松时,来自心脏的动脉血液会增加向肌肉的灌注量;当肌肉收紧时,会挤压血管加快静脉血液回流心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另外,踮脚运动还能使脚踝用上力,养成习惯后,脚踝就会变得纤细而富有魅力。
   
    踮脚运动的具体做法:双脚并拢,用力踮起脚尖,然后放松,再重复,每天连续做数十次,能有效而快速地减轻腿部的疲劳,预防一些职业病的发生,也是中老年人保健的一个简便有效的锻炼方法。做踮脚运动,每次5~10分钟,对下肢保健大有裨益。
   
    侧行可使腰肌有力  世界上的动物都是直行的,唯有螃蟹是横着走。人如果学螃蟹侧行,要让身体重心随时伴着交叉足移换,两手按步伐自如地扭动。注意保持节奏感。这种走法有益于锻炼腰肌和臀部肌群的肌力,加强髋、踝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
   
    扭着走可防多种疾病  扭着走(有点像竞走)可以促进排便,防止便秘,特别是对于减少直肠癌的发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内脏器官在胸腔、腹腔内由极细的韧带和薄薄的网膜悬挂着。当我们坐或躺着的时候。内脏是极其拥挤地“堆”在一起的,当身体抖动起来时,内脏就会因获得活动的空间而备感“舒适”。所以大步走再加上一些适当的肢体动作,比如腰部的扭动等,会有效刺激内脏的抖动,相当于“按摩”我们的心、肝、胃、肠等内脏器官,可以有效地预防很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