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骑在马背上广场舞:小议如何写好言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9:43:19
录入时间:2008-11-25 10:15:38 来源:  访问量:42
报纸的言论属于评论家族,主要是指论题单一、分析扼要、篇幅简短、运用灵活的小型评论。有人又称之为微型评论、袖珍评论。它具有一般言论就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共性,又与杂文、短评这些相近文体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它更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也就是它的特性。我们该如何写好言论,让言论能更大程度地引发读者的共鸣,下面就是笔者十年来的一点体会。
一、言论要把握度
《尚书·舜典》,度,同律,度量衡,即衡量一切事务轻重、长短、多少的统称,后来引申为处理事务最适时适度,或曰火候把握得好。
那么,该如何把握呢?我觉得有以下三种方法。一种是把观点“藏”起来,反复兜圈子,言在此而意在彼。虽然我们提倡言论旗帜鲜明,让人一目了然。但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太过尖锐的言论反而无法让读者见到。把观点“藏”起来,让读者自己慢慢琢磨,思考,用曲线的方法达到作者目的。一种是遇到难题干脆绕开不碰它。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间,新矛盾与旧矛盾交织在一起。有些“雷区”一旦触及,往往会引起不受控制的危险。所以能够不碰,尽量不要去碰它,以免好心办坏事。但言论此时却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地位,如果总是回避矛盾,言论不会起到任何监督、批评作用;而一些尖锐的言论往往让读者见到。第三种就好比买了件新衣服,不敢穿出去,那就磨破点——当然,很多生动的力量和直逼问题的棱角,因此被修剪、削去甚至磨圆。
二、言论该如何选点
言论可长可短,可冷可热,可内敛含蓄,可汹涌奔放,可探究原因,可分析规律。所有的这些都取决于选点是否合适。选点就像庖丁解牛,“点”即牛的关节,从该“点”出发,层层解析,纵横捭阖,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自圆其说。
那么该如何选点呢。
第一种就是向事实提问。根据事实有所议论,是最常见的一种言论类型。对于初写言论的人来说,探究原因比较容易上手,因为一件事情存在众多的截面,每一个截面都可以问一问。提问的意义在于警醒,使平面的东西显得立体,同时树立了标靶,为展开论述做好准备。提问不一定要有问号,只要引出问题,利于开笔,任何形式都可以。
第二种是向本质引申。扎实的理论功底,辩证的思维逻辑,有助于揭示事物本质。就象《南方的立场》一书中提出的:社论代表报社做机构发言,所选定的立场、关注的角度、申说的力度、坚持的韧性,有别于个人发言的性质和力量,更具备公共讨论和博弈的意味和价值。
三、言论应该以小见大
我们已开始学写言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一上来,就是大话连篇,动辄国际形势、宏观微观之类的空话。看的唬人,却没有什么实质。
我觉得最基础的议论文应该是以小见大,它也是言论作者最有效的武器。如2005年“五一”黄金周前夕,在舆论的推动下,太原市两座名山向市民开放。《太原晚报》在报道这一消息时,配发了言论《开启民意》,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肯定。在文章中,作者并没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的方面去写,反而是在一开头写下了“它代表了一种进步,进步来自对民意的尊重和对尊重的落实。……”整篇文章从小处入手,非但没有给文章带来空间的局促,反而更利于进行针对性地阐述,从小事写起,从小角度切入,言论将站的更稳当,站的更持久。
四、言论要用事实说话
新闻是“说事”,言论是说理,这是两个文体在写作取向上的不同。因此,在新闻写作上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叫做“用事实说话”;而在言论写作中也有一个常用的俗语,叫做“以理服人”。然而,这并不是说,言论就不能事。言论用事实说话,反而会使文章别开生面,会使“理”在“事”的基石上,更为有理、有利、有力,并收到“事实胜于雄辩”的良好效果。
用事实在言论中“说话” ,有些新闻学讲义,将其称作“事例论证”,它属于逻辑学中归纳推理的范畴。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概括。通过列举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事实性来证明论点。
言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说理,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容易被“理”缠结一处,以理说理,硬说其理,常使言论跌入空泛之中。“用事实说话”并不是要弱化言论说理的功能。相反,应该看到,有用的“事实”本身也是一种“物化”了的道理,也就更易折服于人,将其引入言论之中,是识得其理,用得其理,常会“事”半而功倍。
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说:“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他的这一论说给了我们言论写作一个深刻的启迪。“不多用辩论”不是不用辩论,而是要把握度与量;“忠实地报告事实”,是说事实本身有着巨大的力量。因此,我们如果学会“用事实说话”,将会使我们的言论更具神采。
五、言论要及时新颖
对于言论,一定要迅速及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言论的作用。如果一篇言论的对象是几天前甚至是几个星期以前的事情,那么这篇言论哪怕是文笔再好,也会因时效性太差而失去读者。
2007年3月,甘肃一位女歌迷追星追出悲剧,其父无奈间竟跳海自杀的新闻在各大报纸刊登。一时间,整个社会沸沸扬扬,各种说法皆有。《太原晚报》在刊登这条消息时,配发了一篇言论《痛定思痛》,及时对这一悲剧进行了反思,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当然,言论只有快还不够,再快的基础上还要将文章求变、求新。可以想象,如果每天的言论都是千篇一律,是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的。这就要求我们下笔时,做到有的放矢,力戒空谈,避免那种四平八稳如温吞水的“球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