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单仕胜双士口诀:习作教学—让我们共同面对(讲座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20:57
 

习作教学—让我们共同面对  

开篇语:  

今天,非常感谢哈市教育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们为我们大家营造这样一个共同学习的机会。借助“哈尔滨市双名送教”活动的平台,能与在座的老师们一起坐在这里分享、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与学习体会,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我从教以来在教学、教研活动中对于习作教学的一些理解、感悟;以及自己对于习作教学的认识与尝试。谈不上什么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交流,诚恳的希望在座老师们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习作教学—让我们共同面对》。我将今天与大家交流的内容分为如下板块:  

一、返朴归真,正确认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1、对于“习作”教学的认识  

认识习作教学,首先让我们共同理解“习作”这个词语。“习作”一词,由“习”字和“作”字共同组成,现代汉语字典中对于“习”字有如下解释:①鸟类反复练飞;②反复地学;③因反复接触而熟悉;④常,经常;⑤习惯。“作”字有①制造,劳作;②创作;③当作之意。所以从理解词语的角度来想,“习作”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反复练习中学习创作。而“习作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训练,帮助学生在反复接触与练习中形成创作技能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正因如此,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作能力,一直是我们不断追求、研究、探索的永恒课题。
   习作文化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古人就有唐诗宋词三百首,更有数不清的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自古科举应试“一篇文章定终身”有一定的道理。中华民族是文学积淀久远的民族,小学作文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而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一生。所以一直以来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从课程标对于“习作”的描述理解习作教学:第一学段,习作叫做“写话”。对于小学生来说,“话”人人会说,天天要说,但一落实到写,好多孩子都会感到“无话可说”。其实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有着无限丰富的精神世界,个个都是天生的想象家。(举例:儿童画的创作)他们有着其他任何年龄所不可能具备的儿童语言财富,只是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书面表达。因此,在第一学段,我们主要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首先来学习别人是怎样把自己想说的话“话”写出来的。要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心里在不同的时候,面对不同的人,都有自己想说的话。而写话,就是要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有话则长,话少则短,无话也可以不说,不必为了让大人们高兴或者完成任务说成人的话,或者强求自己写自己不想说的话。  

到了第二学段,习作叫做“习作”,强调了一个“习”字。“习”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生活实践,将语文训练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进而形成学生扎实的习作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作能力。经历了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初步的习作能力已经形成,直到学生小学毕业,到了第四学段,才能叫做“写作”。  

3、从阅读的角度理解习作教学:有人这样形容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阅读是藤,习作是瓜”。的确,阅读和习作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读和写从来就不分家。读中悟写,读中学写,读中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习作起步训练的最扎实有效方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完美的诠释了阅读与习作的关系。(举例:古人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然后学会吟诗作赋)阅读中学生打开了视野,拓宽了思维,积累了知识,明晰了道理,学会了做人……读书不仅仅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词汇,更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的引领完成学生从读到写的超越。  

二、回顾课标,进一步明确小学语文各学段习作教学任务  

总目标关于习作教学的阐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建议阐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各学段习作教学目标阐述:  

1、第一学段对于写话教学的要求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第二学段对于习作教学的要求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3、第三学段对于习作教学的要求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以上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描述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今天我们只是再次回顾,通过再一次阅读课标对于习作教学的任务的描述,我们更加清晰的明确了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以及在不同学段习作教学中应该完成的基本任务。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习作教学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共同面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1、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剖(pou)析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愁”作文,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老师们普遍感到:提起作文,许多学生感到无话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在教师的启发之下想好了要写的内容,写出来也往往不够具体。教师普遍感到学生的习作缺乏生活实践,为学生习作能力形成而感到头疼。尤其是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教师更是惧怕学生交出书写潦草,内容空洞,用词混乱,语句不通,缺少中心的作品。面对这样的学生作品,教师的作文批改便成为了一种负担。尤其是现在许多班主任教师,可能在学校没有足够的批改作文时间,很多敬业的老师们都要把孩子们的作文带回家去批改。试想一下,工作了一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假如遇到上面提到的这类学生的作文,真是对老师的一种精神摧残。  

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孩子起步阶段的作文,许多家长感到无从插手。从“起跑线”的意义上讲,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点上,从小学二年级,甚至更小的时候开始,就因为担心孩子作文不会写或者写不好将孩子送到校外的作文班进行补习。由此造成相当一部分孩子的习作不是在校内,在课堂完成,而是在作文班或作为家庭作业来完成的,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在当前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问题之一:学生不喜欢习作,在习作中感到无话可写。  

(2)问题之二:学生习作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新意。  

(3)问题之三:学生习作内容真实的少,虚构的多;追求字数,完成任务。  

(4)问题之四:学生习作真情实感少,空话套话多。  

(5)问题之五:学生习作错字多,词语积累少,内容缺少新意。  

…..  

综上所述,我们仅就学生当中存在比较普遍的想象进行了列举,可能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了许多与之相关联的习作教学当中的问题所在,剖析这些问题的成因,问题出在哪儿?我们可能找出一大堆理由:(1)遗传基因;(2)家庭教育;(3)阅读量小;(4)没有兴趣;(5)不会观察…… 当然这些原因的确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一些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遗传基因,家庭教育等;但是有一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于是我们静下心来思索,与其说这些是存在于学生身上的问题,不如更为准确地说是表现在学生身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成因,恰恰就在我们教师身上。让我们一一对应的来追根溯源,查找存在于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  

(1)我们的问题之一: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往往忽视儿童年龄与情感体验,习作起步教学要求过高,导致学生难于完成任务,久而久之产生惧怕习作的心理。由此直接导致---学生问题之一:学生不喜欢习作,在习作中感到无话可写。  

(2)我们的问题之二:习作指导课的包揽垄断。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按照习作要求进行选材,老师们备课上下了很大功夫,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尽量启发学生按照自己预设的内容进行选材,忽视学生思维的碰撞,由于缺乏对于学生生活实践及生活经验的把握导致出现----学生问题之二:学生习作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新意  

(3)我们的问题之三:淡化写法指导,追求内容完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的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向学生传授作文技巧、写作方法等知识的现象。教师往往在选择材料上要求学生力求完美。导致出现----学生问题之三:学生习作内容真实的少,虚构的多。  

(4)我们的问题之四:忽视儿童生活体验,过分强调价值取向。习作教学缺少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内容的选择到主题的升华,都很少能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抒发属于他们自己年龄的真实情感。导致出现----学生问题之四:学生习作真情实感少,空话套话多。  

(5)我们的问题之五:语文训练不扎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无处不在,渗透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作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绝不是孤立的,而是依托于语文教学的角角落落,植根于语文课堂,成长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素养。正是由于我们平时的训练不到位,尤其在第一学段,容易导致出现---学生问题之五:学生习作错字多,词语积累少,内容缺少新意。  

除了上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教师习作指导课形式单一;习作讲评课流于形式、习作评语大同小异,对于学生改进习作指导意义不大;学生课堂习作时间较少,不能完成这篇习作内容;还有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仅仅习作教学的指导者,是站在岸边的人,而不是与学生共同体验、共同实践的创作者等等这些因素也制约着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建议:  

建议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因材施教,而不“揠苗助长”。  

学生是否喜欢作文,是否乐于写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写什么,也就是习作内容的影响。通常学生会对与自己生活有紧密联系,自己经历过的,容易唤起真情实感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那些离他们生活实践比较远,自身没有体验的内容不敢兴趣。(举例: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值得赞颂的事》扫描图画)往往遇到这样的作文,学生只能依据教师的提示,结合同学所说的事件凭空想象,进行虚构,结果写出虚假的东西。分析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学生依据这样的要求找不到合适的内容可写。  

崔峦老师对于小学生作文做这样的描述:“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应该说作文首先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许多没有上过学的孩子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举例:高尔基,郑渊洁)就足以证明这一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笔写话”,它就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穿衣、吃饭、睡觉一样平常,而对于每一个人,对于生活的要求又都是不尽相同的,尽管这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还是可以丰富多彩,快快乐乐。建立了这样的作文观,从我们教师来讲就不会对于每一个孩子都提出相同的要求,没有过高要求、没有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就不会出现“揠苗助长”。学生也就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文章中舒展个性,充分自由的表达,不再惧怕作文。  

建议二:重视激发习作兴趣--说真话,表真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与表达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习作中都有一种愿望,一种积极参与的心态。将写话、习作看成一件高兴的事情,有盼望的心理,而不再是负担。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我们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思考的工作。  

除了要有兴趣,习作教学还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表真情。作文就像艺术作品,文学创作,取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还可以超越生活。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并教会学生用自己善于发现的双眼去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但善于观察,还要在发现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再去发现。告诉学生--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洞察体验的心灵。只有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你才会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身边的美,在习作运用中,也就自然有取之不断的源头活水,让你的习作充满真情。  

建议三:熟能生巧,扎实训练习作技能---依托语文教学,依托生活。  

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需要,会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许多后天得以形成的技能,比如运动技能、生存技能、生活技能(举例:比如电脑运用技能、开车驾驶技能等等),这些技能有的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而有的则是在人的一生中潜移默化的渐渐形成。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这些技能的形成都有其共性的存在:它们都是在人的生活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学会或者不断感悟从而最终形成的。  

作文也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主要依靠训练。既然是技能,就不能只单一的传授知识,要把习作训练渗透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包括阅读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识字、写字等各种课型当中);渗透在各学科学习之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仅仅依靠每学期有限的习作课,学生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因此说作文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作文不仅仅是一项技能,经过长期的训练作文会成为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在于坚持。因此,作为教师要把学生作文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年级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分阶段培养学生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等等。  

建议四:习作教学,阅读是根关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小学生文章的写法领悟或从教材精选的课文中来,或从自己课外大量的阅读材料中习得。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凭借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举一反三,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另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厚积才能薄发”。  

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有时会让成年人感到惊讶,因为儿童通常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举例:35岁的孩子听故事,听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将很长的故事绘声绘色、一字不差的原文背诵,这是每一个孩子成长中几乎都曾经经历过的。只是有的孩子遇到了善于发现他们的父母和老师,这样的孩子不但语言得到飞速发展,还对今后阅读习惯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而同样的孩子,假如没有遇到善于发现她的父母和老师,或者发现了没有理睬,那么可能孩子这个成长阶段一闪即逝,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颗流星,瞬间滑落,再也找不回来了。这颗流星滑落的同时,孩子的阅读兴趣、语言发展都同时错  

过了最佳发展时机,从而造成孩子长大后对于阅读不敢兴趣,造成缺少积累,语言匮乏。)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阅读兴趣,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课程标准关于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数量的描述:第一学段要求培养学生喜爱图书,爱护图书;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到了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同时,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所以让学生从小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一项任务。同时加强阅读教学中的练笔指导,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扎扎实实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实现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形成的统一。这对于我们的习作教学的开展及学生习作能力形成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议五:教师下水文教师如果能与学生一起完成习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教师教作文,经常动笔十分必要。叶老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  

作文教学是需要生命体验的教学,教师习作将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还能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对于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是十分重要的。经常和学生一起作文,就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语文教师都有着一种对于文学的热爱,虽然不是作家,但是可以像作家一样热爱写作,就像我们的学生一样。  

四、夯实训练,习作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1、习作教学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作文训练应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第一学段写话教学,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让学生 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话训练应该从练习写句子开始。训练的形式可以有:  

(1)   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  

(2)   可以先观察自己感兴趣的简单事物,或者同学、自己的图画,再写几句话;  

(3)   会运用自己学过的字加上一些简单的图画组成句子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或祝福、心情等;  

(4)   能写简单的日记。  

学写句子训练具体的做法举例: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有的孩子刚刚入学,写字都还有些困难,每天放学,写了一天的字,小手都觉得很累,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孩子右手食指会磨出茧子,硬硬的,有的还会磨破。在这个阶段,我们通常不用对学生进行写话的训练,但是可以在说话的训练中渗透写话训练。比如语文教学中教孩子们学会说完整话、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等。依据教科版教材的编排体系,从一年级下学期由口语交际板块的“你说我说”变为写话板块的“能说会写”开始,我们的学生就进入了写话阶段的学习与训练,从这时起我们就可以按照计划,有所准备的开始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了。在学生写话起步阶段,写好句子,要遵循一写完整,二写具体的训练过程扎扎实实为学生打好写话基础。  

    一年级的孩子学习写话,首先得从练习写好一句话开始。一句话写好了,再慢慢练习学会连贯地写好几句话,最后到写好一段话。可以通过下面的练习训练学生将句子写完整,写具体。例如:  

★谁→做什么  

例句:明明在教室里画画。  

▲学生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句子结构,仿写下面的句子:  

1       在山坡上吃草。      

2、小鱼在水里       。  

▲▲还可以根据仿写的句子自己来写一句。比如:  

1、老师               。  

2、妈妈               。  

▲▲▲还可以把这些句子连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  

晚饭后,       在家里洗衣服,      在客厅里看电视,       在桌子前写作业。  

★★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例句:我早晨起床后背诵唐诗。  

▲学生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句子结构,仿写下面的句子:  

1、姑姑       带我去公园       。  

2         上课时在            领我们读课文。  

▲▲还可以根据仿写的句子自己来写一句。比如:  

1、奶奶下午              。  

2、淘淘昨天              。  

▲▲▲还可以把这些句子连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  

我早晨          ,奶奶下午           ,妈妈晚上         ,爸爸下班              。我们一家人真快乐!  

类似的训练还可以随着学生掌握的情况继续延伸拓展:比如:  

★  谁和谁→一起做什么→做得怎么样  

★  谁→到什么地方去  

★  谁→是→什么样的人  

★  谁的东西→在什么地方……  

总之,会写作文,写好作文,需要许多条件,其中最基本、就是要从把句子写完整、通顺、具体、连贯这些方面做起,扎扎实实打好写句子的基础。打好写句子的基础,因为只有将每一个句子都写通顺,写明白,整篇文章才会写明白,写完整。  

(2)尊重学生认知,保护学生想象。--习作教学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维、敢于表达的综合能力。  

▲为什么要保护学生想象  

儿童是神奇想象的缔造者,天生的想象家。孩子总是孩子,在孩子奇妙的想象世界里,充满着各种神奇的想象。在孩子的世界中,一个动作,一种场景、一幅图,一张画,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一句话或随意说出的几个的词语,一个刚刚开始的故事……都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小学语文常规教学指导手册》中明确指出:一年级最佳的习作形式就是利用图画,培养学生想象练习写话。童话使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内容,大多数孩子的阅读是从童话故事开始的。“童话”顾名思义就是用儿童自己的语言说话,童话故事的阅读与积累让孩子看到世界的美与丑,认识人间的善与恶。在童话故事的阅读中,孩子的想象得以发展,甚者成为自己今后文学创作、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源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许多童年时期富有童真、童趣的想象会渐渐变少,甚至消失。而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保护学生想象也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留给学生想象的时间与空间。文本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为教师的教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以教科版三年级教材为例:教材编写过程中安排了比如《李华取钱以后……》,《要是有了它……》,《妈妈病了》,《变废为宝》等多篇以想象为基础的习作练习。学生的想象无处不在,除习作之外,本套教材的主体课文中也从文本入手,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白点,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通过对小兴安岭四季的描写使学生边读边想象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从而产生一种心驰神往的感觉;《掌声》学文后请学生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小英,面对给你鼓励的同学们,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在学文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合理的展开恰如其分想象,这就是很好的读写结合练笔训练。学生歇息阅读中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读中学写、边读边想、读写结合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自觉地走进习作,形成一定善于观察,乐于思维、敢于表达的习作能力。

▲保护培养学生想象,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①名篇赏析--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将学生的想象力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思维得到启迪,激发他们的创作愿望,让孩子们在读中积累,思索,创作。进入中年级,我开始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如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儿童文学《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哈利波特》、《爱丽丝漫游奇境》、《绿野仙踪》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国外著名短篇小说家的优秀作品如: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等等(五年级《最后的长春藤叶》)。我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材中的要读,教材外的也要读,并且学习边读边想。在读完这些作品之后我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与感悟。下面是学生读过美国著名《最后一片叶子》之后所上的一节中年级想象作文课教学实录,与大家分享:  

想象作文:叶的联想  

(四年级上册)  

哈尔滨市松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郝春平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到处一片兴旺,一片金黄,在这个美好的季节中,人们带着对秋天的向往,对收获的向往,融入自然,回归原野,尽情享受秋天无尽的魅力;但与此同时,秋天又是个百花凋零,树木凋谢的季节,与其让秋风扫过落叶无痕,不如捕捉它来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一片片树叶虽小,但带给我们的想象无尽,生活中学生并不陌生的树叶,定会在学生的笔下栩栩如生的展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与童话。想象作文《叶的联想》是一节四年级习作指导课,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于课外。  

2.教学目标  

(1)捕捉学生生活点滴,以秋天的一片片树叶为素材,展开自由想象,创作一篇有自己特色的故事,童话或诗歌……;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与感受;  

(3)以本课为契机,共同感受每一片绿叶的生命活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爱护每一片树叶,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3.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由一片片叶子想开去,在想象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感受。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既善于观察,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三年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与生活中已经获取了相应的语言积累,一片叶子---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物,对于已有一定文学积累的学生来说,以此作为写作素材并不困难,相对来讲,如何由一片叶子想开去,融入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敢写、乐写倒显得十分重要。  

【教学策略】  

本课以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 .亨利的作品《最后一片叶子》为拓展切入点,在课前学生熟读作品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回归生活,以秋天的一片小小的树叶为素材,自主探究,无尽想象,由每一片叶子想开去,在习作中注意训练学生写实与写虚相结合,打破习作教学的单一由审题入手,明确内容及要求,再选材、命题、成文的教学思路,从关注儿童兴趣入手,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使学生在美好的情感熏陶中自主、自觉的进入习作状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名篇回顾  

1、 教师谈话:  

    同学们,进入四年级,老师向大家推荐了许多名家名篇,就在前几天,老师刚刚向大家推荐了一篇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 .亨利的作品《最后一片叶子》,读过之后,老师被琼西与贝尔们先生之间的真情所打动,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不少自己的感受,谁愿意来说一说?  

2、         学生谈感受:  

A 我觉得琼西因一片树叶儿而重新点燃生的希望很了不起。  

B 我被贝尔门先生的善良所感染,同时觉得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C 我为琼西和贝尔门先生互相帮助的情景所感动。  

D 这真是一本好书,我想再读一次。  

(设计意图:名家名篇的阅读不但使学生学会积累,更能引发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人交流,而交流作为一种语言沟通,本身就是训练,在写作之前引导学生阅读《最后一片叶子》,可视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尝试,该短篇小说含义深刻,学生在阅读中既可以学会真实表达自己感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习作教学降低了难度。)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谈话过渡:  

    欧 .亨利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还有《麦琪的礼物》。欧 .亨利笔下的一片叶子曾经带给琼西生的希望,同时我们也被贝尔门先生与琼西之间的真情感动。  

    现在已经是深秋季节了,放眼望去,几乎每一片树叶都已失去往日的绿颜,变得枯黄苍老,在完成了一个生命的轮回之后,每一片绿叶都将回到根的脚下,化作肥料,滋养它的母亲,当又一个春天来到的时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将是一抹生机勃勃的新绿,而这就是绿叶对根的情谊。(配乐:《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  

2、         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情境,教师随即在黑板上画下一片绿叶  

(设计意图:利用语言过渡和情境创设使学生回归生活,感悟秋天的一片小小的落叶其实是一个美丽的生命,使学生自然的融入秋天,观察秋天,抒怀秋天,从而由秋叶想开去,为下面的习作选材做好铺垫。)  

a 介绍叶子  

① 教师谈话:  

    十一长假,老师布置了一个兴趣作业,请你和爸爸妈妈到树林里去采集一片秋天的叶子,今天,你把它带来了吗?  

② 学生拿出自己假期采集的叶子标本,互相欣赏  

③ 请学生介绍自己采来的叶子(形状,采集地点,什么树的叶子,树龄的长短…….)  

④ 学生介绍自己采集的树叶:  

     我采集的是一片心形的叶子,这是丁香树的叶子;  

     我是在师范大学采集的叶子,它是一片杨树的叶子,已经变得发黄了;  

     假期里,我去铁犁玩,在林场采集到了一片红色的叶子………  

b 静思遐想  

① 教师谈话:  

    同学们,琼西从一片常春藤的叶子中看到了生命的希望,老师相信,今天你所采集的一片片秋叶同样会带给我们许多的遐想,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的思索:眼前飘动着春日跳动的绿叶,寒风中摇摆的黄叶,根须下暗雅的枯叶…….用这些片断融入你真心得体会和感受,展开叶的联想…….  

(教师随即在树叶旁画上?……..)  

② 学生静思遐想,想好的可以轻声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  

③ 请学生将精彩的想象在深秋时节娓娓道来。  

C 叙说联想  

生1:我想写一篇童话,童话里的每一片叶子都会说话,我要赋予它们生命;  

生2:我要写采集叶子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情;  

生3:我想把绿叶与环保结合起来,呼吁大家共同爱护绿色的家园;  

生4:我想好了文章的题目叫做《红枫叶》…….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时间交给他们,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本节习作教学中,没有对文章体裁的过多限制,鼓励学生根据想象自由表达,使学生在洒脱的课堂氛围中轻松的进行写作。)  

三、自由想象,落笔成文  

四、互动评改,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习作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过于注重创设情境,而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得恰到好处,学生写作热情高涨,但与此同时教者却忽视了表达方法的指导,情境固然可以激趣,但在小学生写作起步阶段,写作方法的指导同样尤为重要。)  

1、请学生读读自己的习作。  

2、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哪一句话或是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准。  

(请学生互评)  

(1)学生读“玉玉历险记”  

生评1: 他写了一篇童话,每一片叶子都赋予了人的生命,很有意思;  

生评2: 最后他能将文章与环境相结合,在主题上很有新意;  

生评3:我给他提个建议,读这篇文章,声音应该再清脆一些,因为这是一篇童话。  

3、小结: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一篇篇有趣、生动的文学作品,但在自由  

发挥想象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想象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注意仔细观察,准确表达,用好你的积累。  

五、结语:  

这节课老师真高兴,一篇小小的树叶背后,老师看到了你们丰富的想象以及  

深厚的习作功底,其实叶子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你多留心,会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写,它们是我们无尽的创作源泉。老师期待你们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附:板书设计  

                                           ……  

说明:由一片叶子想开去,留给学生无限遐想的空间,激发学生自由想象的兴趣。  

【自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儿童生活经验入手,选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写作素材,使学生在习作教学中有话可写。本节课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在自由创作与表达中学会学习语文。  

【点评】  

习作是极富个性的精神产物,其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投入,独特构思,语言表达等因素,因此习作教学必须追求“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体验。”本课教学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切入点,以秋天的一片片树叶为素材,由短篇名著《最后一片叶子》的阅读赏析入手,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将课外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然,在感受中搜集写作素材,使每一位学生在静思与交流中受到心灵的启迪,打开学生智慧的闸门,使其在无尽的想象中自由表达,即兴写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学会将阅读中获取的知识积累为自己的表达服务。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生生间的互评,读自己的文章,请别人评价:“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哪一句话或是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准。”学生在互评中学会正视自己,欣赏别人,这无疑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由于教师导的充分、有效,扫清了学生的写作障碍,使学生有话可写,乐于表达,最终使学生参与本次写作的过程成为一次深刻的思考,一种阅读的延伸,一次成功的体验。  

②  课外阅读---培育学生再造想象。  

《灰姑娘》的故事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孩子们在《灰姑娘》的故事看到了美丽善良的灰姑娘,知道了什么是生活中的真善美。  

 通过学生喜欢阅读的童话故事,也能捕捉到培育想象的契机。下面是我阅读《读者》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受到启示,根据学生对童话故事《灰姑娘》的阅读所设计的一节想象作文课,与大家交流分享:  

想象作文《灰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学生熟悉的经典童话故事《灰姑娘》为写作拓展点,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一篇文章的阅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阅读视野拓展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读中学写的能力,使学生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能将自己想到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积累及生活经验准确地进行书面表达。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一周,我们班的赵玮琪同学为大家带来一篇非常经典的童话故事:来自德国著名童话作家格林兄弟的《灰姑娘》,听了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感动。  

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伴着童话故事长大的,你们的爸爸妈妈,老师还有你们……故事中的精彩片断每每提起,都栩栩如生,历久弥新,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灰姑娘》这个故事的精彩片断。  

(播放动画片《灰姑娘》片断)  

二、    议故事:  

1、在童话作品中,作者往往赋予各种事物以生命,童话中的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故事中出现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呢?(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回忆,请学生将读故事后真实的感受谈出来,并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  

2、学生互相议一议对故事中人物的不同认识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3、你们真了不起,对于同一篇文章,竟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老师在读过这篇童话故事后,想到了这样几个问题,很想和你们共同探讨一下:  

投影出示问题:  

问题一: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灰姑娘没有及时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问题二:假如你是灰姑娘的继母,站在母亲的立场,你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去参加王子举办的舞会?说明理由。  

4、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5、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大家都谈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果仔细分析起来,看来继母其实也并不一定是坏人,站在母亲的角度,她只是怕灰姑娘会威胁到自己的女儿,她对自己的孩子很好,只是还不能够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别人。  

问题三:灰姑娘的继母不许她去参加王子举办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还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的姑娘?  

(请学生议一议:因为仙杜丽娜得到了仙女的帮助)  

问题四:如果灰姑娘因为后母不许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6、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7、总结:  

如果灰姑娘不想参加舞会,就是继母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参加舞会,也是没有用的,那么到底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舞会?  

对,是她自己!真正使灰姑娘从阴暗的角落里走出来的是她自己。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那就是:走出自我,才能超越自我!同学们,老师真心的希望你们当中的每一个,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走出自我,超越自我,展示自我!  

三、    续编故事:  

1、好了,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从故事中走出来。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一个崭新的《灰姑娘》。在你的故事中,或许你是王子,或许你是那个善良的灰姑娘,又或许你是那只在枝头欢唱的小鸟……你将怎样演绎你们之间的故事呢?选择你喜欢的角色,在静思中遐想,将你读这篇文章的所思所感展现在你的文章中。注意在文中抒发你的真情实感。  

2、学生写故事,交流评价。  

3、修改成文。  

四、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用心融入我们的理解与想象,演绎着灰姑娘的故事,故事中有你们善良天真的童心,有你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你们阅读名篇的收获。  

一篇古老而又经典的童话故事,带给我们许多人生感悟。相信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你们会像灰姑娘那样对生活充满信心。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篇名篇佳作,希望回去以后同学们找来读一读:  

《小鹿斑比》、《汤姆叔叔的小屋》、《爱丽斯漫游奇境》。  

    这样的习作指导选材让学生们有话可说,乐于表达,很有实效。  

(3)作文指导与作文讲评并重。--作文指导与作文讲评同样重要,作文指导应从内容指导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是对习作进一步指导的过程。  

▲习作指导  

崔峦老师说:“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而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  

习作指导是激发兴趣的过程,是习作之前的热身操。这一步的教学对于学生写好作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文指导的过程,就是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让学生明确的知道这次习作要“写什么,怎样写”的过程。这是习作指导课的首要任务。可以请学生通过对习作要求的阅读,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习作要求在内容和写法上都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从而明确“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可以写些什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联系生活,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新的构思,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  

写好作文,技巧固然重要,但是一开始就强调写法的重要意义所在,为了让学生能正确选材,有的教师只简单的分析习作要求,就急于出示一篇篇的范文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反而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造成习作内容的千篇一律。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在学生想到的许多内容当中,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有趣、有益的、最熟悉的内容来写。至于怎么写,不外乎是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真情实感等的要求的落实,要让学生围绕习作要求来写,还要在学生写的过程中渗透具体的写法,更要注意在习作交流过程中指出学生写法上的问题,共同改正  

▲习作讲评  

作文讲评重在激励、指导,是对习作进一步指导的过程,更是对学生习作思路的拓展延伸。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前的作文讲评课,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对全班的习作进行批改后,找到好的在班级几篇,学生欣赏一下,修改一下子自己作文中的错字,就算是讲评课了。通常能被拿来当做范文阅读的文章的作者,恐怕也就只有固定的几个孩子,多数学生处于观望状态,并且教师对于多数学生的的评语大同小异,学生或者看不明白,或者看明白了又不知道该怎样修改。结果导致作文两极分化现象因此越来越严重,失去了讲评课的意义。  

①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讲评课,既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又要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可以在学生个人在评语中予以肯定,也可以选择好的命题予以肯定,还可以在学生交流展示过程中予以肯定。鼓励学生自己读出认为写得好的句、段。以激励、表扬为主,做到要面向全体,用欣赏的目光评价学生习作。让学生通过讲评课,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的成功,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②  习作讲评重在指导。  

习作讲评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指导修改。比如:低年级写话教学重在修改句子,中年级习作教学重在修改一段话,高年级就可以修改整篇习作了。无论是改句、改段、改文,都要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两方面修改,结合整体来改,既改正用得不合适的词语,有语病的句子,还要结合整篇文章,修改内容上不够恰当,描写不够具体的地方。由句到段到篇,指导学生学会修改,最终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③  讲评一般的程序:  

▲总评,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共性的问题;  

▲交流、欣赏少量佳作。交流写得好的句、段,教师点评写法;  

▲出示班级中等的习作(全篇),或有共性的问题的片段,指导学生如何修改;  

▲最后互改、自改。  

讲评课堂的欣赏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通过讲评课爱上作文,便是我们最想获得的收获。  

2、习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作文绝对不应该成为学生的作业,应该有效利用学校时间帮助孩子完成;  

学生不喜欢写作或写不好作文,教师不能责怪学生,更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训斥或惩罚学生,要分析学生的原因,要从关心学生入手,从自身找原因,对症下药,解决根本。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作文教学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因我们的课堂而喜欢作文。  

     以上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教研工作中对于作文教学的粗浅体会,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最后我想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中读到的一句话结束今天与大家的愉快交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教育是唤醒生命,启迪智慧,点燃思想的工程,祝愿在座的每一位教师能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为“花的事业,根的工程”默默奉献中收获累累硕果。